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200字。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的诗反映出的是盛唐的精神,盛唐的情绪和勇往直前的信仰。
即使“拔剑四顾心茫然”,也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即使“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也会“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
即使被权贵构陷“别君去兮何时还”?也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即使“总为浮云能蔽日”,也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他的身上从来没有失败,没有绝望,这就是李白的魅力,这就是盛唐的气象,是那个时代的信仰。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才气横溢的李白,
但是他不愿意从科举开始,想做跨越式,平步青云的道路。
他为了功名,甚至走裙带关系,自己从来都不会再次提起的关系。
曾经投奔小小的韩朝宗,写下“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吹捧诗句;
曾经写信给皇帝的女婿,人品很差的张洎,被诓骗到了终南山,差点送了性命;
曾经写信给玉真公主,写下了“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这样吹捧的诗句。
即使是失意之后的长期漫游,他也从来不离开长安和洛阳中心。
他的一生,其实就是追求功名抱负的一生。那么,这个名满天下,诗文备受唐玄宗赏识,甚至“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的大诗人,为什么政治如此黯淡?
除了李林甫的“野无遗贤”朝堂抵制后进的大环境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应该还有以下四大原因:
自由不受羁绊的道士李白;
期盼乱世,无用武之地的纵横家李白;
不独尊儒术,敢自比孔子的诗人李白;
快意恩仇,千里不留行的侠客李白。
图1 花间酒
一、自由不受羁绊的道士李白李白是“诗仙”、“谪仙人”、“酒仙”、“仙”本来就是道教之人向往的境界。
对李白人生起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中,有几位就是道士。
第一位就是手握大权的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是引荐李白见到唐玄宗的重要人物。
第二位就是道士元丹丘,也就是《将进酒》中的“丹丘生”。玉真公主和司马承祯就是元丹丘搭线的,李白的道教思想很多都受他的影响。
第三位就是司马承祯,李白在江陵见到他,他就夸李白“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后来的思想受其影响很大,并且在其影响下,到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 ,最终成为了一个道士。
第四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士贺知章,李白“谪仙人”称号也是出自贺知章之口。后来的贺知章请为道士还乡里,李白深为艳羡。
当然,还有就是当时唐玄宗极力推崇老子,在公元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亲注《道德经》。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所以,仙风道骨的道人气质的李太白,一生追求人格自由,敢于蔑视权贵,口吐狂言,不把世间繁缛礼节放在眼里。李白对人格的独立是凌驾于一切的,任何行为都不能影响他人格的独立。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狂放不羁的性格,注定了李白不适合在政坛。就连非常欣赏他文采的唐玄宗也只是把他作为诗文的翰林待诏,更何况他即使在宫中,也早有宫人和朝臣谗谤于他。
图2 梦游天姥山
二、无用武之地的纵横家李白公元718年(开元六年),十八岁的李白隐居在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市)读书,这期间,李白在梓州跟当时的纵横家赵蕤学习了纵横术,学习了赵蕤的《长短经》。
“李白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徵君蕤。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白从学岁馀(《唐诗纪事》卷十八引杨天惠《彰明逸事》)。”
纵横术,为合纵(联合)连横(分拆)术之简称,据称为战国时鬼谷子发明,是一门从趋利避害角度,研究利益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这种学说用于战国乱世之中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是出自战国时代。从李白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他对前辈纵横家的仰慕之情。
古风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这首《古风》描写的就是纵横家鲁仲连。不光鲁仲连,李白还经常以毛遂、诸葛亮、苏秦、张仪等人自居,恍惚之间以为自己就是战乱时代的大纵横家。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与韩荆州书》)。”恍惚中,李白已经是战国时期的毛遂。
即使是在“安史之乱”,李白的纵横术也无用武之地。当时永王李璘三请他到帐下,李白恍惚中自己已经是当年的诸葛亮,要纵横于乱世。但事实证明,“安史之乱”根本就是讨伐之战,本有正义之分,根本不是军阀割据、中原逐鹿的乱世,所以,李白加入永王军中两个月之后,就失败入狱。
李白的纵横术在盛世都是幻想。纵横家的思想在当时的“开元盛世”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是被严格抵制的。和平盛世是不需要纵横学说的,这也就注定李白一生在政治上没有用武之地。
三、“凤歌笑孔丘”的诗人李白要出入朝堂,登上政坛,在那个时代,还是要靠儒家思想和儒家学说。但是,李白对儒家思想却并不是完全尊崇的。
他的《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当然是对当时腐儒的嘲讽。
对儒家圣人孔子,他都不是那么的尊敬。晚年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一代)中间遇赦后从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往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重游庐山时,写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自比当年的楚狂人陆通,嘲笑儒家圣人孔子。
李白临死之时,写下的绝命诗《临终歌》中,也写道,“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这里用到了“孔子泣麟”的典故: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记载:“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何休注:“麟者太平之符,圣人之类,时得麟而死,此亦天告夫子将没之征,故云尔。”
当时的孔子认为麒麟乃是仁义之兽,盛世方出。而在孔子那个春秋时代,并非盛世,所以,这个时候出来的麒麟乃是大不幸,他为这只生不逢时的麒麟而哭泣。
这里,李白就是自比孔子,为自己生不逢时而哭泣。
儒家之人几乎没有人自比孔子,儒家自比孔子,甚至嘲讽孔子,那是绝对的荒唐狂妄,在那个科考取士,以文之国的政治时代,如此的儒生怎么能够在朝堂站在脚跟,怎么可能来用儒家思想治国?
四、“千里不留行”的侠客李白李白也号称“剑仙”,他自己喜好佩剑,也在东鲁学过剑术,平生一副侠客打扮,“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
他出行总是佩剑,“金羁络骏马,锦带横龙泉(《留别广陵诸公》)。”
崔宗之写李白“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赠李十二白》)。”
李白很多诗作都直接透露出他这种对侠客风格和生活的向往。
最有代表性的著名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为了表示自己这种侠客风格,还写过杀人的诗句,“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结客少年场行》)”,“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同样,这种侠客的气质和行为,在当时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中,在秩序井然的盛世中,是被严格控制的。这种气质和行为怎么会在政坛有作为。
自由飘逸的道士,豪情满怀的纵横家和潇洒豪迈的侠客,这三种性格和气质叠加起来,就是“诗仙”浪漫的气质,这种气质在文学和诗文创作中,当然是极具文学魅力,但是在现实官场和生活中,却是毫无无用武之地。
试问,如此的李白,唐玄宗怎么可能让他步入政坛,来治理国家?
如此的李白,认识他的权贵,怎么可能让他进入朝堂,和自己同朝共事?
所以,唐玄宗能让他做一个诗文翰林待诏,永王李璘三请他入军,也只是借助李白当时的声望,并没有让李白真正进入管理核心。
所以,这就是生活在幻想中,生活在理想中,生活在恍惚中的李白。也是李白一生没有真正在朝堂做官的原因。
图3 千里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