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十大侠客,智慧神勇,金庸大侠也甘拜下风!

豪平历史趣事 2024-06-08 12:02:12

中国历史悠久,侠客文化深入人心,众多侠客以他们的勇敢、智慧和正义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以下是我盘点的中国历史上的十大侠客,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传承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和勇敢。

1、墨子-侠祖

墨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具体生卒年不详,大约与楚惠王同时代,孔子之后孟子之前。

墨子出身平民,少时做过牧童,学过木工,并曾师从儒学。然而,由于不满儒学的繁琐礼制和贵族立场,他背离了儒学,创立了自己的墨家学说。

墨子的形象,常常被人描绘为光着头,赤着脚,穿着粗短布的衣衫,面目黧黑,焦切急虑。

墨子提出了墨家学说著名的十大主张,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乐、节用、节葬、非命。这些主张体现了墨子对平等、和平、节俭和反对天命论的追求。

墨子主张“兼爱”,即无差别无等级的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他反对战争,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

墨子以天下为己任,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公和战争灾难。他身体力行,带领弟子们四处奔走,帮助弱国抵御强国,体现了侠客义士的侠义精神。

墨子曾孤身一人徒步十日十夜前往楚国,制止了楚王攻打宋国的企图。这一举动体现了墨子的智慧和勇气,也显示了他对和平的坚定追求。

墨子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身农民的哲学家和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张和侠义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启示。

墨子可称为“侠祖”。

2、专诸-侠神

春秋时期吴国棠邑(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活动在春秋末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专诸天生神力,身形如虎,声如洪钟,以屠宰为业,却怀揣着一颗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心。

专诸不仅武艺高强,更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每日尽心服侍多病的老母,从不敢稍有懈怠。他的孝道在街坊邻居间传为佳话,每当提起,人们无不肃然起敬。

然而,专诸的生平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吴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公子光欲夺王位,却苦无良策。

就在这时,伍子胥从楚国流亡至吴,遇见了正在与人争斗的专诸。伍子胥见专诸发怒时有万人不敌之气势,便知他是一位难得的勇士,于是主动结交,并向他道出了公子光的密谋。

专诸听后,毅然决定助公子光一臂之力。

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利用吴王僚外出之机,与专诸策划了一场震惊历史的刺杀行动。

在一场宴请吴王僚的宴会上,专诸将刀藏在鱼腹中,成功刺杀了吴王僚,随后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所杀。

公子光借此机会夺取了王位,是为吴王阖闾,并厚葬了专诸,封专诸之子为上卿。

专诸的刺杀行动不仅改变了吴国的王位传承,也对春秋末期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忠诚、勇敢的象征。

专诸的名字和他的鱼肠剑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被后人赞颂为侠义精神的典范。

3、豫让-侠杰

豫让,春秋时期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

智伯瑶以朋友之礼对待豫让,从不把他看为手下家臣。

后来,智伯瑶在与赵襄子的争斗中失败,身首异处,其头骨甚至被赵襄子漆成饮具。这一消息传到豫让耳中,他深感悲愤,立誓要为智伯瑶报仇雪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豫让不惜改变自己的容貌和声音。他口吞热炭,烫坏自己的嗓子,他还在身上涂上生漆,使皮肤长满癞疮。

他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只为能够接近赵襄子,实现复仇的愿望。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让人深感震撼。

豫让的复仇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他两次行刺赵襄子,都未能成功。在第二次行刺失败后,赵襄子感念他的忠诚和勇气,放他离开。然而,豫让并未因此放弃复仇的念头。他再次改变自己的容貌和声音,以求能够再次接近赵襄子。

最终,豫让在第三次行刺中仍未能成功。

面对无法实现的复仇愿望,他选择了自裁。

在临死之前,他请求赵襄子脱下衣服,让他象征性地刺击几下,以表达自己对智伯瑶的忠诚。赵襄子满足了他的愿望,豫让便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而亡。

豫让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侠客对忠诚和复仇的执着追求。他的行为虽然极端,但却体现了对主人的深深忠诚。他的坚韧和勇气,让人深感敬佩。

