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下滑超九成,广汽开启“二次创业”

探客出行聊汽车 2024-11-09 13:08:56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魏帅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10月底,在广汽研究院工作的小林(化名)上班时惊觉,门口的“广汽研究院”字样已经悄然变成了“广汽集团”。

对于这种改变,小林说不上惊讶,只是有些唏嘘。“集团总部的同事一下就从CBD到了乡下了。”

事实上,广汽集团的总部搬迁,早已不是秘密。从10月初开始,广汽集团即将搬离CBD的信息就已经在坊间流传。

10月25日,搬迁的传闻最终尘埃落定。广汽集团发布《关于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改革的议案》,公告同意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并同步实施相关组织机构改革,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组织改革的进行,集团总部也由珠江新城CBD整体搬迁至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和广汽研究院所处的番禺汽车城。

按照广汽集团的说法,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搬迁计划的目的,就在于推进全要素向一线实务集中。

广汽也确实需要向一线靠拢了。

官方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10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152.08万辆,同比下滑24.6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49万辆,同比下滑32.51%。新能源销量在整个集团内部的销量中仅占比两成左右。

财务数据方面,广汽集团更是延续年内的亏损态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超9成,是唯二下滑的大型车企。

对于如今的广汽集团来说,改革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嘴边的口号,而是痛定思痛、事关生死存亡的必经之路。

1、乔迁之喜,难掩业绩差劲

11月4日,新周一。

搬迁至番禺汽车城、正式更名为广汽集团的总部,迎来了集团总部员工的正式入驻。

写有“广汽集团”标识的巨型门牌石赫然已经摆在入口处,气派且显眼。有眼尖的广汽员工发现,连路口的指示路牌都特意换成了“广汽集团”。虽然搬迁的时间相对紧张,但是从场地整备的各方面来看,都相当不错。

(图 / 广汽集团番禺总部揭牌)

当日,不少广汽的同事都在朋友圈转发了广汽集团题为“再创辉煌”的视频。然而,如今的广汽,并无“辉煌”可言。即便是锣鼓喧天、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也无法掩盖业绩上的窘境。

广汽集团最新三季度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实现747.41亿元,增速同比放缓23.88%,归母净利润更是下降97.34%,仅为1.2亿元。

进入2024年以来,失速似乎成了广汽的关键词,尤其是在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广汽集团第三季度亏损达13.96亿元,同比跌幅高达190%,直接“击穿”上半年15.16亿元的利润。

造成如此境地的背后,是整体业务上面临的难题——合资品牌乏力,自主品牌扛不起大旗。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丰和广本两大合资品牌销量均出现两位数下滑;埃安前三季度销量更是同比下跌超35%。

具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累计销售新车133.5万辆,同比大跌25.59%。其中,跌跌不休的“两田”仍是撑起销量的主力。

广汽本田前三季度销量为30.92万辆,同比下跌29.06%;广汽丰田前三季度累销51.79万辆,同比下滑24.49%。合资品牌还是广汽的利润奶牛,但如今的合资品牌却早已不再躺着赚钱了。

自主品牌的情况,也并没有好到哪去。广汽埃安前三季度销量为22.67万辆,同比下滑高达35.4%;广汽传祺销量为27.7万辆,同比下滑6.4%,表现相对稳定。

事实上,广汽旗下合资品牌的“落幕”是目前整个产业都在面临的残酷局面,但两大自主品牌的下滑,却并不多见。

今年前9月,中国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占比已经达到63.4%,预计全年份额稳超60%,市场占比稳步提升。

这种与整体市场走向相悖的情景,也揭开了广汽集团最后的“遮羞布”。

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看来,无论是合资品牌的转型发展,还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建设,都是广汽如今应该正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降本、去库存,先得活下来

无论广汽承认与否,按照目前销售情况和利润境况,广汽四季度或仍将继续亏损局面。活下来才是生存的第一要义。

最直观来看,从广州最核心地段珠江新城CBD搬迁至番禺汽车城,就已然是节省成本、降本增效的最直接表现。

而早在去年,广汽集团尤其是旗下的合资品牌,就已经提前感知到了“寒冬”的到来。

去年7月,广汽丰田在中国市场开启了一场大规模裁员,人数超千人。

直至年底,广汽本田方面也曝出裁员消息,人数规模约为900人。今年5月,广汽本田再度宣布裁员1700余人,两次累计裁员规模约占中国市场员工的20%。

或受中国市场销量预期影响,今年9月,本田方面宣布关停两条位于中国的生产线,广汽本田年产5万辆的生产线位列其中。关闭该生产线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合计达十余亿元,一并作为“一次性开支”在三季度报中计提。

