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个完整详细的“病位坐标系”是破解伤寒论的关键02

炎黄国医吴越 2024-03-05 08:40:38

郑重提示:本文旨在弘扬传统中医经典,传播炎黄国医传统食疗、传统理疗方面的养生知识与方法,不是主讲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文中偶尔出现医疗处方,请勿轻易使用,若要使用医疗处方请依法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

接前文。

《黄帝内经》既已将人体的内在“地图”描述得如此详尽,张仲景会舍弃不用吗?

有人认为,张仲景可能没读过《黄帝内经》。也有人认为,虽然张仲景可能读过《黄帝内经》,但他没采用里面的内容。当然,这些观点无从考证,也无从辩论。

我们且来看看《伤寒论》里讲到的很多病位,都是很具体的,如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有水气”,如“无犯胃气及上二焦”这句话中讲到的“上二焦”,还有“热入血室”证中讲到的“血室”,当然,还有张仲景的针灸法讲到风府穴、期门穴等……难道这些都与《黄帝内经》没有关系?

原同属一本书《伤寒杂病论》、后来被分出来的《金匮要略》,里面讲到的病证,其病位就更具体了,如张仲景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里水、正水、石水”等,如将痰饮病分为“痰饮、支饮、悬饮、溢饮”等……这些不同的病证,其病位都非常具体、细致,是细分到人体的很细的部位或层面上的,并不止是细分到“表、里、半表半里”这么粗的层面上。

我们再深问一句:《金匮要略》中讲的各种病,用“表、里、半表半里”来分析好用吗?

当然,请注意,我并不否认《伤寒论》里有“表、里、半表半里”这种划分表达法,但我要强调的是:《伤寒论》并不局限于“表、里、半表半里”,而是更细致,更细分,细分到脏、腑、六经、肢体区域(如心、心下、胁、四肢、咽等……

再强调一次:《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原来本是同一本书——《伤寒杂病论》!

试问,同一个作者在写同一本书时,会在不同的部分使用不同的“坐标系”吗?张仲景既然在《金匮要略》中表露出他对人体病位有如此具体而细致的认识,他在写《伤寒论》时,在对各种病进行辨证论治时,难道会将病位仅仅局限于“表、里、半表半里”这种粗线条的认识上?

现代很多所谓主流学者的观点,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符合!

中医当然不需要符合现代科学,但是中医也应符合起码的逻辑,也就是起码要能自圆其说。

我们不惧怕别人的批评,但我们应更加努力完善自己。

(未完待续)

炎黄国医学者吴越

2024年3月4日

中医博大精深,本文只是发表了笔者感悟的一点点所知所见而已。一篇短文,也不可能表达所有的思想,还需联系笔者的其他文章和著作来理解。

而且,出于对平台规则的遵守,也不发表有关医疗、医案等方面的内容,笔者多是在理论层面展开论述,但不等于笔者只崇尚空谈而不重实践,希望读者诸君理解,在其它合适的场合我们可以探讨各种医学问题。

文中所述,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经方是中医的核心,想要学习更多更深的中医知识,特别是想深入学习伊尹经方与张仲景经方的朋友,请关注笔者的其他作品。笔者的经验:学中医经方,从伊尹经方开始着手,容易得多,而且,是真正正确的开启方式!有兴趣者,可参阅笔者的著作、文章或课程。

附1:炎黄国医课程体系

A、普及系列:自助中医普及课程(非执业中医师的业余中医课程)

B、经方课程:包括由浅入深的《经方易用》、《经方直用》与《经方深用》等不同阶梯

C、特别系列:中医经方核心课程-中医经方的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共五单元)

第二部分、《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共十一单元)

D、经典系列:伤寒金匮解读-以经方逻辑贯通理解全书

E、医道系列:解读黄帝内经-通过解读黄帝内经传承医道

F、医道系列:解读周易-通过解读周易提升人们的心身健康,匡复生命正道。

附2:炎黄国医著作总目录

第一系列:“炎黄国医”经方破解系列著作(逻辑严密,阶梯递进,须按顺序学习):

C1、《“伊尹经方体系”课程讲义(汇编)》(对《伤寒论》之前的经方起源的准确破解)——有配套讲解视频:“伊尹经方课程”(破解伊尹经方体系,掌握中医真正核心)。

C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如同数学规律般明晰)——有配套讲解视频:“仲景经方课程”(理解仲景经方运用,提升中医实践技能)。

C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用古经方探索(续)》(继续运用伊尹经方理解伤寒金匮其它药方,至此,伤寒论113方与金匮要略262方全部破解完毕)

C4、《从经方中归纳用药规律》(从伊尹经方体系和仲景经方体系中,归纳出100多种中药的用药规律)

……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