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顺德:医生小故事里的“大医改”

西顺德 2024-08-19 15:28:39

8月16日,2024年中国医师节•顺德医生故事分享会在顺德文化馆举行。现场,顺德区域性胸痛救治工作的“开荒牛”黎文生、和患者一起哭的“知心姐姐”龙慧群、做每一名患者的贴心守护人的黄焯明三位医生代表走上舞台,用情用心用力,讲述医者用仁心点亮生命的动人故事。

8月16日,2024年中国医师节•顺德医生故事分享会在顺德文化馆举行

不一样的医师节庆祝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和之前相比,今年顺德庆祝医师节的方式有点不一样,即没有了往年的评选和表彰,也没有了聚光灯和亮丽舞台。如果说往年是引导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医者的高大上光辉形象,那今年就多了一份真诚和理性。今年顺德城市网团队有幸参与到顺德医生故事分享会的策划筹备,包括综合宣传片的拍摄制作以及20位医生的访谈报道,在这过程中,我们和众多一线医生做了大量、详尽的访谈,对他们的日常工作尤其是全面参与顺德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实,市民群众的愿望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好看病、看好病、少得病、不得病”,所以顺德新一轮医改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今年医师节的宣传重点落在“讲好顺德医生故事”上,通过医生的故事,彰显顺德医改的点点滴滴改变。顺德广大医务工作者,就是奋战在医改第一线的坚强有力的保障,他们是和市民群众最直接的对话者,医改政策的宣传者、医改福祉的落实者,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提升的见证者。因此,今年医师节的策划重点,聚焦点在如何通过医生和群众的互动,讲好他们温暖、朴实的故事。

医生小故事里的“大医改”

正是前期大量深入的访谈,让我们掌握了顺德医生“医路奋进,改出区强、镇活、村稳新天地”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宣传片策划制作以及系列报道奠定了基础。“区强”是指高水平医学专科的建设和突破,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血液病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实现顺德国字号“零的突破”,包括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黎文生,神经外科主任郑大海,黎文生是顺德区域性胸痛救治工作的“开荒牛”,与死神“抢”时间,架起生命急救高速路为全区患者带来“心”的希望。通过人才引进并扎根顺德的郑大海,推动并见证着神经外科实力的飞跃,让疑难重症患者不用再往广深跑。

顺德医生故事分享现场

“镇活”是填补镇街空白,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好病”,包括陈村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吴颖宇、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学成,前者开展“慢阻肺基层防治管教一体化管理项目”,规范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后者作为心脑血管专家,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两病”联合诊疗服务,成为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和健康守护者。

“村稳”则是群众如何好看病、少得病的直接体现。这里面的典型代表包括容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龙慧群、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林文浩,不管是龙慧群通过挽救了自残的花季少女还是林文浩走进失智失聪长者的晚年生活,用真情承托起每一位长者的幸福“夕阳红”,这些血浓于水的温情,正是和谐医患关系以及顺德医改让群众有所得有所感的直接体现。

从以上这些医生的故事,他们只是缩影和代表,但让我们看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顺德医生。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有护佑生命健康、抚慰世间疾苦、驱散千般病痛的“灵丹妙药”。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原来顺德还有一群“基层老医生”默默扎根,坚守最基层,成为街坊最熟悉的“老医生”、特殊的“家人”。小小卫生站是他们一心守护群众健康的“站点”,更是坚守从医初心的“见证”。

一种特别的“致敬方式”

医生不是神而是人,医生不是超人却一生用仁心点亮生命。不难发现,近年来,各地对医生的宣传推广,已慢慢回归到理性,包括天花板级别的“深圳卫健委”官方平台,敢说敢言敢吐槽,为市民群众还原医生最真实的一面。今年顺德区医师节的聚焦点同样如此。

出席顺德医生故事分享会的顺德区副区长何翔威表示,区委区政府将把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主义”工作去推进。他希望全区医务工作者牢记医者仁心、厚植人民的情怀,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卫生健康事业紧紧捆绑在一起。可以说,医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健康守护者的一生。

在分享会现场,笔者留意到一个细节,在少年献花给医生代表,并大合影结束后,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洪新田弯腰逐一和台上的医生代表握手、问好。我相信这是发自内心的致敬和感谢。平凡中被“看见”、被“尊重”,我想这一定也是医者的“荣光”。编辑:文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