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民日报旗下“健康时报”发表的一条微信文章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用眼健康的关注。在全民智能机时代,大家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据健康时报数据显示,95%以上的人有不良手机用眼习惯,87%的人睡前1小时有玩手机的习惯,不良的用眼习惯容易引发诸多眼科疾病,尤其是在夜间玩手机更是容易导致沙眼、慢性结膜炎等严重眼科疾病。
健康时报认为,夜间玩手机极易导致疾病的原因除了不良用眼习惯外,还与我们使用的手机屏幕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不同的手机采用的调光方式不同,产生不同频率的频闪对视力健康也有不同的影响。健康时报放出荣耀Magic3与iPhone 13 Pro Max的频闪对比,可以看到苹果快要“闪瞎眼”。对此,健康时报提到,如果想在夜间使用手机,尽量选用类似荣耀Magic3这样的PMW高频调光的手机。为什么要这么推荐呢,作为科技小编,今天不妨深入解析一下不同的调光方式以及利弊。
手机两种调光方式,主流PWM调光方式闪烁频率不达标有害视力
目前,手机屏幕调光的方式基本为DC和PWM两种。DC调光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屏幕整体电流的方式调整屏幕功率,进而实现亮度高低的调节,可以理解为一盏灯改变电压控制亮度,由于DC为直流调光,因此不会产生频闪。不过由于目前手机基本采用OLED屏幕,OLED屏幕有着自发光的特性,相当于屏幕是由无数个“小灯泡”组成,如果继续采用DC调光,在低亮度时电流的轻微波动,就会让很多“小灯泡”的亮度和颜色不达标,从而造成亮度差异、颜色偏差的“抹布屏”。
(屏幕背后的“小灯泡”)
针对于DC调光在低亮度时的问题,业界推出了新的调光方式——PWM。这种调光方式的原理是让所有“小灯泡”均保证超高的亮度,以此避免偏色、亮度不均的问题,而至于屏幕亮度高低的调节,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懂了。把吃外卖的筷子拿一根,夹在手指中间上下抖动,你会发现这个筷子弯掉了,像鱼一样游动。这就是光信号在视神经里停留0.1秒左右导致的视觉暂留。如果我们把OLED屏幕后面的无数红绿蓝小灯亮-灭-亮-灭控制,就能通过它们的排列组合变出不同的颜色了,而且只要亮暗切换的速度足够快,你的眼睛就不会发现有什么异常,因为光信号留下来了。在此基础上,只要控制亮灯的时间占比就可以调节屏幕亮度。灭的时间占比越长,屏幕的亮度就会越低,反之亦然。
不过,人眼不可感知的闪烁,不代表人的身体不会感知和发生变化。其实对于一些频闪敏感的人来说,低频PWM调光的屏幕就会让他们感受到眼睛不适。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低频PWM调光虽然肉眼没感知,但视觉细胞却可以感受到几百Hz内的频闪。据健康日报数据显示,低频PWM调光手机容易造成视觉视觉细胞受损、眼疲劳和头痛,引发光敏性癫痫病导致注意力分散。参考IEEE的LED照明标准,频率超过1250Hz的频闪才能做到对人健康的低风险。然而现实情况是,现存手机的调光频率远远不达标。
多数旗舰采用LTPO屏幕搭配PWM低频调光,论护眼还得看荣耀Magic3
目前,包括iPhone 13系列在内的大部分机型都升级了LTPO屏幕,这种屏幕虽然正如厂商宣传所言有着省电量、显示好的效果,但他们基本采用的都是低频PWM调光。以下表格中的当下热门机型,除开荣耀Magic3系列的1920Hz达标之外,其他机型的360Hz、480Hz调光频率其实都远远低于IEEE的健康标准,容易对视力健康造成影响。尤其在夜间低亮度时玩手机,频闪问题会更加严重,对视力的损害也会更加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除表格统计之外,据小编了解,目前仅有华为P50系列1440HZ、荣耀Magic3系列1920HZ等几款机型超过了1250Hz的健康标准。之所以其他机型难以达标,是因为高频PWM调光难以实现,据悉荣耀Magic3系列在屏幕以及电路方案的底层设计上做了大量优化,包括驱动IC订制、电路改进、亮度算法调整等,最终才带来行业内最高频的1920Hz的高频PWM调光。
总的来说,在夜间玩手机,频闪问题是视力健康的最大杀手。对比iPhone 13等一系列机型,目前在这方面对消费者最友好的无疑是荣耀Magic3系列,在中高亮度时荣耀采用DC调光,直接跟频闪说byebye,而在低亮度时又通过1920Hz高频率PWM调光,让频闪频率远超IEEE严苛标准的1250Hz,从而带来真正让用户的眼睛和视觉细胞都“看不见”的频闪。
如果你也喜欢在夜间玩手机,尽量选择像荣耀Magic3系列这样的高频PWM调光手机,同时也要记得开灯,做到保护视力健康。而如果你想检测使用的手机是否存在频闪问题,可以打开手机相机的专业模式将快门速度调至1/2000以下对准被测手机,闪烁条纹越慢越粗,就代表着对视力危害越高,闪烁条纹越快越细,危害则越低,快去测试你的手机吧,看到频闪的危害会帮助你提高用眼健康的保护意识,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养成健康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