大学生药家鑫被判死刑,想捐出眼角膜,父亲拒绝:你把罪恶都带走

卡门的事 2024-07-11 19:18:29

文|卡门的提琴

编辑卡门的提琴

“我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2011年6月,面对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儿子药家鑫提出死后捐献眼角膜的请求,父亲药庆卫的这句话,道尽了一位父亲的悲痛与无奈。

年仅21岁的大学生药家鑫,因一时的错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被判处了死刑。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曾经前途无量的青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药家鑫的悲剧人生

药家鑫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就备受父母的重视。

作为军人出身的父亲,药庆卫对儿子的管教十分严格,希望他能成长为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人。

在物质方面,药家鑫从不缺乏,父母尽可能满足他的各种需求,甚至不惜借钱也要为他购置心仪的电子琴。

然而,药庆卫对儿子的要求却极其严格,稍有不如意就拿皮带抽打、关入地下室。

药家鑫从小学习钢琴,但每当练琴不认真时,母亲就会毫不留情地打他,久而久之,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原本聪颖的孩子渐渐变得压抑自卑。

由于害怕犯错,药家鑫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从不敢与父母诉说,生怕挨骂挨打,只能唯唯诺诺地认错道歉。

即使是同学欺负他,严厉正直的父亲也不站在他这边,长此以往,药家鑫变得敏感多疑,对犯错和批评深感恐惧。

药家鑫的内心充满了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都不如别人。

他开始抗拒与父亲直接交流,跟别人发生任何矛盾都不敢说,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挨训的肯定是自己。

这种心理状态如影随形,让他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被动和退缩。

2010年10月20日,一场交通事故彻底改变了药家鑫的人生轨迹。

那天晚上,他驾车不小心撞倒了一名女子张某。

看到对方受伤倒地,药家鑫顿时慌了神,他下意识地认为,对方是农村人,事后肯定会纠缠索赔,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

更可怕的是,这件事一旦被父母知道,自己肯定会遭到一顿暴打。

在恐惧和焦虑的驱使下,药家鑫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举动。

他从包里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受害人连捅数刀,直至对方死亡,他想,只要人死了,就没人能追究他的责任了。

案发三天后,在父母的陪同下,药家鑫向警方投案自首,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他深知自己犯下了无法挽回的错误,内心充满了悔恨和绝望。

然而,悔恨并不能减轻药家鑫所犯下的罪行。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药家鑫的行为极其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绝非激情杀人,一审、二审均判处死刑。

2011年6月7日,年仅21岁的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临刑前,他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提出死后捐献眼角膜的遗愿,希望以这种方式赎罪,让自己的生命在最后一刻还能发挥一点价值。

然而,父亲药庆卫却拒绝了他的请求。

在父亲看来,儿子犯下如此大错,已经没有资格再谈什么奉献。

他狠心地对儿子说:"我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面对父亲的拒绝,药家鑫没有争辩,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我知道了。”

药家鑫的悲剧,固然源于他一时的错误决定,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家庭教育的失败,过于严苛的管教,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性格偏激,最终酿成大错。

因惧怕犯错酿成的悲剧

类似药家鑫这样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

2020年,山西某高校一名学生在补考时被监考老师发现作弊,当场收走了他的试卷。

也许在旁人看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违纪,并非什么大事,学校会给予警告处分,家长会严厉批评,但生活依然要继续。

然而,这名学生却选择了跳楼自杀。

生前,他给母亲发了条信息:“妈,对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短短几个字,看出来他内心的痛苦挣扎。

在他的认知中,犯错是一种耻辱,是不被允许的,哪怕是死,也无法洗刷这种羞愧。

长期处于严厉打压的环境中,孩子们对犯错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他们认为,犯错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指责,面对这样的压力,有的孩子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甚至走上了不归路。

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在一个包容、理解的环境中成长,如果他们明白犯错是成长的一部分,如果他们有勇气面对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也许结局会截然不同。

但现实是残酷的,许多孩子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巨大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亟需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教育方式影响孩子一生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性格养成的沃土。

如果一个家庭如同温室,充满了爱意、包容和鼓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如同向日葵,积极乐观、自信坚强。

反观那些缺乏鼓励、充斥着责骂的家庭,犹如一片贫瘠的土地,孩子在其中,如同缺水的花朵,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性格往往胆怯自卑,甚至偏执偏激。

久而久之,他们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展现真实的自我,戴上一层层面具,只为迎合他人的期望。

这种长期的压抑和自我怀疑,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孩子的心理健康。

抑郁、焦虑、自我否定,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他们,影响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

总结

药家鑫的悲剧,无疑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

教育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给予鼓励和肯定,适时表扬孩子的进步,在孩子犯错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孩子在宽松、信任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多一些拥抱和亲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避免"药家鑫式"的悲剧重演。

愿天下父母引以为鉴,多些爱心和包容,少些苛责和打压,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每一位家长的悉心呵护,这不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