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郑州大学校史”

文新聊情 2024-09-21 04:04:13

我与郑州大学几无关联,然郑大系豫省唯一211、双一流B段、部省合建院校,消费豫省最巨教育经费,关注郑大当是关爱家乡之一举也。

然惭愧得紧,兄弟关注郑大却无力捐资、无能献计助其请院士、建A+、入部属、上台阶,唯可就其校史建构喋喋一二拙见矣。

其一:郑大的九十五岁华诞从何算起

郑州大学官网称“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犹记几年前郑州大学刚刚操办“六十华诞”。几年过去,2023年居然要喜迎建校95周年。

郑州大学95年的建校历史从何说起呢?

1956年建立的郑大,当时及以后很长时期发展定位为“文理综合大学”,今日郑大“是一所理、工、医、文、史、哲、法、经、管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其“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见郑州大学官网)。河南中山大学,即今河南大学的前身,其医科1928年创立于开封,1952年在开封独立为河南医学院,1958年迁址郑州,后发展为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这段直线型历史,公众及郑大官方一般没有异议,只是当年行文介绍时有些遮遮掩掩、断章取义,比如称自己合并的是“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其实当年河南中山大学(省立)创设医科、医科从河大(1952年全国高校皆取消“国立”前缀)独立时,斯时的河南大学皆不“国立”。窃以为如此表述,当是出自与现在的河南大学尽可能彻底切割、阻断等心态。

郑州大学如果以河南大学医科作为自己的办学起点,确实可以凑够95年。只是兄弟认为,对于当下地球规模第一大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医科不是直接源头,而是曲里拐弯的支流之一;医学不是由河南大学直接划给郑州大学,而是路经了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等历史时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即便追溯三家最早的源头为全校源头,也应以河南医学院独立建校的1952年为起点,而不宜扑到河南大学身上多挖补24年的历史。

历史是现实的一种折射,大学校史从来不能独立于政治生态、世俗风尚之外。当年批四旧、反复古,此时各学校编撰、宣传自家出身无不突出根正苗红,斟字酌句尽量强调“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当下社会文化视历史为底蕴,以历史为卖点,弹拨“老校无弱校”等调调,一些学校则挖空心思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借尸还魂等伎俩企图上溯办学历史,攀附曾经阔气过的街坊邻居甚至路人。世纪之交,国家主导大学合并策略,副作用之一是多所大学的创立时间沦为热议、非议频仍的糊涂账。既然是多校平等合并,不是大吃小或强吃弱,合并后的新大学确立起点,我认为最应效法的榜样是中南大学,把2000年4月29日,即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三校合并日作为中南大学的建校日;最不应学习中南大学那家邻居,把一处封建书院生拉硬拽为现代大学的发端。

郑州大学应当如何写校史、办校庆,当唯实、务实、慎重,兄弟院校的经验、教训均足为训。

其二:郑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的源头与变迁

化学是郑州大学自定的三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化工是郑大为数不多的“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郑大的自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学,偏化学化工方向。可以说,化学、化工是郑大理工领域最大的优势和实力所在。我曾撰文说“郑州大学的化学化工学科,有老河大的血脉”,可能怨我当时只说了观点没说论据,结果遭到一些表明身份人士的驳斥、嘲讽甚至攻击、谩骂。

这段历史,河大官方语焉不详,郑大官方只字不提。郑大对化学、化工学科发展史的官方口径是:“化学学院(原化学系)始建于1956年,是原郑州大学建校伊始设立的三个系之一。著名化学家刘椽、徐墨耕为代表的奠基者及来自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著名高校选派的一批骨干教师,为化学系的创办做出了重要贡献”(见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官网);“郑州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源于郑州工学院(原化工部直属高校)化学工程系,1958年由天津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援建”(见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官网)。

以我掌握的资料看,这样的表述至少是不全面的。由《河南师范大学校史稿》(河南师范大学校史编辑组编,1991年版,下同),可发现郑州大学化学、化工学科源头及变迁的一些清晰、连贯的脉络。

1953年,河南师范学院文、理分校办学时,创办于1923年的化学系搬迁至新乡办学。化学是实验科学,由于当时新乡校园没有化学实验楼,遂决定化学系暂留开封,晚于数学系、物理系一年来新乡,可见当时新乡这厢虽有化学学科,但条件颇一般;而化学是老河大的强项,师资、器材雄厚。《河南师范大学校史稿》(16页)说:

化学学科在新乡获得良好发展,《河南师范大学校史稿》(第50页)说:

