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替孩子出头,质问“霸凌者”反被拘:恶,总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猫大叔辣评 2024-09-16 18:02:47

01

最近有起案件,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北京一小学生张同学,在学校遭到了王同学的欺负,张同学回家就告诉了父亲,父亲听说自己孩子在学校被“霸凌”后,第一时间并没有找老师沟通,而是用自己的办法解决。

他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放学的时候,把王同学堵在校门口,用 “威胁”问话的方式,让王同学意识到以后如果再欺负自家孩子的后果:

如果你以后再欺负他,过两年就是少年犯;

我会安排旁边的中学生放哨看着,如果你再欺负他,就拿砖头砸你的脑袋,这样你的父母就要照顾你一辈子……

整个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事后的“效果”也的确很好,王同学听后心惊胆战、两腿发软,回家后还不停大哭,睡觉不敢关灯,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阴影。

王同学的父母在得知这一切后,更是立马气炸了。

他们二话不说就立刻报了警,张某也很快被警方抓了起来,并最终因拦截他人

被行政拘留十日。

这让张某很不服气,觉得王同学欺负自己孩子在先,并且自己对王同学也仅仅只限于“教育”,并没有动手。

难道自己孩子被“霸凌”,作为父亲的他对“霸凌者”,连一句口头警告都不行吗?

竟然这样王同学敢当众欺负同学,可见他家庭教育的失败,自己作为受害者的父亲,他父母不教育自己教育不行吗?

没想到,法律用真格告诉他,还真不行。

02

这件事开庭之后,法院认为,从监控录像里可以看出,张某在与小王对话过程中,并非心平气和,已超越了正常人之间的谈话边界,有威胁和恐吓的意思。

因为这样的行为,给未成年王同学造成的心理创伤和压力,超出正常谈话边界,已造成了犯罪:

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追逐、拦截他人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所以,法院认为,行拘十日的处罚合情合理,随后驳回了张某的诉讼请求。

没想到法院判决一下来,网友们就炸开了锅。

其中,大部分都是为张某打抱不平的:

张某被拘留,是因为被张某拦截的孩子心灵受到伤害,那张某的儿子被霸凌的事为什么不提?

他儿子的心灵上没受到伤害吗?

他儿子心灵受到的伤害谁来负责?

父亲替儿子出气,就因为语言对儿子同学造成“心理压力”就被拘留了?

不少网友觉得,法院这样的判罚,不仅助长了“霸凌”一家嚣张的气焰,甚至让受害者,特别是张某的儿子再次受到了伤害。

难道自家孩子被欺负了,不对欺人者说几句狠话,让他长点记性,还要表扬对方吗?

难道对方的孩子需要保护,自家的孩子就不需要保护了?

难道张某被刑拘,仅仅是因为他是成年人,而“谈话”的对象却是未成年人吗?

这一点显然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就连《人民日报》曾评校园霸凌案时,都说过这样一句话:

每一次后知后觉都是纵容,每一次若无其事都是帮凶 。

而就在这起案件被审结的前一天,另一起被曝光的校园霸凌案给我们的震撼,更加的鲜血淋淋。

03

山东济南章丘区某学校一名正读六年级的女生,原本成绩很好,一直都是全年级前几名,父母对她的教育也很重视,有心栽培,业余时间不仅跳芭蕾舞、打篮球,同时还是学校合唱队的队员,可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可谁能想到,这一切却因为一个转学而来的男同桌给亲手终结了。

从网传的多段视频可以看到,在女生的校服裤子上被密密麻麻扎了无数个小孔。

直到女孩父母察觉异样,追问女孩原因,女孩在哭着说,这些针孔都是同桌男生用锥子和圆规等物品扎的。

女孩父母大概数了一下,整整有200多个。事发后更是了解到,扎人的针有七八厘米长。

另外从女孩身上满布针孔的皮肤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地方不仅被扎,还被扎得很深,而且是被针重复扎。

男孩的这一“绝技”,想必容嬷嬷都自愧不如,更能想象,女孩锥心的疼痛,到底有多么地无助,给她心灵带来的伤害,也绝不仅限于此。

在视频中,女孩更是崩溃大哭,绝望地说道:“我真的想死在学校里面。”

好在,女孩的父母第一时间发现了孩子的异样,也庆幸女孩没有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拿自己的生命买单。

可面对这样的小恶魔,最后的处罚结果却是什么呢?

