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锅拌饭申遗,韩国媒体气的跳脚?我国反击堪称模范!

青史楼阁 2024-11-22 17:31:08

吉林省将朝鲜族石锅拌饭制作技艺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行为,却让韩国方面瞬间跳脚。他们不仅指责这是“歪曲历史”,甚至还动用外交手段干涉。

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自己2008年就宣布“全州拌饭技术”是世界遗产,却至今没有成功申遗。现在看中国这边进展顺利,立马不干了。

石锅拌饭的风波,表面上是“申遗争议”,背后却牵扯到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东北地区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而朝鲜族的饮食文化深深扎根于这里的土地,石锅拌饭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将米饭、蔬菜、肉类等食材在炙热的石锅中混合而成的美食,既讲究制作工艺,又充满地方特色,是朝鲜族世代传承的饮食瑰宝。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古代,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都普遍使用陶制或石制炊具,这正是石锅拌饭雏形的诞生基础。

石锅拌饭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专属发明”,它的历史是文化交流的见证,而非单向的输入或输出。

韩国的反应可以说是既敏感又荒谬。他们指责中国申遗是“窃取文化”,甚至有人煞有介事地指出,这是在“消解韩国文化认同”。

问题是,石锅拌饭自古以来就是朝鲜族文化的一部分,而朝鲜族则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吉林省的申遗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正常行为。

更何况,韩国所谓的“全州拌饭技术”,不过是石锅拌饭的一个地方变种,其起源仍可追溯到中国东北。一个后来发展出的分支,却反过来质疑祖源文化的合法性,这逻辑能立得住吗?

从“江陵端午祭”到“东医宝鉴”,韩国在申遗问题上争议不断。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承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是纪念屈原的文化象征。

韩国却将其包装为“江陵端午祭”,抢先申遗,声称是“传入朝鲜半岛后发扬光大的文化”。中医更不用说了,几千年的传统被他们改头换面成“韩医”,并将一本古籍《东医宝鉴》作为自己的文化遗产申请保护。

更夸张的是,韩国还试图将活字印刷术甚至汉字文化都打包成“韩式创造”。这种逻辑下,似乎连中国的造纸术也得叫“韩纸术”才行。

这种“申遗双标”还不止针对中国。日本希望申报佐渡金山为世界遗产时,韩国又站出来阻挠,理由是“历史原因”。

从高句丽王都到农乐舞,再到最近的石锅拌饭,韩国对文化遗产的执念似乎不在保护,而在“据为己有”。这种行为背后透出了一种深层的文化焦虑。

韩国的历史相对较短,许多文化是受到中国、中亚和西方影响后逐步形成的。

他们希望通过申遗来确立独特的文化身份,但这种急功近利的操作暴露了文化自信的不足。

面对韩国这种种无理指责和争夺,中国表示吉林省的申遗行为从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支持。

石锅拌饭作为朝鲜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脉络清晰,地域和民族属性明确。学者们通过考古研究、历史文献和文化比较,详细论证了石锅拌饭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

这样的反击不仅击碎了韩国的“专属说”,更让国际社会看清了真相。

当然,反击的不只是政府和学者,广大民众的声音同样不容忽视。

当韩国将“中国结”也列入申遗名单的消息传出时,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认真的吗?”

从社交媒体到新闻评论区,民间的质疑声成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大家用幽默的方式表达愤怒,用事实的依据揭露荒谬。

这种文化自觉和民间力量,正是我们守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始终倡导,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当超越国界和民族主义的狭隘视角。

中韩两国同为东亚文化圈的一部分,在很多文化上有着共同的基因与传承。与其为一碗石锅拌饭争得面红耳赤,不如通过联合研究和文化交流,共同向世界展示这一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申遗问题上,不是某一方的“赢”就代表另一方的“输”。

唯有秉持开放与合作的态度,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石锅拌饭是一道美味,但这场争议绝不是一道简单的“大杂烩”。

它关乎历史、文化和自信,也关乎我们对待世界文化遗产的态度。

文化不是排他的,而是流动的;不是竞争的,而是共享的。愿这碗石锅拌饭,最终能成为连接而非隔阂的桥梁,为文化多样性写下更精彩的一笔。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