4、聂政-侠猛

聂政,战国时期韩国轵地人,以其仁孝侠义与武功高超闻名于世。

聂政早年便因侠义之心而除害,为避免祸端,他与母亲及姐姐一同避居齐国,以屠宰为业,默默奉养母亲。

聂政的勇武之名,最终传到了濮阳严仲子的耳中。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结仇,而侠累身为国相,权势滔天,严仲子难以近身复仇,于是四处寻觅能为其报仇的侠士。

当他得知聂政的勇名后,不远千里来到齐国,数次登门拜访,备上厚礼,希望聂政能助其一臂之力。

然而,聂政因母亲尚在人世,需要他奉养,因此婉拒了严仲子的请求。

时光荏苒,聂政的母亲离世后,他守孝三年,期间深感严仲子知遇之恩未报,于是决定孤身一人前往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聂政仗剑直入侠累府邸,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

然而,他也深知自己已陷入绝境,为不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他竟以剑自毁其面,坦然赴死,其悲壮之举令人动容。

聂政的姐姐聂荌在听闻弟弟的死讯后,不顾安危前往韩国辨认尸首,她在集市上伏尸痛哭,最终因悲伤过度而身亡。聂政的侠义之举与姐弟间的深厚情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聂政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侠客的勇猛与果断,更凸显了他作为人子的孝顺与作为人的重情重义。

聂政的事迹被载入《史记·刺客列传》,其侠义精神更是被后人广为传颂。

5、侯嬴-侠智

侯嬴,战国时魏国人,足智多谋。他曾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立下赫赫战功。

侯嬴最初为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的监门小吏,后为信陵君的门客,侯嬴虽为监门小吏,但因其才华和名声,被信陵君(即魏无忌)所知并拜访。

信陵君亲自驾车迎接侯嬴,并将其尊为上客,体现了侯嬴的非凡之处。

侯嬴不仅智谋出众,而且重信然诺。在“窃符救赵”的计策中,他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秦军攻赵,包围邯郸,赵向魏求救。侯嬴献计窃得兵符,并成功救赵。

事成之后,侯嬴因自感对魏君不忠,选择自我了却。他的这一行为,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演绎到了极致,为后人所敬仰。

侯嬴是司马迁笔下的侠之大者——闾巷之侠。他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伸张正义,同时又精于算计,重信然诺,坦然赴死。

侯嬴的事迹在《信陵君列传》中占据了近一半的篇幅,是该书隐藏的第二主人公。他与信陵君的相遇相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侯嬴不仅以其智慧和勇气影响了历史进程,更以其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对后世中华谋士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荆轲-侠圣

荆轲,姜姓,战国末期卫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

荆轲自幼刻苦好学,习文演武,智勇双全,尤其喜爱剑术。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在秦国灭赵后,燕国面临秦军的威胁,太子丹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荆轲设计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在荆轲的劝说下,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

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悲壮。

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时,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荆轲刺秦王一事在当时乃至对后世都影响很大,体现了荆轲的忠诚和勇气。

《汉书·艺文志》杂家类有《荆轲论》五篇,是司马相如等论荆轲的作品。荆轲的形象被塑造为有勇有谋、侠肝义胆的侠客,其事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7、朱家-侠豪

朱家生活在秦末汉初的乱世之中,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他生活在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地区,却以“任侠”闻名,与儒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朱家以“任侠”著称,曾藏匿并救活豪杰之士百余人,且从不夸功,不望报。他喜好施舍救贫,自己的生活却极为简朴,衣服破旧,饮食简单,家中余财不丰。

在楚汉战争中,季布作为楚将多次困迫刘邦。西汉建立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下令有敢藏匿者罪及三族。

朱家冒着灭族危险收留季布,并亲自前往洛阳找到刘邦的宠臣滕公,请求其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最终,刘邦赦免季布,并拜其为郎中。但季布尊贵后,朱家却终身不见其面。

朱家一心救援别人的危难,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他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破旧,饮食简单,但始终乐于助人。

