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浙江省台州市。杨家兄弟给老父亲盖房子挖出一座夫妻合葬墓。开棺时,一股神秘的力量紧紧对抗着工人们,周围群众被迫疏散。墓中的透明圆环更让专家大惊失色:这不可能,除非有人穿越了!
这枚圆环晶莹剔透,纯净无暇,而且切割和打磨都非常精准,更重要的是这枚圆环上还拴着一根崭新的“尼龙绳”,编织手法和现代工艺如出一辙。
专家们已经确定了这座墓葬是浙江省唯一一座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的宋墓,那么这么一个充满现代艺术的作品,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而这枚价值连城的宝物时至今日仍然备受争议,仍有不少游客会怀疑博物馆里的“它”是“义乌造”。
事情还要回到16年的5月说起。杨家兄弟想给父亲盖个房子,施工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一天,工人们在挖地基的时候碰到了一块红色的砖石。起初大家都没注意,直到继续深挖后,一个棺木出现在大家眼前。
杨姓男子不敢轻举妄动,哥俩商量着如果真是古墓,这么敞着一晚上肯定要被盗。于是,俩人立刻上报给了当地的有关部门,一时间,村民们也听到了风声,将这座古墓围堵的水泄不通,连村里的狗都来瞧了个热闹。
专家们迅速出动,先是通过浅表层勘探,然后试探性的进行挖掘,这是一个3乘5的墓室,用暗红色的条石搭建。一共出土了两个棺木,女尸的棺木已经残破,但另外一具男尸的棺木却保存完好。
专家们的意见是对破损的棺木可以现场清理,但是对于保存完好的一定要严格按照考古规矩进行保护。于是当天,现场的工作人员便将女尸的棺木小心翼翼的移动出来。棺木的可研究价值不高,空空如也,仅剩几块骨头,连盖子都没有了。
可让专家意想不到的是,这具棺木的底下竟然清理出了一整块的墓志,通过拓印上面的文字,得知女尸是李氏,出生于南宋时期。这是丈夫亲手为妻子撰写的墓志铭,而落款的人为赵伯澐。
那么这个叫赵伯澐的人又会是南宋的谁呢?因为通过棺木和墓葬的规格,专家们分析这个人的身份应该是贵族以上,地位不低。很快,这个问题就有了答案,因为5月3日上午,挖掘工作被迫暂停,一个叫赵文喜的男人带着自家的族谱风尘仆仆的赶过来。
赵文喜十分强硬的勒令专家们停止挖掘,因为这里面葬的是自己的老祖宗,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七世孙赵伯澐。专家们看着那一沓世代相传的族谱尴尬一乐,对赵文喜解释,这座深埋地下800年的墓葬,按照考古相关法规规定,应该是属于国家,应该被保护。
经过劝阻,赵文喜只得同意了考古队继续工作。
知道了墓主人的身份,专家们似乎更加雀跃。皇族墓葬一定有着不少可供研究的随葬品出现,可能会对南宋历史的研究打开一个新局面。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赵伯澐的墓保存完好没有任何被盗的痕迹,棺木加了外椁下葬,而且不仅做到了深埋还做到了防水,这一整套精巧复杂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让专家想起了赵伯澐辞官回乡后修的五洞桥,至今八百年了还稳稳得立在那,成了历史的衔接和见证者。
赵伯澐的墓密封做的非常好,专家们不敢轻易在现场开棺,担心会对墓主人身上的丝绸衣物有损坏,再三斟酌后,大家在博物馆外临时搭建了地方,并邀请了丝绸专家进行指导。
可专家的建议确实立刻原地钻孔,他怀疑已经有地下水渗入进去,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这些水流晃动,那些经历了八百年沧桑岁月的丝绸很可能都被毁损。
真是先见之明啊!
这些水一直放到了凌晨三四点。
棺木顺利移动到博物馆后,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在开启棺木盖子的过程,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和开棺的人进行拉扯,开棺工作不得不被迫停止,为了棺木内的有害气体挥发,周围看热闹的群众也都疏散开去。
最后经过几名专家的研究,认为这是水中的丝织物漂浮上来和周围的腐木有了黏连。
大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一再谨慎。
棺木成功打开后,里面满满的都是丝织品,有丝绸的棉被两层,然后是种类丰富的随葬品,最后是赵伯澐身上所穿的衣物。丝织品的保存完好让大家非常惊喜。
专家们争分夺秒的清理墓中物品,和历代贵族墓葬不同的时候,赵伯澐的墓室显得简陋寒酸许多,除了生前所用之物,几乎没有其他的随葬品。
但棺出土文物服饰形制丰富,涵盖了衣、裤、袜、鞋、靴、饰品等,并且纹饰题材多样,织物品种齐全,有绢、罗、纱、縠、绫、绵绸、刺绣等品种。这批丝绸文物堪称“宋服之冠”。
而且在赵伯澐的贴身处专家们还发现了两块配饰,一块是玉璧,经过证实是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昪祭祀用的投龙玉璧,但为何到了赵伯澐手里,就无从知晓。
而另外一块水晶壁,虽然不如玉璧价值高,但这水晶壁晶莹剔透,形制完美,没有丝毫瑕疵,也没被颜色侵染。
而且两块配饰上的栓绳一如刚下葬时一样,崭新,纹理清晰,编织手法和材质像极了我们现代人用的尼龙绳。
经过了800年的时光再次重现天日,实在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手艺。若不仔细辨认,恐怕很多人都会误认为是现代工艺。
盗墓贼留下的
放进去的,准备带人去挖呢
什么尼龙绳,是丝绳吧。钓鱼的鱼线,单凭肉眼能区别是尼龙线还是蚕丝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