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X 榴花照
配图 X 源自自拍,请勿私用!
----------------
前言:今天推荐的新书是蔡崇达“乡村三部曲”的最后一本——《草民》。什么是“草民”?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不能像大树一样抵抗外界的风雨,只能随风俯仰,只能沐雨经霜,看似柔弱无依,却能够在缝隙中生存,紧紧抓住微薄的土壤让自己活下去……草民,就是拥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野草精神的普罗大众,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向阳而生的底层人民!
“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这是蔡崇达新书《草民》首页的20个字。短短的20个字,却藏尽了世间人的一生。
这颇有点苏格拉底哲学三问的意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意味。
不过,在看完全书之后就会发现,作为一本以身边人为故事原型的小说,《草民》并没有太高的哲学寓意,反而更多的是对身边故事的描述、思考和感悟!
闽南东石镇的滩涂,是大海与陆地不断撕咬博弈之后达成的血肉模糊的和解。而生活在东石镇的乡亲们,也在梦想与生活的各种battle之后,带着一身的伤痛,不断去与命运和解。
第一次认识蔡崇达就是在“与辉同行”的直播间。
在他与梁晓声、施战军的见证下,整个文学界目睹了传统纸质文学重回巅峰的辉煌时刻——短短4个小时的直播带动《人民文学》杂志2024年全年12期售出8.2万套,将近100万册,销售额高达1700万人民币,相当于去年该杂志全年订阅量的两倍。
当时就很好奇:这个一脸憨厚的男人凭什么与他们平起平坐?
网上介绍蔡崇达言简意赅:
作家、媒体人。198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石镇,曾担任《中国新闻周刊》《GQ》《周末画报》等媒体执行主编、总监,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等。
首部非虚构作品《皮囊》,被译成英、俄、韩、葡等多语种,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发行,累计销量逾600 万册;首部长篇小说《命运》22年出版,豆瓣评分8.9,豆瓣图书Top250上榜
看完《草民》之后,我找到了答案:只凭他手中握的那支笔!
蔡崇达在《草民》中安排了7个故事,都是故乡东石镇乡亲们的生平。
这里有面对家庭责任的重压和身体的衰老,疲惫地奔跑着试图扛起自己的中年男人黑昌;有为了拯救自己的子孙,八十多岁依然决定结伴,向世界讨要说法的老人们“七朵金花”;有在丈夫离世后,执拗地想为自己痴呆的儿子相亲以便诞下后代,继续完成丈夫愿望而和上天对赌的女人秋姨;也有面对时代巨浪疲惫挣扎、内心破碎却在意外到来的台风里,获得陪伴并拥有力量再次继续生活下去的青年蔡耀庭和许安康……
这是东石镇老中青三代普通百姓的寻常人生故事,更是天下千万普通人的寻常人生。
蔡崇达用平实的笔触写尽了普通人的平凡却又充满奇幻色彩的一生。
每个人都能从《草民》中看见自己或身边的人影子。
本以为《草民》是一本平平无奇的小说,却没想到翻开第一页之后就再也停不下来,熬夜一口气读完,期间更是多次止不住泪流满面。
书中写尽了普通人生活中的辛酸和坎坷,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命运的反复捶打和无尽的绝望中,那些不屈不挠、与命运搏斗的小人物。
亲情、爱情、友情在这里互相交融;感动、心酸、愤怒、无奈、幽默在这里五味杂陈……人类渺小,经不住命运大手的戏弄。可卑微小人物身上坚韧的生命力却强大到不可小视!!
他们如同野草般,即使环境再恶劣,只要有一丝土地一线阳光,他们总能找到生存的缝隙,展示着生生不息的顽强。
每一个在命运中挣扎的人都值得被看到与尊重,即使生如草芥,也当有名有姓。
谁都是草民,谁也是自己的英雄。
作为一名80后,一名从偏远小县城考上北京的大学跳出农门的孩子,蔡崇达说我年轻人曾经拼尽全力逃离家乡,因为家乡太落后了,远没有北上广的繁华和洋气。
失去了年轻人的家乡只剩下曾经执拗到不可一世、如今迈着蹒跚不稳的步伐却被时代和命运的双重压迫下不得不服软的老人在留守,守着家的躯壳,等候远归的灵魂,尽到自己身为母亲和长辈的责任与义务!
他们像野草一般遭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弯了腰湿了身,无论多狼狈也不动摇:不如一起跳舞吧,不如一起游泳吧?
风停雨消天晴之后,野草抖一抖身上的雨水,又挺直了腰杆向太阳,享受世界的美好。
而我们每个人都如同这野草一般,遭受命运的戏弄,同命运撕咬、挣扎、一起成长。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草民的生活,这就是东石镇家家户户的生活缩影。
草的生命不是为了让他人欣赏,草的一生都是为了活着!
《草民》一书中书中金句频现,寓意深刻,足可见蔡崇达的文学修养和写作功底:
——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我得到的,都是我努力争取来的
——我失去的,都是不曾真正拥有的
——祝你逃出苦难向春山,也祝你春山过后再无难
——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
——人在绝望的时候总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最后的希望,而这个希望,通常最终又是不敢去碰的。
……
短小精悍,怪不得每一本书的评分都很高,每一本书的面世都是畅销款,原来是有秘诀的。
《草民 》与《皮囊》《命运》构成蔡崇达“故乡三部曲”,一起讲述关于家乡东石镇的人世的苦难与故乡的温情。
无论远在他乡的游子发生了什么,故乡一直都在,神明也一直都在,还是要相信希望。
“所以你能理解我为什么不能随你去北京了吗?
为了让你觉得有个可以回来的去处,即使明知道你永远回不来,我都要守在这里的。
这样,直到……直到我死了,你的家乡才会死吧。”
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故乡,才有来处和归途。
如果父母不在了,也就无所谓故乡了。
最喜欢《草民》中的一段文字,则是后记中对葬礼的描述:葬礼是对往生者灵魂的挽留。而文字和词语是储藏灵魂的唯一机会!
蔡崇达说他热衷于写作,是为了通过文字为生命中出现的一个个灵魂寻找故乡。
只有灵魂有名有姓,才能让我们的故乡挺过时间长河的洗涤,不被分解成为肉眼看不见的模糊不清的光影。
人需要故乡,特别是这个不断摧毁和重建的当下,只有知道故乡是如何构建而成,才能知道自己将来的去处!
用文字挽留,从此有家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