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无法松的一生》:他是死在雪地里的酒鬼,却默默守护着一对母子,奉献出自己深沉的爱

楷威放映室 2022-04-01 17:14:54

电影《近松物语》剧照(1958年版)

日本作家岩下俊作的小说《富岛松五郎传》曾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无法松的一生》,而1963年和1964年的两部都不太理想,只有导演稻垣浩拍摄的版本最为出色。但因为1943年处于历史的特殊时期,电影遭遇审查而被删减多处,稻垣浩心有不甘,对此耿耿于怀。于是在1958年又重新拍摄了一次,而且在当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狮奖。

除了演员不同,以及从黑白色调变成彩色宽银幕外,故事情节和蒙太奇手法基本上照搬之前的那部。三船敏郎塑造的松五郎非常生动形象,在表演上不输此前的阪东妻三郎,而高峰秀子扮演女主角,更能映衬出这个男性角色的丰富多彩。正是后者的端庄典雅,才对比出前者粗俗表面下内心的一腔热肠。

01 精神层面的父亲

“无法松”即主角松五郎,因其“无法无天”,自由散漫的性格而得此昵称。他一生的大半部分时间,都与吉冈家脱不开关系。童年的吉冈敏雄由于爬树受伤,被爱管闲事的松五郎送回家。松五郎与吉冈家的缘分就此注定。一家之主吉冈小太郎去世后,松五郎就成为敏雄新的“父亲”。虽然敏雄还是称呼他阿松叔叔,但在外人眼里。这个家庭里缺少的男人角色已经被松五郎替代。

但这么说又不完全正确,虽然看起来以松五郎对吉冈家的帮助,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良子的丈夫、敏雄的父亲。但松五郎没有越过自己的道德底线。虽然做了一个丈夫和父亲应做的事,但一直是保持对良子的敬重而没有做出任何冒犯和越界的举动。在家务事上,他更像一个帮工,在敏雄面前,则是精神上的“父亲”。

松五郎使得敏雄变得勇敢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充当男子汉的榜样。特别是参加赛跑夺冠的时刻,敏雄为之激动和骄傲,他在内心中,肯定是愿意有这样一位父亲的。成年后的敏雄,有次去参加斗殴,得此消息的母亲良子拦不住,内心担忧,只好来找松五郎帮忙。后者在看到敏雄打架失手时,一把年纪,还冲上去和年轻人扭打起来,给敏雄做示范。

关于父子的感情,电影中有一处是表现松五郎小时候长途跋涉穿过恐怖的森林去寻找父亲的情节。这一段虽然是编剧自发的创作,但正好也迎合了导演稻垣浩自己的某种生活。他年少时,父亲曾去关西发展,把三个孩子托付给了道具师一家照顾。可是两个弟弟的待遇就很糟糕。等到父亲把他们接到大阪去生活的时候,稻垣浩一见到父亲就扑过去哭起来。这一幕和刚才提到的电影里父子相见场面很相似。

02 对良子的爱慕之情

雄性气概勇猛的松五郎,对娴静温婉的良子不可能不动心。在他与酒馆老友的对话中,能体现出他内心的孤独。老友劝他娶妻,松五郎表面上并不在意,但内心中却想到了良子。这才找酒馆老板要了墙上一幅女子的肖像海报挂在家中的墙上,这样就能时刻看见“良子”。

在共同赏烟花的夜晚,本来应该是心情舒畅的,但在良子表达了儿子即将返校后重回孤独之境时,一旁的松五郎却哭了起来。他在与内心的欲望做斗争,转身向吉冈的照片磕头谢罪,他为自己对良子的“邪念”而感到羞耻,随后羞愤地逃跑了,这是多年来情感聚集的一次体现。楞在一边的良子好像明白了什么。

这出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1943年的版本中却被剪掉了,审查部门认为一个粗俗的车夫不可以爱上一个帝国军人的寡妇。对他们来说,这叫伤风败俗。而在一个导演看来,显然是极其荒谬的理由,稻垣浩要表现的正是这种隐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爱恋之情。这样想来,他想要重拍此片的理由,这段情节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03 性格反差

作为一个性格粗俗的车夫,在良子面前,却没有鲁莽地扑上去强占,而是选择在身边默默守护,正是这个角色的复杂和丰富之处。之前表现他有多鲁莽,就越能对比出之后那份深情的力量。电影在塑造人物反差上下了不少功夫。

影片里,松五郎在戏院和朋友吃味道浓烈的食物这段,就很能体现出他张扬的性格特征。两个人把大蒜和韭菜之类的食材都放入锅中乱煮,引起公愤,戏院派人治他。但他并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野蛮糙汉。虽然把一帮人打得落花流水,但在有人出面调停后,也怀有极大的诚意向各位道歉。

