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孔子骂人,最著名的就是那句“朽木不可雕也”了,如今我们批评不孝子弟、不成材的学生,也经常会说这一句。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他骂大白天睡觉的学生宰予,你这根朽木,你这坨臭粪,简直是不可救药了。
把别人骂成“朽木”、“臭粪”就算了,还加上一句“唉,对于宰予这种人,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好了。”真是够狠,堪称“千古绝骂”了。
那么,在孔子的眼中,宰予真的就是不讨人喜欢的坏学生吗?
不了解宰予的人,可能会觉得老师在骂一个品行败坏、学习成绩又不好的坏学生。
其实,宰予可是一个超级大学霸,“孔门十哲”之一,擅长辩论,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有时候连孔子都说不过他呢!
比如,父母去世,古礼是儿子要守丧三年。有职的要辞去职位,穿麻布衣服,吃粗食,在父母墓旁挖坑蜗居三年。春秋时礼崩乐坏,此礼已不太有人遵守了,所以,宰我问孔子“守丧一年就可以了吧?”
孔子的一生都为恢复周礼而奋斗,怎么能听下去这个话呢?就反问宰我“守一年丧后,你穿好的吃好的,心安吗?”但宰我脖子一拧,居然回答“我心安”!
这下把老师给气坏了,孔子说“你心安你就去做吧!”宰我一赌气出去了,孔子发火道:“宰我不仁啊!”
还有一次:
宰我问孔子:“那些追求仁的人,如果你告诉他们说,井里有仁,他们真的会跳到井里去获取仁吗?”
宰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孔子说过:仁,宁可舍弃生命,也要获取。
这个问题显然难住了孔子。
他如果回答说,是的,那就会被溺死。如果回答说,不会,那原来说过的杀身成仁的话,就算白费。孔子只好文不对题地说,你不能陷害君子啊。
其实,孔子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宰我虽然言词锋利,思维活跃,多次让孔子不高兴。但孔子是何等人,是个空前的大教育家兼思想家,怎么能不理解和接受宰我呢?
所以,晚年的孔子还是经常念叨学生宰我的,孔子曾经说过:
我的学生中呀,在德行方面最优秀的是颜渊、闵子骞;在政治上最优秀的是子路,在外交上最优秀的是子贡和宰我。
原来,宰我是个出色的外交家,有一次,遇到诸侯国间一个很棘手很重要的问题,让子贡去孔子都不放心,就派了宰我。宰我呢,果然是不辱使命。
毫无疑问,宰我是个优等生,他不仅是成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一,还属于那七十二个“三好学生”中最优秀的一小部分。
古语有云:“严师出高徒”。
除了宰我,像子贡、冉求等,这些经常被孔子骂的学生,都是孔门十哲,个个都是成绩突出的大学霸。
但是,这些学霸们就是有一些让老师看不惯的小毛病,或言行不一,或鲁莽冲动,或自以为是,等等。
对于这些看不惯的言行举止,孔子从不姑息迁就,经常不留情面地骂他们,骂出了外交家,骂出了政治家,骂出了大将军,骂出了一群群名留史册的杰出人才。
孔子并非是因为不喜欢他们而骂,恰恰相反,孔子是因为太喜欢他们,太希望教好他们而破口大骂的。
“爱之深,责之切”,正因为孔子深爱这群学生,才对他们的品行、德性等方面要求严格,苛责之切。
也许,你曾被你的老师痛骂过,也许你到现在还对某个老师的严厉耿耿于怀,甚至还与老师当面对抗过。但是,多年后,当你走出校园,回忆起你的学生时代,也许会幡然醒悟:那个骂你骂得最多最狠的老师,原来也爱你最深。
什么叫“爱之深,责之切”?
这就叫“爱之深,责之切”。
老二不死是为贼[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