新乡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的化学、化工,跟郑州大学的发展有什么直接关系呢?可以说没有直接关系,但有了“河南化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等二传手,两者则产生了密切关系。《河南师范大学校史稿》(第51页)说:

上文“1964年”“并入郑州工学院”等说法,与史实有出入,史实是:1963年,国家撤销河南化工学院,师生、器材等先并入了郑州大学;同年,也就是化工学科并入郑大不久,郑大的化工、机械、电机、土建、水利等学科被划入刚成立的郑州工学院。

郑州工学院是郑州工业大学的前身,2000年并入新组建的郑州大学,其化学、化工学科当然同时并入了郑州大学。如此简单梳理,即可见老河大的化学、化工学科与现在郑州大学的化学、化工学科之渊源,说郑大化学化工学科有老河大的血脉,不是虚言吧?我建议,郑州大学修订、完善校史时,应以适当方式体现出这些缺失的历史细节。

郑州大学能有今天的进步,是河南举全省之力倾心打造的结果,是几代学人努力进取的结果,同时也跟河大、河师大先辈的积淀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河师大的化学进入全球百分之一,也应吃水不忘挖井人,眺望远方之时莫忘来处。当然,郑大、河师大也不是只受不给,比如今日河大最拔尖的地理学科,其发展根基主要来自院系调整时划转得来的郑州大学地理系以及湖南大学的部分力量;河南大学唯一的双一流学科生物学,领军人物宋纯鹏、万师强等学术牛人本科时代均是河师大校友。

其三:离题不远的题外话

民国时期河南地区仅有河南大学一家综合院校,1950年代院系调整,今天的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均从老河大分得优质财产。当时得到的是师资、器材和历史积淀的声誉,今天则须直面厘清校史、共用校史等抉择机遇与困境。

河南师范大学官网称“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理科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历经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等阶段”,小心翼翼地以“原国立河南大学前身”尽可能掩饰与今河南大学的瓜葛。其实,1953年平原师范学院与河南大学合伙共用河南师范学院招牌时,刚在战争废墟上成立两年,能有多少底蕴与实力?其今日实力最强的数、理、化、生学科,根基主要来自老河大的积累,以老河大创设化学、生物学科的1923年为学校起点,似乎问题不大,问题是应当坦然列出“中州大学为河南大学前身”,不应以分家时早已不存在的“国立”做遮掩、支吾。

河南农业大学走的是另一条寻祖追根道路,其官网称:“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1912年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与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宣传自己是河南乃至中南地区现代高等教育的母体,强调河南农业大学是河南大学的开枝散叶,河南农大写就的历史却比母体要早10年,总有一方非实话!

拐弯说段题外话的题外话:自现代科学研究、教育在中国确立,大学建设理工学科始终是远比建设人文社科学科费钱费力的工作,跨地区搬迁理科远比搬迁文科费钱费时,也易造成巨大浪费(比如化学系搬迁至新乡后,开封明伦校区新建的条件一流的化学实验楼长期改做他用,而新乡另投资建设了化学实验楼)。开封、新乡两家伙分河南师范学院时,理科本来主要在开封,开封方面又占据较大话语权,为什么不留下理科,而把文科交换给新乡方面呢?现有文献用“上级决定”一语概括,我倒觉得事实可能更丰富:当时在开封主政河南师范学院的院长嵇文甫,党组书记、副院长郭晓棠,以及有话语权的多位教授,皆文科专家,他们不便、不擅领导纯理科院校的运营发展。至于随文科去新乡,初创阶段的新乡校园其工作、生活条件肯定无法与“中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的明伦校区相比;失去平原省省会地位的新乡,现实地位、发展前景肯定逊于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多方因素考量、较量,注定了文科在开封、理科在新乡的结局。只是,形势永远比人强!这段历史的罅隙里,当充塞着一代知识分子、话事人的心路历程、取舍密码。以上当然是推测和臆想,未来我会努力证实我的推测和臆想。

俗世大学,当然不能免俗也无力免俗,但在表述学校源头、办学起点等细节方面恪守实事求是、凭证据说话等原则,我认为依旧是大学最起码的操守。愿意服膺真理、笃实尚正的话,做起来似乎没有多大难度。河南高等教育整体呈现“有数量,缺质量,无尖端”的尴尬面目与情态,破局、转进任重道远。我觉得,河南高校之间应当精诚团结——不是校长、书记等人物私人层面的结拜联合、相互捧场,而是学校层面从历史、文化等视域实现真诚的尊重、认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