(图 / 广汽集团官网)

合资早已不再是广汽集团的“常青树”,反而成为其降本增效的通道。

过去,广汽旗下拥有包括广汽本田(讴歌)、广汽丰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在内的多家合资品牌,堪称业内之最,但除去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仍然保持相应的体量外,其他三个品牌都已经成为过去式。

如今的压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广汽也无奈开始向两田(广汽丰田与广汽本田)“动刀”。

除了生产端的一系列降本措施外,终端方面的促销与去库存动作也更加频繁。

此前,「探客出行」走访多家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4S店,终端的优惠幅度巨大。指导价在17.98万起的广汽本田雅阁,终端落地价已经低至12万左右,优惠幅度近6元;广汽丰田价格则相对坚挺,其主销车型凯美瑞终端优惠也超过3万元。

广汽埃安方面,据「探客出行」了解,指导价为12.18万元的埃安Y Plus 510版本在广州当地叠加1.4万元的置换补贴和2万元左右的官方直降,可以低至约8.6万元。

据悉,广汽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去库存措施,前三季度公司批发销量为133.5万辆,终端销量则为143.3万辆,消耗约10万辆库存。

3、要转型,必须要吃苦

广汽这颗巨星并非突然“陨落”。

吃合资品牌的红利、自主品牌进展缓慢所带来的问题,长期存在并始终蚕食着这家车企。

在这种情况之下,财报信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汽在销售和管理费用增加的前提下,研发费用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亿元,这在研发至上的今天分外罕见。

在内部研发投入减少的同时,集团反而向外部投资“押宝”频频。据「探客出行」不完全统计,广汽近几年频繁投资高阶智驾上下游公司,包括地平线、速腾聚创、黑芝麻智能等。

在张翔看来,早期投资固然能为广汽集团省去很多技术投资费用,但在主营业务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外部投资就显得颇为尴尬。

如今的广汽,显然应该更集中于自身业务的发展与变革。

有消息称,广汽已经在内部指出要全面向比亚迪、上汽集团学习降本,呼吁体制内的零部件企业先让出利润,保整车活下来。

这势必是一场由内而外的全面改革。

据「探客出行」了解,在关闭油车生产线的同时,广汽本田的新能源产品投产计划已经成型,年产1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计划于年底投产。与此同时,“两田”的电动化计划也相应提速,广汽本田的烨产品序列将于广州车展亮相,广汽丰田的新一代纯电车型也在推进之中。

但需要明确的是,合资品牌的转变正在进行中,但成果的释放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迅速,跨国车企始终存在“船大难掉头”的问题。

相比而言,广汽更需要的是自主品牌转型所带来的更直接有效的改变。

事实上,作为最早一批内部孵化新能源品牌的传统车企,广汽集团对埃安倾注了不少的心血,也使其快速成长壮大。

自2017年成立至今,广汽埃安一直深耕纯电赛道,并用六年时间,成为纯电车型累计产销最快突破百万辆的企业。

但市场的转变是快速而深刻的,产品竞争力、新品推出速度、智驾等核心能力,都让广汽埃安遭受着远超以往的市场考验。

(图 / 广汽集团官方微博)

即便单纯从新品的推出速度而言,都可以明显感觉到,广汽埃安的步伐变慢了,似乎与市场脱节了。就产品力而言,高端化不成,也让埃安的品牌力始终在市场上缺乏认同感。

今年年初,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为了支持高端品牌昊铂的发展,埃安已经近两年没有推出新车。直到今年下半年,埃安V霸王龙才正式推出,预示着埃安新车换代的开始。

但两年时间的叠加,埃安已然错过市场太多。

据报道,在此次改革中,广汽集团方面也表示,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自主品牌每一款车型从研发阶段就会结合产品定位制定市场销量目标,让产品开发更市场化。

如今的广汽,也终于意识到,市场化的关键性。

找准产品定位、满足用户痛点,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买单。对于广汽来说,必须真正适应时代,做好产品,才能活下来。

在广汽集团搬迁新址时,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等一众领导拉起了一条写有“二次创业再出发 竞标争先冲冲冲”横幅,表明改革的决心。

而广汽集团也确实到了二次创业的存亡时刻。

此前集团公布的2024年销量目标为275万辆。而截至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的累计销量仅为133.5万辆,仅完成预计目标的48.5%。

如今的广汽,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