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年,刘粹刚在辽宁省昌图县降临人世,他的爸妈经营着一个小商铺,日子虽说不上多么豪华,但也充满着安宁和温暖。打小起,刘粹刚就受到不错的教育,脑子灵、爱学习,很早就显露出了出众的才能。因为家里条件挺好,父母盼着他读完大学,稳稳当当地接手家业,娶个媳妇,生个孩子,过那种平常却幸福的日子。后来,他顺利考进了东北大学理学院,学的是土木工程,成绩始终排在前面。可是,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九一八事变后变了样。
日本的铁蹄践踏中国时,东北大地惨遭血腥与屈辱的磨难,刘粹刚瞧着家园被毁、人民受苦,心里充满愤怒与不情愿。他时常念叨:“丢失的土地必须收复,国家的仇恨必须报偿。”眼见日军在东北蛮横地欺凌百姓,他觉得自己所学毫无施展之处。为挣回祖国的尊严,刘粹刚果断决定终止学业,舍弃所有安逸生活,放下笔杆,投身军旅,加入到抗日队伍之中。
他考进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在黄埔军校的学习与磨炼中,刘粹刚慢慢变成了一个富有责任心与使命感的年轻人。目睹一二八上海空战的失利后,他深切明白空军对国家未来的关键意义,所以在1932 年,依靠出色的成绩和扎实的素养,他考进了位于杭州的笕桥航空学校。
笕桥航空学校的校训声名远扬——“我们的身体、飞机和子弹,应和敌人兵舰阵地玉石俱焚。”刘粹刚初次见到这句校训时,心潮澎湃。这是他一心向往的信念,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毅然和壮志。他明白,这便是他该踏上的征程。
在航空学校里,刘粹刚勤奋努力,刻苦钻研飞行技术与战术。虽说从东北到了江南,这儿的西湖美景迷人,江南之地也尽显温柔,可他一直没忘记自己的本心。他清楚自己的责任是成为一个能在天空中扭转战争形势的英雄。每次进行飞行训练,他都竭尽所能,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忽略。为了战胜敌人,他得把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牢牢掌握。
刘粹刚心中燃烧着一股责任,那便是给家国报仇,守护众多还没遭到侵害的生命。尽管他身处江南之远,可心里的那团火一直都在燃烧着。他明白,唯有凭借飞行技术打败敌人,才能够切实为祖国增添光彩。
他对西湖的美丽景色没啥迷恋的,也没沉浸到江南的温柔氛围里。为啥呢?因为他的眼神,一直紧盯着那片曾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土地。他立誓就算搭上自己的性命,也得为国家效力,把敌人给赶走。
在笕桥接受训练,让他的意志得到磨炼,决心更加坚定。刘粹刚于这片土地上,绽放着青春光芒,倾洒着满腔热血。他明白未来的战斗会左右国家的命运。而他已然做好准备,去迎接那关键一刻。
1933年春天,杭州火车站里熙熙攘攘,中央航校的学员刘粹刚跟他的同学们正要坐车回笕桥。在车站的一个角落里,他的眼神被一位靠着窗户的女子勾住了。她的身形好似一幅水墨画那般恬静,还散发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高雅气质。
刘粹刚听到身边同学说到一个名字,好像是“希麟”。不过因为不太熟悉以及心里有些发慌,他不太能肯定,到底是“希麟”还是“希龄”呢?就因为这个疑惑,他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可心里却为此不停地乱跳。
回到学校的刘粹刚怎么都忘不了那个身影,就到处去打听她的情况。一番打听后,他总算晓得许希麟不是一般人,而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她从学校毕业以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这次她和几个同学一块儿去杭州玩,这才使得刘粹刚在车站和她短暂地相遇了一下。
刘粹刚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内心愈发激动难平,接着他就决定大胆一回,写了第一封情书,那字里行间都满是真诚和期盼。他啥也不怕,连这封信会有啥结果都没多想,就这么把自己的心意给寄出去了。
然而,许希麟对这封情书的反应并非刘粹刚所期望的那般温柔。收到信后,她不但没被打动,还因刘粹刚连她的名字都写错了,心里生出些许不快。身为从小就常收情书的名门小姐,许希麟的表现很冷静。她用红笔如批改作业那样,对信里的拼写错误及用词不当之处进行了严格批改,随后把信还给了刘粹刚。
许希麟的回信让刘粹刚有些无奈又有些欣喜,好歹她给了回应。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还是靠着书信交流。刘粹刚有时讲讲训练的艰苦,有时表达对她的想念,字里行间满是青涩的爱意和茫然,而许希麟则用她特有的优雅和聪慧,来回应这些青涩的情感。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刘粹刚对许希麟的情意越来越浓。并且,他一直没停止向她示爱的举动。有一回,他开着战机飞行时,猛地来了兴致,打算围着许希麟的学校转圈飞。他在空中盘旋,飞机的响声把整个学校的师生都吸引了,就连许希麟也抬着头看那飞过天空的飞机。就在这时,许希麟的心里不知不觉有了一点特别的感觉,她开始重新看待这位好像从天上掉下来的飞行员。
