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主政宜昌,当过武汉市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享年92

观史纪实体育 2024-09-15 17:50:46

1943年,革命的洪流席卷神州大地,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其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战。这一年,湖北新洲的王群和江西兴国的曾思玉,也做出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一个来自富庶的鱼米之乡,一个出身贫苦的赣南山区,不同的成长环境,却拥有着相同的革命理想。这一年,王群17岁,曾思玉16岁,他们都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年,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革命道路。

这一年,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时期。王群和曾思玉,一个在枪林弹雨中磨炼意志,一个在血雨腥风中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王群,这个在新洲乡间长大的青年,从小就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1943年,他毅然告别家乡,加入了新四军第五师的队伍。

初入军营,他被分配到洪山公学学习,这段时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为日后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期间,王群辗转鄂东军区、中原局财经委员会、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等地,在战争的硝烟中经受了严峻考验。

解放战争时期,他奔赴陕西、江汉、中原等地,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从鄂东的崇山峻岭到中原的大平原,从华北的平原到华中的鱼米之乡,王群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与王群不同,曾思玉的革命生涯是从红军的队伍中开始的。1931年,年仅10岁的曾思玉就参加了家乡的红色儿童团。1933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长征途中,他担任红一方面军的向导,带领着红军队伍翻越雪山草地,突破敌人一道道封锁线,为红军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参加过多次反“围剿”作战,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枪林弹雨中,他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始终坚信,革命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思玉随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转战山西、山东等地,积极组织抗日武装,打击日寇,成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他率领部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思玉又先后参与了解放张家口、石家庄、太原等地的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无论是王群还是曾思玉,他们都在革命战争年代,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在枪林弹雨中锤炼了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新中国成立后,王群和曾思玉,一个扎根地方,一个继续在军队服役,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王群先后担任了襄阳地委常委、副书记兼襄阳县委书记,宜昌地委常委、第一书记等职务。他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他常说:“当干部就要为人民服务,不能脱离群众,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宜昌工作期间,他带领当地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善交通,使宜昌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 年,王群调任武汉市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就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

那年夏天,武汉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城市内涝严重,交通瘫痪,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的灾情,王群临危不乱,他亲自赶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指挥调度,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抗洪救灾。

他趟着齐腰深的洪水,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情,并及时向中央汇报灾情,请求支援。

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最终战胜了洪水,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1987 年,王群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面对内蒙古地域辽阔、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走遍了内蒙古的山山水水,深入牧区、矿区、林区,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他根据内蒙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工作思路,确立了“发展畜牧业,保障国家需要,增加牧民收入”的战略目标,带领内蒙古人民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道路。

与王群扎根地方不同,曾思玉在朝鲜战争结束后,继续在军队服役,先后担任了沈阳军区、武汉军区等单位的高级领导职务。

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本色,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辛勤耕耘。

在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期间,他十分关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地方建设,为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说过:“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不仅要保卫国家安全,也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他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积极推动军民共建,组织部队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抢险救灾等工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无论是王群还是曾思玉,他们都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进入晚年,他们依然心系国家发展,关注民族复兴,用自己的方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余热。

王群离休后,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他住着老房子,穿着旧衣服,经常骑着自行车出行。

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民生,经常与老同志、老朋友谈心交流,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他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活到老,学到老,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2017 年 12 月 12 日,王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 92 岁。

曾思玉在退出领导岗位后,也依然保持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军队建设。

他将自己的革命经历整理成文字,出版了多部回忆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经常深入学校、社区、部队,为广大干部群众作报告,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2 年 6 月 23 日,曾思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102 岁。

王群和曾思玉,这两位老一辈革命家,他们的人生轨迹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是新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杰出代表。

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服务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宽厚的长者 卓越的领导 ——回忆王群同志 ◇ 叶金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