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性行为在古时候能行得通吗?

柠檬说历史 2018-11-12 22:51:40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大家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着,风气与观念也是越发的开放、越发的包容。但直到今日,“婚前性行为”依旧是一个比较敏感、比较容易让人脸红的问题。而且,针对于这个问题的各种观点也是层出不穷,让人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各路英雄好汉还在当下争论不休,难以统一意见,那么在古时候婚前性行为能行得通吗?接下来让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的吧。

根据典籍的记载,顺着历史的长河往前追溯,我们发现古人在“性”这件事上还是比较开放的,丝毫没有讳莫如深的感觉。在名著《红楼梦》中就记载了贾宝玉的初试云雨,让这个公子哥儿在婚前就体验到了性的滋味。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这里的贾宝玉所代表的可不单单是自己,他所代表的更是如他一般的一类人。

无独有偶,在《聊斋志异》中的许多人,经过短暂的接触后,便有了男女生活,其中并没有“父母之命”,更没有“媒妁之言”。虽说书籍只是艺术作品,但不论艺术再怎么高于生活,也难以改变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因此,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古人对“性”最为奔放、最为不羁的时期就当属唐朝时期了。由于唐朝人思想自由、开放,致使婚前性行为成了相当普遍的存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是有情。”诗人刘禹锡用一首《竹枝词》就将唐朝的青年男女在一起嬉戏、玩乐的美好光景刻画的入木三分。

唐朝时才女晁采与书生文茂的婚前性行为可是人尽皆知的,在乡邻之间广为流传。但是却无人干涉、无人指责,反倒是纷纷感慨道“才子佳人,理应如此”。

唐朝之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重出江湖,又一次回到了人间。渐渐地,女子们担心的不是丈夫去世,而是担心在丈夫去世之后自己立不起来贞节牌坊。“寡妇断臂”的事情就让人唏嘘不已,这名女子扶送丈夫的灵柩返回家乡安葬,不料途中遇上了大雨,但路泥泞不堪,难以行走,不得不投店暂时安歇。可这旅店主人认为死人不祥,坚决不让灵柩入店。在理论拉扯的过程中,这女子被店掌柜碰到了胳膊,这让她感到羞愧难当。随即,这贞烈的女子就手起刀落将自己的胳膊砍了下来。

在性学专家李银河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对于“性”这个话题,传统的观念依旧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群的思想,但如雨后春笋般的年轻一代的思想与观念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了。

“食色性也。”人与性是难以分而论之的,性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生存的基石,是每一个强盛的生物群体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途径。但过早的婚前性行为无疑会对年轻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难以抚平的创伤。大家理应以端正的思想态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千万不可负了这美好易逝的青春韶华。

感谢观赏!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

2 阅读: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