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着战局的演变,中国大陆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美国军队不仅连续侵入中国东北边境领空进行侦察、轰炸,还计划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这一局势迫使中国必须做出是否出兵朝鲜的艰难决策。
当时,中国内部对于是否出兵存在严重分歧。少数人认为应该出兵,以打压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维护国家尊严;而多数人则担心出兵会延缓国家发展,引起老百姓不满。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不仅需要巨大的气魄和胆略,更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国家安全和国际正义的坚定立场。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一道共同抗击侵略者,最终赢得了那场伟大胜利。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毛泽东主席为何签署这一命令?
又为何以“志愿军”这一名义出兵呢?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艰难决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朝鲜战场形势的突变,也使中国大陆的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国侵略朝鲜的空中飞机,就连续不断侵入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领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乡村进行侦察、轰炸和扫射。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艰难决策
10月3日,毛泽东收到了一封由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写的求援信:“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和朴宪永联名写的求援信
尽管毛泽东对出兵朝鲜有思想准备,但是要使一个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同美国决一雌雄,下这个决心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
新中国历经百余年动荡不安,一穷二白,几十年的战争创伤还未平复。中国人民渴求和平的环境,集中精力恢复国家建设。
然而当战火烧到中国大门口,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也不得不根据局势的变化做出重大的战略抉择。
1950年10月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出兵援助朝鲜问题。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艰难决策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充分讨论,权衡了利弊、分析研究了参战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后,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做出这一决策时,毛泽东说:“如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的形式。”
1950年10月8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艰难决策
这份命令明确指出:
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由第13兵团及所属之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组成。
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共中央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同时征求了一部分民主人士的意见,最后决定命名为“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和编制,表示是中国人民志愿支援朝鲜。
出兵决策落定,毛泽东第一时间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支援朝鲜人民的这一历史性决定电告金日成。
毛泽东电告金日成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支援朝鲜人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战略决策,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展示!是中华民族保卫和平、维护正义的无畏气概!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宣誓照片
^ 1950年10月,毛泽东以大无畏的气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在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抗美援朝战争,就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而就是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