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就该卑微?家长一个举动,彻底扭转家庭地位

海雪聊教育 2023-09-15 22:13:00

很多家庭教育专家都说,孩子的青春期,是父母最大的卑微。说不得,惹不起,还要卑微地低声下气!

这话听起来有点道理,考虑到孩子正处躁动的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易怒易冲动还动不动发脾气,这些青春期特征,我们都可以理解。

孩子进入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不再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可能会叛逆,甚至故意与父母对着干。

可不少青春期孩子,说话不管不顾,冒犯顶撞父母也就算了,竟然有不少孩子对父母动起了粗。

这不仅让成熟稳重的中年父母感到权威被挑战而带来的危机感,也难以做到云淡风轻、坐视不管。

但一想到孩子正处人生的重要阶段,比如面临中考或者高考,与其把亲子关系搞僵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倒不如卑微地跟孩子示好,至少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甚至耽搁升学考试。

毕竟青春期孩子易冲动激动,要是他们一旦生气,就会罢课或者躺平,还严重些的离家出走。

正因为父母顾虑到这些因素,所以有时候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或者过分要求,仍要忍气吞声地包容和接纳。

一位母亲抱怨说,每天在正处青春期的孩子面前,过得谨小慎微心翼翼,根压就没有做母亲的气场的尊严,这哪是当家长,简直比“孙子”还憋屈。

原来她正读初二的女儿,随着身体、生理和心理变化,脾气也日渐日长,动不动就叫嚣哀嚎,学习成绩遭遇滑铁卢下降。

母亲劝女儿要一门心思放在学习,被女儿怼回:就知道学习学习,当个书呆子有什么好?。

14岁的女儿猎奇心又强,看到什么时尚的东西就往自己身上生搬硬套。妈妈责怪女儿的穿着打扮太“异类”,女儿又怒怼说:老封建,你懂什么,这叫个性!

女儿放假约朋友外出,母亲让早点回家,女儿非但不听话照做,硬是要对着干,k歌到凌晨才回。

母亲还敢怒不敢言,看到女儿眼一瞪嘴一瞥,反倒低三下四地说好话去哄。

这还不算完,女儿吵着要买最新上市的果子机,要是不答应就不去上学在家躺平。

母亲只好妥协照做,结果女儿手机一到手,再也不回学校上课。有人说,现在的手机坑了太多青春期孩子。

其实,到底还是父母活得太卑微,被孩子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主动权被一个连三观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把握着,这是家庭教育最忌讳的事情。

一般在10到20岁之间,孩子成长发育迅速,迎来人生的第二次成长和发展高峰。

特别是生活水平普遍不错的当下,孩子身体生理发育得过快,但心理发育远远跟不上。

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为什么而活着,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个阶段的他们,活得迷茫,但自我意识又特别强。也就是说,他们只有感性思维,很少有理性思维。

如果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成长,没有父母引领和带路,全靠自己去乱闯乱撞,人生路上一定要走很多弯路,头撞南墙头破血流。

有些所谓的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每个生命都有向阳而生的本能,家长要懂得放手,允许孩子犯错。

如果家长真的放手,把孩子的事情全都还给孩子自己去处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在手机、网络诱惑下,会有多少孩子选择学习,而把手机束之高阁?

我想,估计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无拘无束地看手机打游戏刷视频,而不愿意苦战在各种备考中。

我们小时候读书,大都是为了改善生活到大城市里去见世面。而如今的孩子,从小没有吃过苦受过累,没有过体力劳动,他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比我们的高多了。

贪图享乐,是这一代不愁吃不愁穿的孩子的共性,怎么舒服怎么来,怎么轻松怎么来。

他们扭曲的信念系统,如果父母听之任之,不加干涉或约束,他们慢慢形成的三观,将会与我们的三观相差十万八千里。

青少年时期,孩子容易被动地抵制生活,并否认自己的良好品质。

对家长、学校的要求和规章制度,表现出抵制的态度和行为,家长在这个阶段要多引导孩子。

一般女孩12岁,男孩14岁,他们身体的发育成熟导致内分泌出现混乱,情绪波动大。

在这个阶段,亲子关系势必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父母不能因为担心伤害了孩子,而一味做出妥协和让步。反而应该坚持自己原则和底线,坚定又温和地跟孩子说“不”。

比如孩子看手机这事,事先一定要定下规则和要求,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机,什么时候必须放下手机。

如今网络时代,不少成年人都沉迷手机,耽误了不少事情。睡前刷手机的人并不在少数,要不是第二天要准时上班,晚上很难做到按时休息。

对于求知欲非常强的青春期孩子,如果晚上对手机不加管控的话,很难做到早睡早起。

如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一些打着抑郁的幌子不去上学的孩子,他们就是为了更加自由自在地躺在家里玩手机。

那些心比天高手比地低的孩子,面临着越来越难的功课,不想迎头而上去克服困难,或者抗挫折能力不够,就直接打退堂鼓,沉迷于虚拟的空间刷存在感。

而如今被过度解读的抑郁症,让不少父母有一种“风声鹤唳”的感觉,生怕孩子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从而对孩子的态度变得小心翼翼,有求必应。

如果父母想通过自己的善良,来唤醒孩子的认知、良知,通过自己的包容、接纳,给孩子走弯路的机会。

那就放心大胆地放手,把孩子的事情完全交给孩子去。但在如今竞争无处不在,焦虑情绪如影相随的当下,很少有父母能真正做到淡定、从容。

当然,等待孩子自我觉醒,很有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因为在他们的三观还只是个雏形,暂时还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要是父母能真实又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及时温和又坚定地跟孩子说“不”。

这就相当于给孩子无法无天的行为,一个有力的规范或约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父母一定要有底线和原则。

孩子接到这些信息,即使不能立即纠正自己的行为,但在内心已经种下了是非观的种子,对父母的态度也会发生很大改变。

我们不必采用强硬的态度,只要抓住合适的时机,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通过自身经历去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当孩子不再为莫名的情愫而不断尝试突破了解时,你会发现一朝热度过后孩子很快就回到了学习状态!

青春期,对于每个成长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父母也如此,很是考验父母力的时候。

总之,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要懂得抓大放小,做孩子的指路灯,不让孩子迷失方向,而不是卑微地放低姿态。

0 阅读: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