两人总算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沟通,慢慢地,刘粹刚走进了许希麟的内心世界。她发觉这位年轻的飞行员不但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勇气,还怀有一颗温柔且诚挚的心。他们的情意通过书信传递以及偶尔的碰面逐渐加深,到了1934 年,二人步入了婚姻的礼堂。
1937 年,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刘粹刚所属的大队投身于守护蓝天的战斗之中。许希麟的父亲鉴于战争的惨烈,劝他多为家庭考虑,然而许希麟深知丈夫的报国之志,她一边宽慰父亲,一边为刘粹刚鼓劲。分别之际,她写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交给他,暗暗送上祝福。
在1937年8月至10月期间,刘粹刚战功卓著,打下了11架敌机,很快就名声大噪,被称作“飞将军”。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悄然降临。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率领三架飞机赶赴山西,去支援忻口战役。
秋天的夜晚来临,视线特别不好,他们只得在空中打转。半道上,刘粹刚的僚机没多少油了,匆忙进行迫降。因为没照明弹,刘粹刚毫不迟疑地把仅有的一颗发射出去,让僚机得以平安降落。然而他自己却在黑暗里接着盘旋,最后撞上了高平县的魁星楼,飞机也散架了。刘粹刚为了护住飞机,一直到最后一刻都没停止试着把飞机拉回来,壮烈地牺牲了。
许希麟在家眼巴巴盼着刘粹刚回来,没承想等来的却是坏消息。这一下,她的世界垮了。没了他,她觉得自己啥都没了。她实在受不了这猛然袭来的伤痛,一咬牙吞了 36 枚银圆,想就这么跟丈夫诀别。好在家里人发现得及时,赶紧把她送医院抢救。她算是把命保住了,可打那以后,她的心里跟死了似的空落落的,成天不吭声成了她的常态。
就在她几乎要把一切都放弃的时候,刘粹刚的小姨到了,给她带来了刘粹刚在战前寄给她的三封家书。这三封信是刘粹刚留给她的最后的话语,更是她在失去丈夫后最为珍视的东西。许希麟接过信后,忍不住放声大哭。她很长时间都不敢打开那封信,一直到心情稍微缓和一些,她才哆嗦着把信封拆开。信纸上刘粹刚的字还是那么清楚:“要是我为国家牺牲了,那是我尽了应尽的职责。我的麟,我永远爱你!到了那个时候,你要坚强地活下去。”
她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心里各种滋味都有。她清楚了,刘粹刚不光盼着国家强大,百姓安稳,还盼着她能好好过日子,带着他们共同的梦想与爱一直走下去。刘粹刚那么热爱生命,那么爱她,身为他的妻子,她咋能让他的牺牲白费呢?
1938 年 8 月 25 日,许希麟于昆明创立了“粹刚小学”,并出任校长。这所学校的每一处墙面都挂着英勇就义的烈士遗像,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刘粹刚的照片。学校的职责在于教导抗战英雄以及烈士的后代,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即便这样,许希麟这辈子都没再结婚,每年都会前往航空烈士公墓,去祭奠那个在她心里永远存在的丈夫。她明白,他的英勇无畏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永远都不会消失。
1990 年 5 月 20 日,75 岁的许希麟,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光阴变迁后,总算回到了南京。这天,她抵达航空烈士公墓,立于刘粹刚的墓前,视线定格在墓碑上那熟悉的三个字——“刘粹刚”。她的内心瞬间涌起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眼眶渐红,泪水让视线变得模糊。在那一瞬间,她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孤寂的夜晚,那是丈夫即将出门之时,他们在夕阳下的最后道别。那时,刘粹刚站在门口,朝她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轻轻挥了挥手,好像在讲:“等我。”
此后,许希麟带着他未完成的事业以及未消散的情感,独自一人随着台湾的命运起伏,漂泊了数十载。1949 年起,她离开了大陆,前往台湾。尽管身在异乡,可她的心始终牵挂着南京,也一直铭记着那位英勇无畏、为国牺牲的丈夫。如今,她总算回到此地,站在自己深深热爱的这片土地上,站在刘粹刚的墓前。
在这静谧的墓地里,许希麟心里明白,刘粹刚并非真正消逝,他的精神始终存在于众人心中,也存在于她的生命当中。每到这个时候,许希麟都会前往墓前,点亮一盏灯,为他,为他们的爱情,为他们共同的志向,进行一次默默的祈愿。
时光如水流逝,可她对刘粹刚的思念却未被消磨。即便她已到晚年,还是会记挂那个年轻的飞行员,记挂他的英勇和坚毅,还有他给予她的款款深情。而这样的一份情感,必然会和历史、和英雄们一起传承下去,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