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北十六岁之前的人生,有许多简单的小快乐。
爷爷会给她讲很多古老的故事,父母不刻意要求她努力学习。那时候,她像一株自顾自生长的野草,一不小心就惊艳了路人。
中考那年,于北北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县一中。九月,她带着满心的期待去往县城。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当那些城里的同学说起QQ、MP3这些陌生的名词时,于北北隐隐地有些自卑。
好在同桌苏夏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她一点也不介意于北北的沉默寡言,有事没事总是找她聊各种八卦。苏夏周末还会很热情地邀请于北北去她家做客,苏妈妈烧的鲫鱼豆腐汤真是美味极了。
多年后想起来,于北北常常庆幸那时候的自己能有苏夏这样一个朋友,让她暗淡的青春时光色彩斑斓了许多。
好学生朱良坐在她和苏夏的前排,苏夏喜欢他喜欢到尽人皆知。那时候的朱良,身上的确有太多可以骄傲的标签。家境优越,成绩优异,长得眉清目秀,还总是一副谦逊有礼的样子。即便是拒绝苏夏大胆炽热的表白,他也拒绝得礼貌而有分寸。十六岁的女生,对这样的男生都是没有抵抗力的吧。
高二,朱良的身高蹭蹭地往上长,老师把他的座位调到了于北北的正后排。最高兴的当然是苏夏,上课的时候她趁着老师不注意就回头盯着朱良看,下课的那几分钟更是苏夏最美妙的时刻,她借口跟朱良的同桌聊天,心思却全部在朱良身上。
只是朱良,总是委婉而得体地拒绝苏夏所有费尽心思的告白。于北北有些看不下去了,苏夏这么好的姑娘,你都看不上,你到底想怎样?她想当面去问问他,可真要面对他的时候,她又胆怯了。她的心被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挡着,一下子失去了勇气。
窗外的树叶一点点有了绿意的时候,苏夏突然去找班主任把座位换到了离他们很远的角落。于北北很伤心,却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安慰苏夏。青春时光里的爱情,也许从来就是这样纯真而又固执,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喜欢就是喜欢,来不得半点掩饰。
没有了苏夏,于北北变得更加沉默。上课下课,两点一线。
有次体育课她正好赶上例假,一个人待在教室里温习功课。可不到一会儿,朱良也走了进来,鼻子上流着很多血,于北北吓得张大了嘴巴。
“有餐巾纸吗?”教室里没有其他人,于北北确定朱良问的是她。
“你仰起头,等我一下……”于北北把餐巾纸拿给朱良,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宿舍。
上课时,宿舍的管理员不肯开门。于北北急得眼泪往下掉,好话说了一箩筐,终于把管理员说动了。她从柜子里拿出一条新毛巾,用热水拧了一把,再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教室。后来回忆起来,于北北想,也许这种迫切地担心一个人的感觉,就是喜欢了吧。
只是,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他的呢?一直以来,她对他的感情里始终带着一种敬畏,敬畏是因为喜欢,敬畏也是因为自卑,所以她不敢像苏夏那样明目张胆地对他表白。
高考之后,朱良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于北北去了成都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其实自从那次流鼻血事件之后,她和朱良偶尔也会说说话,只是话题仅仅局限于一些有疑问的数学题。
上了大学,于北北常常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给朱良写信。厚厚的一沓信压在箱底,一封都不曾寄出去。那些细密的感情,她说给自己听。苏夏开学后不久就交了男朋友,说起朱良的时候,她说那是少年情怀。于北北被自己说得有些伤感起来。
第一次高中同学聚会,朱良牵着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走进来,大家的起哄声此起彼伏。苏夏一杯接一杯地往自己的杯子里倒酒,借着酒劲,她走过去对朱良说恭喜你,我的少年朋友,祝你们幸福。说完就倒下了,苏夏忘了自己是一杯倒。
于北北那天穿得很漂亮,可是一看到朱良,她恨不得让自己成为隐形人。她躲在离他最远的地方,直到聚会结束,也没和朱良说上一句话,她怕自己的眼神会泄露心底的那个秘密。
回到学校,于北北烧掉了那些没有寄出去的信。用这样的方式,跟青春里的那场暗恋做最后的告别。那段青春时光里,两个性格迥异的女孩,都曾这样热烈地喜欢过同一个少年。只是于北北的喜欢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她默默地将他放在心底,自始至终是一场独角戏。而苏夏的喜欢勇敢而直接,她为他放下所有的矜持和骄傲,哪怕得不到回应也甘之如饴。
后来,于北北在成都,苏夏在上海,朱良在日本,三人各安天涯。可每当在街头听到孙燕姿的《我也很想他》的时候,于北北还是会忍不住地想起年少时光里的那个女孩和男孩。
那是多久后的事了
有一天你突然问我
在那个时候是否也爱着他
我也很想他
我们都一样
在他的身上曾找到翅膀……
这个少年,是她和苏夏青春时光里的一首小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