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时间12月3日,周一,大众集团德国爆发大罢工,近10万人参与罢工,员工挤满总部广场,涉及集团旗下9大工厂。
周一上午,原本正常生产的大众汉诺威工厂突然陷入混乱,数百名工人从3号门涌出,吹着口哨,手中挥舞着“我们准备罢工!”的标语,进行抗议呼喊。
几乎在同一时间,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埃姆登工厂,中部的萨尔茨吉特工厂和中北部不伦瑞克工厂,也聚集着大批抗议的员工。
据统计,包括早班工人两小时罢工和晚班工人提前离岗在内,共有98,650名员工参与此次罢工行动,涉及9家工厂。
德国最大的产业工会IG Metall(德国金属工业联合会)表示,这是工人向削减工资和关闭德国工厂计划,提出的反抗。“如果需要的话,这将是大众汽车史上最艰难的集体谈判战。”
当地时间10月28日,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关闭在德国的至少三家工厂,裁员数万名,并缩减德国剩余工厂的规模。彼时工会就发出威胁,称将从12月开始罢工,甚至还提出再加薪7%的要求。
不过,事后找回理智的工会还是向后退了一小步,向大众提出了一项可以节省15亿欧元的方案,即放弃2025年和2026年奖金,并将年龄增长带来的工资增长用于建立基金,在产能过剩期间减少工作时间。
然而大众管理层拒绝了这一提议,并且坚持降薪10%的计划。他们认为这些措施可能在短期内有所帮助,但不会“在未来几年为公司带来任何长期的财务缓解”。
谈判无果,工会发动了此次“警告性罢工”。据悉,双方下一轮谈判将于下周一进行,工会表示,如果管理层不放弃节约成本的计划,大众汽车将面临该国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浪潮。
有关大众的困境,我们曾在文章中进行过分析,从表面上看,汽车电动化超出预期的发展速度,加速了大众的坠落,但实则一直以来过高的生产成本,庞大的工会阻碍,以及大众自身温和甚至保守的改革动作,才是其真正失速的原因。
而另外一份数据显示,在欧洲陷入困境的不止大众一家。
近日,路透社对宝马、大众、奔驰、雷诺、 Stellantis和福特等六家汽车制造商的欧洲工厂产能利用率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2019年相比,这六家在2014年的产能利用率均有下滑。其中福特在今年的产能利用率仅为22%,Stellantis也仅为49%,也就是说都没有到额定产能的一半。
在这几家汽车制造商中,大众的表现甚至还较为乐观,今年的产能利用率仍在69%的水平。
整个欧洲大陆,2023年生产乘用车等轻型车辆工厂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为60%,与2019年的70%相比,下降10%。其中在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西班牙和土耳其等成本较低的国家,平均利用率仅从83%略下滑至79%,而在成本较高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工厂利用率则从65%降至54%。
根据测算,平均约70%的产能利用率是车企盈利的最低限度,80%-90%则更具成本效益。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今年除了宝马之外,欧洲,尤其是位于西欧的车企,都没能达到盈利最低限度。
有行业专家认为,随着比亚迪、奇瑞等中国车企陆续在匈牙利、土耳其等国家建设工厂,东欧与西欧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届时,以德国为代表的汽车市场,可能会越来越专注于生产产量小、单价值高的高档豪华汽车。
不过这些暂时是预测,在汽车市场格局被改写之前,以大众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们,还有很多眼下的困难需要解决。
工厂都要关门了,罢工就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