由于要以身作则培养敏雄刚毅的性格,影片中表现松五郎火爆性格的场面,多和敏雄有关。以上曾提及和年轻人打架的戏码,以及敏雄年少时,他参加长跑比赛的段落都起到了在少年面前展示男性雄风的作用。只是跑步前,在人群中观看比赛的松五郎,急赤白咧、指手画脚的蛮横行为,会让敏雄有些难为情。

敏雄成年后,带着老师来家乡小仓游玩,后者想要看看祇园大鼓的传统打法,但这种才艺已经没有什么人能做到了。同样还是看不过去的松五郎,竟然亲自上台完整演绎了祇园大鼓的打法,令人刮目相看。这一幕很精彩,观感上令人振奋,同时又把松五郎的反差性格展现出来。打鼓虽然是个体力活,但这本身也是项文艺表演。在那充满阳刚的男性肉体之下,埋藏着细腻柔情的灵魂。

04 表现手法与细节

在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电影中,稻垣浩还使用了一些有意思的特效和蒙太奇手法。在那个年代,这是很超前的艺术表现方式。

松五郎给敏雄讲述自己掉眼泪的往事,也就是以上曾提及的,松五郎小时候穿过森林去找父亲的经历。因为是小孩子独自一人走夜路,还是在森林里,为了表现其内心的不安与恐惧。稻垣浩在这里放入了一个特效,让少年松五郎仿佛看到一群魔鬼在追他。

祇园大鼓那场戏,是全片的高潮,在松五郎打鼓的过程中,特别是到后面越打越起劲的时候,出现了快速切换的蒙太奇效果,在围观的百姓和松五郎之间,还夹杂着海浪和滚动车轮的镜头。让画面的切换也如同鼓点节奏般令人目眩神迷。这就好像《海上钢琴师》里,1900在与黑人钢琴家比赛时弹奏最后一首乐曲时那样投入和起劲。

而最具冲击力的画面,还是松五郎死后的回顾片段。为了表现这个人物多彩而复杂的人生,在把之前一些代表性的场景连接剪辑在一起的同时,这些画面是以类似胶片的反转片效果来展示的,既现实又虚幻。

在这回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良子年轻时的模样,和敏雄少年时的形象。而在最激烈的打鼓动作中,叠加着车轮从急速转动到停止不动的过程,很形象地表现了一个车夫人生的终结。这种表现方式有力且巧妙。

电影的结尾也意味深长,门口遥望当年拉车的松五郎远去的背影,然后再来回到屋子里。左边墙上就是从酒馆老板那里要来的那幅肖像画,强调出松五郎一生把对良子的深情埋藏于心底,而从未有机会表达(除了那次羞愤离去)。这个场景的出现,让“无法松的一生”有了些许让人惋惜的凄凉之感。

05 高峰秀子与赞美诗

作为主角松五郎爱慕的对象,良子这个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她的一笑一颦,都能对比出松五郎的性格特征。而高峰秀子一向适合扮演温柔贤良的家庭妇女形象。当结尾,得知松五郎离世消息的良子,震惊地发现松五郎以她和敏雄的名义存了很多钱。之前吉冈家当做酬劳付给他的钱也都完好地放起来没有动过。那一刻,良子泪流满面地哭喊出松五郎的名字。这是高峰秀子整部电影里情绪最饱满,也是最激动和外露的一次,情感冲击力很强。

日本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对这部电影评价很高,称其为“朴实人生的赞美诗”。在那段文化衰落的战争末期,一些日本电影导演还是顽强地坚持其艺术性创作,由此诞生了小津安二郎的《父亲在世时》、黑泽明的《姿三四郎》,以及1943年版的《无法松的一生》。

佐藤忠男在其著作《日本电影大师们》(壹,中国电影出版社,译者 王乃真)谈及这部电影时曾这样描述,作为结语:

这部影片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几近战败的时期拍摄,由于当时物资与人员缺乏,而且正值政府与军方严令拍摄宣传国策电影的时候,因此想拍摄富有人情味的艺术性电影是极为困难的。事实上,这部作品并非一部制作豪华的大作。但在内容上,很少像这部电影一样,能够如此充分地将和平时期庶民的人生体验细致描绘的作品……当媒体在空洞地大放厥词,丧失平常心的时候,只有这里,存在着充实而平静的微笑,存在着幽默的温暖,存在着像原野上沾着露水的小草一样地闪烁着、充满着生命和对那朴实人生的赞美。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