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次拍摄到白冠长尾雉珍贵影像曾被怀疑已区域性灭绝

雁菡看单品时尚 2024-11-23 21:00:59

甘肃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近日将他们在进行白冠长尾雉调查研究时通过触发式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多段白冠长尾雉的活动影像公开,这一消息一出就立即引起广泛的关注。

因为这是甘肃省内首次拍到该物种的影像资料,之前从未有任何关于甘肃地区的白冠长尾雉的影像记录。

拍摄地点位于陇南市康县南部,该区域被认为是白冠长尾雉最西北分布边缘,距该鸟种已知其他分布区有着较远距离。

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该鸟类存在甘肃的证据呢?

白冠长尾雉。

白冠长尾雉是喻家山脊雉科特有的一种鸟类,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地区,五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包括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和四川。

这种鸟类非常稀有,它们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生活在海拔1000米至3000米之间的高山和大山林中,而且一般只能在完整无损的森林才会出现。

白冠长尾雉是一种善于攀爬的鸟类,这种鸟类主要取食山上的各种果实、嫩叶和植物的花朵。

因为这些果实和叶子往往只有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才能找到,所以这些植物生长在高峰顶的山体上,白冠长尾雉通过在山林中攀爬来觅食。

这些植物并不是随处可见,因此,白冠长尾雉并不常见。

1995年国家颁布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将白冠长尾雉列为其中,可见其珍贵程度,因此,该鸟类被列入《保护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名录》事件比比皆是。

然而,由于中国的生态保护工作,许多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开始稳步繁衍,在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多之后,白冠长尾雉也逐渐开始重新出现。

直到2018年六月,有人拍到了一组影像资料,这组资料是五个画面中有着多只雄性白冠长尾雉在鸣叫,其中有一只明显有着一对金色角。

这组资料一经公布便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热烈反响。

正因为这组资料,之前学者怀疑白冠长尾雉可能已经在甘肃区域性灭绝这一假说不攻自破。

甘肃首次拍到白冠长尾雉影像。

这次在甘肃拍到的影像资料非常重要,因为它表明甘肃地区至今仍存在着白冠长尾雉这一种鸟类,尽管未经过任何处理,从它们之间排出的粪便来看,数量众多,而且种群相对而言较为稳定。

这几点要素都让白冠长尾雉在此地繁殖成为可能,而这也意味着,这个地方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以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的重点。

那么为何甘肃地区的位置被认为是白冠长尾雉分布的最西北缘呢?

这是因为从不同分布地区进行分析后发现,该物种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构成变化是比较大的,它们之间的基因差异比较大,所以这个物种应该很久没有交流过。

而且根据目前所知,目前四川盆地南部的这些分布区已经是非常邻近甘肃了,如果这些地方的鸟没有一个小群体向西移动,那么白冠长尾雉就不应该会到达甘肃。

所以从这些推断可以得知,甘肃的这个拍摄地点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它们的西北极限分布了。

此外,从地形地貌来看,如果这个地方不能形成一个长期稳定又适合鸟栖息的一片生态环境,那么白冠长尾雉也很难长期存活。

毕竟除了栖息环境对它们起着重要影响,一些食物也是影响它们迁移的重要因素,比如像种子这一类果实很难保存长久,它们不仅需要依靠当下活着的植物提供营养,还需要来年能够继续发芽生根。

另一方面,这片区域并不是完全平坦的车轮过境地,川滇地区有着飞跃横断山脉和翻越秦岭这样的庞大阻力,所以此次拍摄真的为物种分布提供了更多次要证据,这些数据都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保护白冠长尾雉应采取什么措施?

动植物保护组织以及相关机构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白冠长尾雉及其栖息地。他们意识到,除了直接保护鸟类本身,还要保护其栖息环境,以确保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

首先,应开展更加系统化和长期性的生态环境监测,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区域目前存在着哪些可能成为濒危物种,以及它们栖息地的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触发式红外相机等设备,在监测其他物种分布以及研究行为习性方面发挥有效作用,提高监测和保护工作的效率。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些保护措施,应考虑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以促使居民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措施中,并共同承担生态保护责任,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来提高公众对这些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

此外,当地社区还可以考虑利用生态旅游,即在不干扰生态环境下允许游客参观,以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同时又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最后,更加综合方面,当地政府应增加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方面的强制性法律,以便在法律上推动地方政府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同时还应探索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以便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从而帮助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