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把高考描述为“一考定终生”。终生这么长,凭什么这高考就可以决定一生的发展呢,这仅仅是我们的宿命论吗?还是说我们对这种考试规则的看法是错的,又或者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结果本身也是错的。
今天,11月3日,阿里巴巴的全球数学竞赛组委发布了获奖名单,而那次比赛初赛后被誉为“天才”的姜萍及其老师不在获奖名单中。同时组委针对初赛姜萍的成绩的争议也做出了说明,初赛出现优异成绩的姜萍,因姜萍与其老师在预赛中参与讨论,违反了赛制规则,所以没有在决赛名单中。组委因此也针对此次的赛制提出反省。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而这件事,让我对现在社会的各种比赛考试做出浅薄的思考。
先拿这次阿里巴巴的数学比赛来讨论。
比赛的目的是什么?
比赛的目的是跟平时我们接触的中高考的考试一样吗?是考生凭借个人数学水平参加一场难度很高的数学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作出一个排名吗?也就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告诉外界的人,我的数学有多牛对吧?
比赛最终针对这些获奖的考生给予什么样的机会?
中高考,考得好,至少能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或者直接有好的学校直接找优秀的学生。社会也好组委也罢,是通过这次比赛来筛选优秀人才并加以培养吗?如果组委仅仅想把一些奖金发给社会上在特定天赋比较强的人上,那它的意义是在助长一种教育功利的风气。
比赛规则是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彰显个人能耐。假如组委调查结果是真的——姜萍的老师在预选赛中给姜萍提供了协助和参与了讨论——而姜萍在预选赛中脱颖而出(姜萍+老师协助的结果),成绩比很多人要好,那么是不是也间接的证明了1+1>1呢。这是一个社会性比赛,但还是只能用应试的形式比赛。
上面的这些都是我的疑问而已,但从这些疑问我在思考考试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率以前做教培的时候,我一直在跟家长们陈述考试结果是验证孩子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考试是有随机性的。应试教育下,就算一张试卷再怎么完善都好,它也不可能考到所有所学的知识点。
很多老师比较厉害,就是因为他清楚这种随机性,他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去预判考题方向,就是我们所说的押题。因为经验告诉他哪些题目常考哪些题目不考,那些考得好的学生,可能仅仅是在那些常考的知识点上学得比较好,因此得了高分。而运气差的学生可能刚好在那些常考的知识点上学得一般,而那些不考的知识点学的特别棒。就像《少年发声》书中讲到有一个孩子对历史人物特别清晰的,但历史考的内容并不是人物,而是历史的纲要或者重要历史转折点的作用,可能他未必就考得很好,但不得不说的是他历史绝对比很多人学的好。
再或者,极端一点,如果今年的考纲突然发生了一个180度大翻番,那么以往考得好的考生可能就未必还可以得高分了,但同样地,这不能证明他学得不好,只是他学得不全。
所以每次考试,它仅仅验证了对应考试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孩子所学的所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并不完全代表孩子学得好坏,但可以让我们通过考试去发现所考的知识点的漏洞在哪里,仅此而已。
考试,是一个手段,不是结果在前面陈述的关于考试是一个验证学习效率前提下,考试就不应该出现一考定终生的说法,因为它仅仅是验证我们以往学习的知识而且是局限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已。这样看,考试成绩就不应该成为后续学习能力或者学习结果的唯一参考。
而现在的学校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进入该学校的大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认定了考试成绩就是这个人的能力水平。例如高考成绩一般的就去大专、成绩还行的就去二本,成绩很好的就去重本,而这大专、二本、重本在这种分类上除了依据学校档次、教学资源、教学氛围外,还在教学内容难度上作了区分的。
在经历过一系列的考试中,在制度上、在成绩上就是在不停地暗示着学生他的能力好坏程度,但这种考试却仅仅参考了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而已,并不能证明综合能力,那么,应试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该怎么自处。
我们并没有很客观的告诉过孩子,考试成绩仅仅是考试成绩,它不代表未来。相反,我们很多时候还加强了这种考试成绩的重要性,用一种宿命的言辞来批评孩子:这么差还怎么考一个好大学,怎么能找一个好工作。
考试是必须独立完成的,但社会却是需要协作的如果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来看,考试它就是反社会性的。
社会性是社会性动物的意识的表现,它使社会内部个体的生存能力远远超过脱离社会的个体的生存能力。
社会性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协作性、依赖性、以及更加高级的自觉性等。
——百度百科
很多的考试比赛,不是合作性的,都是讲求个人能力的,但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人却不是单靠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生活的所有的。
回到姜萍的事件上,如果这不是一个比赛,而是一个社会项目,那么姜萍和她老师互相讨论获得的结果,比很多个人参与者高,那么证明了1+1>1的效率。
而我们批判姜萍老师,是因为他违反了赛制的行为,是因为不公平,是因为我们对规则的尊重,同样地也是因为我们受到条框的影响。
但拿这个事情来讨论教育、考试、生活,那么这件事上给我们的启示却远远大于它带来的不正当结果。
一考定终生的错误价值观我很庆幸的是,高考失败后,我参加过复读生活。
之所以庆幸,不单是因为复读带来了更好的升学机会,而是我体验到了高考或者任何考试原来不是结束,而是重启。当一切都可以重启,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怀疑自己。
生活,是允许犯错的,也允许试错的,而且,试错是我们获得成长最快的手段。我们之所以谨小慎微的行走每一步,是因为我们怕错,而且怕错了没得回头。但你要知道的是,除了触犯法律底线的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重来的。
参加过机动车考试的朋友应该知道,挂科,是可以重考的;
参加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你们都知道今年考不过明年再考就是了;
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参加过公职单位职位考试的,你们也知道,考不上,不考也是可以的;
既然指导生活的以及生活技能的考试,都可以重来,也可以放弃,为什么应试教育的考试不能重来。既然能够重来的,为什么要把那些考试评价看得这么唯一。
我们这么看重考试成绩,主要是因为它绑定了一个唯一的机会——好学校的门槛、好工作的机会——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来看,考试结果不是唯一影响人生有趣有意义的点;如果我们放广一点看,应试教育的考试,也不是唯一的机会。
出来社会后,孩子总归还是会发现,原来生活的一切,都是跟别人有关的,而不是一个人独自战斗。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教育变成生活该有的模样。
真相就是老师借身份证开小号刷题,阿里造假炒作,这女的既然参与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阿里是造假的骗子公司
高考让老师给我做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