相信大家一定想不到。

因为事发时男生还在上六年级,根据现行法律,12岁以下的儿童无法承担刑事责任,也未达到治安处罚的年龄。

更让人无语的是,当地教体局在调查了整件事后居然宣称,事件“未达到校园霸凌的标准”,最后给出了这样几个字的处理意见:

不构成立案标准,建议民事调解。

并且工作人员还说,女孩家长提供的证据中,有些图片是从网上下载的。

女孩父母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下,强烈抑制住愤怒,提出了两个要求:开除施暴者并退还两年学杂费。

可这样的无奈之举,却依然得不到学校的认同。

学校给出的解释是,经过投票,大部分认为男生不存在霸凌行为。

真是滑稽得可笑,我们什么时候对霸凌的评判标准这么高了,甚至要参考霸凌者的年龄?

难道未满12岁用极端手段欺负同学,就不叫霸凌了?

难道我们对这些未成年人施暴的行为,就束手无策了?

那未成年法保护的是应该保护的未成年,还是像恶魔一样的未成年呢?

未成年法不应该是恶魔孩子的附身符和免死金牌,让他们逃脱法律的制裁,让受害者家庭再次受到第二次伤害。

而这样的伤害还是“不公平”造成的。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其实是对施暴者行径的默许。

04

经济学里有这样一句话:

恶,总是经过精心计算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全世界每3个学生中就有1个曾遭霸凌。

也就是说,无论国内国外、公立私立、霸凌普遍地存在着。

因为霸凌背后,是一个经济人理性模型:

长期霸凌,是因为总收益大于成本。

霸凌者有自己的逻辑,就是收益>成本。

霸凌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例如时间和工具。

但只要霸凌的总收益为正,他们就会一直霸凌下去。只要是正收益,暴力血腥后面就是经济美学。

这就是霸凌者的经济人理性。

大部分的时候,霸凌者是一种正收益,如果不是正收益,他们就会“优化霸凌对象”。

霸凌者也曾想过最坏的结果,但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接受。

特别是未成年霸凌者,他们觉得自己是未成年人,“你们又能那我怎样呢”?

只要整体收益为正,他们就会选择霸凌下去。

所以,他们在霸凌他人的时候,都是经过精心计算过的,所以当他们霸凌别人的时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并非一时兴起。

如果这样的行为不及时被制止,不让这些霸凌者尝到该有的教训,那他们大概率是会一直霸凌别人。

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霸凌者的收益为负。

05

有位答主,曾讲过自己身边一位朋友的故事。

他的朋友是为妈妈,在给女儿洗澡的时候,发现后背有很多黑色的小点,衣服上也是。问原因,女儿说是后桌男孩上课扎的。

听到这话后,朋友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私下和对方的家长进行了沟通。

但效果并不好,对方只是口头道歉,说会让孩子注意一点,结果第二天女儿的衣服又被那位男同学划出了一道口子。

幸亏事发的时候是秋天,衣服穿的厚,没有划伤皮肤,老师发现后,第一时间就找来双方的家长当面沟通。

但男生的家长,这次不仅连歉都不道了,还摆出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

不就是衣服破了吗,不就是想要钱吗,赔你就是。

原本这样的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女孩的妈妈就已经到了忍耐的边缘,但看在班主任的面子上,还是极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结果对方的家长一听到这个外套800元,就说衣服太贵,要折价赔偿。

没想到这事没搞清楚,女儿在学校又出事了。

女儿新穿的衣服,第二天又被男生用墨水给染黑了。

这次男生的家长就更嚣张了,直接在班级群里呛声道:

这次衣服又没破,你回家让你妈妈洗干净就行。

朋友再次找到班主任,班主任又找来男生家长沟通,结果对方却耍赖说:

你们家事情真多,都是两个小孩闹着玩的小事,怎么到你家女儿就这么玻璃心?是不是想借赔衣服来讹钱?

这句话彻底把朋友激怒了,她二话不说就找来了律师,并开启了反击。

朋友先是整理好之前双方的沟通记录及证物。

然后跟班主任打好招呼,提出家校合作,必须一致反对校园暴力,得到学校支持。

最后再找到两个愿意作证的同学,接着报警,并再报警时说:“孩子在学校遭到霸凌,精神上受到伤害,需要警方介入。”

然后,警方按照程序将涉事学生、家长、老师、年级主任与主管副校长都叫到了一起,了解情况。

当然,学校和老师对于这样的行为,也是极力反感,站在朋友这边,严厉批评了男孩和男孩家长。

这么大阵仗,不仅男孩家长呆若木鸡,男孩也是痛哭流涕。

虽然因为他是未成年,目前的法律拿他没有办法,但朋友的态度和做法,不仅给自己女儿撑了腰,还用合理的途径震慑了男孩和家人。

这件事之后,男孩再没碰过朋友女儿一次,在班级里彻底消停了。

所以文章开头那位被刑拘的父亲,也不能说完全无辜,虽然他的行为在情理上占了上风,但在法律上就是挖坑给自己跳。

当我们的孩子再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客观冷静并一阵见血的让对方警醒,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事。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