朱家虽救活豪杰之士百余人,但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

朱家以“任侠”闻名于世,他无私地救助那些危难之人,不计牺牲。他藏匿并救活了豪杰之士百余人,却从不夸功,不望报。即使自己“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还是坚持专为大义,趋人之急。这种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使得他在关东地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都渴望能与他相交。

这种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展现了朱家作为一位真正侠客的品格。

8、郭解-侠盗

郭解,西汉武帝时期人,出身侠义之家。

郭解年少时是个狠角色,他行事果断,出手狠辣,不仅常因小矛盾与人斗殴,甚至不惜豁出命去替朋友报仇。

他还藏匿逃犯,抢劫财物,私铸钱币,盗挖坟墓,几乎无恶不作。然而,他却能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这或许是他的一种天赋,也是他日后能够名满江湖的原因之一。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郭解开始有所收敛,他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他开始注重自己名声的修养,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他救了别人的性命,却从不自夸功劳,这种谦逊和低调赢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他的侠名远播,许多游侠都愿意依附于他,甚至那些仰慕他的年轻后生,也常常替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遭遇过困境和挫折。比如他的外甥仗势欺人,被人杀死,他的姐姐因此责怪他。然而,郭解却并没有因此而动怒,他反而派人找到了凶手,并理解了他的行为。

郭解说:“居于乡里而不被乡人尊敬,只能怪我自己不修德行啊。”这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更是让人对他敬佩不已。

然而,尽管郭解在年长后有所改变,但他内心的残忍狠毒却并未完全消除。有时他仍然会因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这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最终,他因门客杀人而被连诛三族,不得善终。

郭解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个狠辣不羁的游侠,又是一个注重名声修养的谦谦君子

9、王著-侠雄

王著,元初侠义之士,胆识过人,仗义疏财。他以一己之力,保护百姓免受权贵欺凌,成为当时民间传颂的英雄人物。

王著生于1254年,卒于1282年,是益都(今山东青州)人。

王著生平嫉恶如仇,爱行侠仗义,他的侠义之心,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或纸面,而是付诸于行动。

元朝初期,权臣阿合马专权误国,导致天下扰攘、民怨沸腾。

王著目睹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心中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他暗地里铸就铜锤,准备刺杀阿合马。

公元1282年,王著与僧人高和尚合作,成功刺杀了阿合马,为民除了一害。

然而,刺杀行动后,王著并未能逃脱官府的追捕。他利用武当轻功梯云纵迅速逃离现场,但最终还是被官兵逮捕。

面对朝廷的审判,王著毫无惧色,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在英勇就义之际,他的侠义精神得到了民间百姓的广泛称颂,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王著的生平事迹,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英勇与正义,更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侠义精神的追求和崇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侠客的精神内涵,成为了后人敬仰的楷模。

10、王五-侠王

王五,清末民初人,以保镖为业,善使大刀,人称“大刀王五”。

王五自幼家贫,早年在烧饼铺当学徒,后跟随邻村武师肖家学习武术。因敬仰沧州城著名武师李凤岗,王五多次请求拜师,最终因坚持和毅力打动李凤岗,成为其弟子。

王五勤学苦练,刀法精湛,被誉为“大刀王五”。他在江湖中闯荡多年,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津门大侠霍元甲。

王五关心国家命运,支持反清复明运动。他多次组织武林豪杰对付清廷,成为令清廷官员闻风丧胆的京师侠客。

在谭嗣同牺牲后,王五悲痛欲绝,收尸装殓,并在源顺镖局设立灵堂祭奠七日,之后扶棺送往浏阳安葬。

庚子年(1900年),王五加入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作战,率领大刀队冲锋陷阵,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武艺。

在清军包围镖局,以百姓为人质的危急时刻,王五选择放弃抵抗,主动现身,以保全人民的生命安全。

王五被捕后,被清廷转交给八国联军,最终被枪杀于北京前门外东河沿,首级被悬挂在朝阳门城楼上示众。

大刀王五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他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和侠义的象征。

这十位侠客各具特色,他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侠义精神,成为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对象。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