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开始萎缩,走路先知?脑萎缩患者,走路时大多会出现3个异常

伍科普 2024-12-15 03:02: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人过中年,身体的很多变化是悄无声息的。大脑萎缩,这个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的词,其实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走路开始变得怪怪的?脚步不稳、拖沓无力,甚至像喝醉了一样。其实,这可能不是腿的问题,而是脑萎缩发出的“警告”!为什么说脑萎缩和走路有关系?走路能真的“先知”吗?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脑萎缩患者走路时往往有三个明显的异常。

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来揭开这其中的秘密。

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脑为“元神之府”,主宰全身的精气神。

而走路,依赖的不仅是腿脚的力量,更是大脑的调控。大脑萎缩,走路自然就会出问题。

很多人以为脑萎缩只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其实不然。近年来,脑萎缩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中年人甚至年轻人都可能中招。

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背后藏着许多身体的“警讯”。

当大脑开始萎缩时,走路的异常往往是最先显现的信号之一。中医讲究“上病下治”,即上部的病变会通过下部表现出来。

脑萎缩患者走路时常见的三个异常分别是:步态不稳、拖步而行、双脚贴地无力感。这些表现,表面上看是腿脚的问题,实际上却是大脑气血不足、神经调控失衡的结果。

中医认为,这与“肾精亏虚”“气血不足”密切相关。

步态不稳,是脑萎缩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中医认为,脑为髓海,髓由肾精化生而成。肾精不足时,脑髓得不到滋养,控制平衡的能力自然下降。

患者走路时,双腿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东倒西歪,难以控制。拖步而行,则是因为气血亏虚导致四肢无力。

中医讲“气行则血行”,气血不足,腿脚自然迈不开步。至于双脚贴地无力感,更是“肝肾亏虚”的典型表现。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双腿的力量自然减弱,走路时就会觉得脚底发飘,甚至抬不起来。

那么,脑萎缩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中医认为,这与人的生活方式和体质变化密不可分。现代人熬夜、饮食不节、情绪波动大,导致肾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脑萎缩由此而生。同时,过度用脑、久坐不动也会使气血瘀滞,加速脑的退化。

中医讲究“动则生阳”,长期缺乏运动会使阳气不足,脑部得不到足够的供养,萎缩自然加快。

从现代医学的研究来看,脑萎缩的表现和中医的理论不谋而合。

据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20%-30%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而其中超过一半的人会在早期表现出走路异常的症状。相关研究还发现,脑萎缩患者的脑部血流量明显减少,而中医讲的“气血不足”正是这一现象的形象描述。

中医通过调理气血、补益肾精,能够有效延缓脑萎缩的进程。

那么,如何预防脑萎缩呢?中医强调“治未病”,防病于未然。

首先,要养肾护脑。肾为先天之本,脑为髓海,肾精充足,大脑才能保持健康。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补肾益髓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枸杞、山药等。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不要熬夜。

中医认为,肾精在夜间得到修复,长期熬夜会伤及肾精,加速脑的退化。

其次,要注重气血的调理。

中医讲“气血双调”,气血充足,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供养。平时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百会穴等穴位来补益气血。

此外,经常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拳等,也有助于气血运行,延缓脑萎缩的发生。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影响脑的健康。现代人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虑或抑郁的状态,这些情绪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加速脑萎缩。

因此,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和,是保护大脑的重要一环。

需要提醒的是,脑萎缩并非不可逆。

中医治疗重在整体调理,通过补肾益髓、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脑部气血供应,缓解症状。比如,针对肾精亏虚的患者,可以用六味地黄丸等经典方剂补肾益髓;针对气血不足的患者,可以用归脾汤、八珍汤等方剂补益气血;对于气滞血瘀的患者,则可以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服用。

总之,大脑萎缩虽不易察觉,但绝非无迹可寻。

走路异常,往往是大脑萎缩的“早期预警信号”。中医讲究“治未病”,通过调理肾精、补益气血、改善情绪,可以有效延缓脑萎缩的发生。

健康从脚下开始,走好每一步,守护大脑健康,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