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涉嫌窃取商业机密。
撰文 | 毕安娣
编辑 | 王靖
在一个平静的工作日,一位中国籍前谷歌工程师的人生急转直下。
当地时间周三(3月7日)上午,38岁的丁林葳(Linwei Ding,Leon Ding)在美国加州纽瓦克的家中被捕。
起诉书称,在2022年5月之后的一年间,丁林葳将500余份公司商业机密文件复制并上传至个人谷歌云账户进行存储。此外,其于谷歌在职期间,不仅出任中国一个初创科技企业的CTO,还创办了上海至算科技有限公司。
更戏剧化的细节是,起诉书中描述,去年丁林葳曾回到中国,期间以至算CEO的身份参加投资者会议,为公司筹集资金。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谷歌办公室,则有人帮丁林葳打卡,假装他还在美国办公。
美国司法部部长梅里克·加兰德(Merrick B.Garland)宣布美国联邦大陪审团起诉丁林葳,对他发起四项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的罪名指控。
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高10年监禁和每项最高25万美元的罚款。
如果起诉书中所言无误,丁林葳可谓身兼数职,往来中美,以身试险,终成一场空。
“放眼全球,搭建过且能搭建万卡级算力平台的人,全世界不足十人。”去年11月奇绩创坛秋季路演日,丁林葳站在舞台中央,为其创办的上海至算科技有限公司宣传。丁林葳被捕后,奇绩创坛删除了X平台上的相关消息。
但丁林葳的演说视频已经在中美互联网世界中流传。在视频中,他身穿橘红色长袖套头衫,这句话以醒目的红黑色全屏展示,而在个人“项目经历”的PPT页面,谷歌多次被提及。
根据起诉书,正是丁林葳在中国投资者会议上的行为,让谷歌公司对他有所警惕。
丁林葳于2019年以软件工程师入职谷歌,主攻AI技术。其在谷歌的工作职责包括开发软件,以便GPU能高效地用于机器学习、AI应用程序或满足其他谷歌或谷歌云客户的要求。也因此,他被授权访问与谷歌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平台以及它们支持的AI模型与应用程序相关的谷歌机密信息。
起诉书中称,2022年5月21日起,丁林葳开始将谷歌机密信息上传到个人谷歌云账户,并持续进行定期上传至2023年5月2日。期间,丁林葳上传的特殊文件有超过500份,包括谷歌TPU V4与TPU V6的芯片架构和软件设计规范、部署在数据中心的GPU芯片的硬件软件系统管理和性能规范、管理机器学习工作负载的谷歌CMS软件设计规格等。
此外,在2022年6月,丁林葳收到了来自一家早期技术公司的邮件,向他提供CTO的职位,月薪1.4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外加年终奖和公司股权,该公司的业务目标包括为GPU芯片开发机器学习加速软件。丁林葳应该是接受了该职位,是年年底,丁林葳在中国为该公司筹集资金,其后该公司CEO也曾将丁林葳介绍为公司CTO。
2023年5月30日,丁林葳又创办了上海至算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CEO。至算目标开发可以加速机器学习工作负载的CMS,包括由超级计算芯片驱动的大型模型的训练。其后,丁林葳代表至算申请参加奇绩创坛(MiraclePlus)的初创公司孵化项目,并在2023年11月与奇绩创坛签署协议,将至算7%股权转让给后者的关联公司,换取投资资金。
根据起诉书,在至算的微信群中,一份文件写道:“我们有谷歌万卡计算能力平台的经验。我们只需要复制并升级它,进一步开发一个适合中国的计算能力平台。”
起诉书中称,丁林葳未向谷歌透露以上事宜。每位谷歌员工都必须签署的雇佣协议中,要求员工统一保守谷歌机密信息,不得将谷歌机密信息用于其就只范围外,或不符合谷歌利益的任何目的,不得保留任何包含机密信息的文档或文本,也不得参与其他与谷歌当前参与、计划参与或打算参与的业务直接相关的活动。
谷歌对于机密信息由层层保护,包括物理保护如园区安保与监控摄像头、员工需刷卡进入相关建筑,以及网络保护措施,如数据丢失预防系统,监控和记录从谷歌网络传输的某些数据,谷歌员工在使用工作相关的谷歌账户时要进行双重认证,员工包括文件传输的活动也会被记录。
起诉书中描述,丁林葳将数据从谷歌源文件复制到笔记本电脑的便签软件中,再转为PDF,最后经由规格网络上传到云端,以此避免被立刻发现。然而,2023年12月8日,谷歌还是发现了丁林葳几天前的上传行为,并对此进行了调查,丁林葳为此签署了自行删除声明(SDA)。
几天后,12月14日,丁林葳给上级发送邮件辞职,承诺的最后工作日是1月4日(这代表他依然有谷歌内网的访问权限)。与此同时,丁林葳预订了一张回中国的单程机票,准备1月7日离开美国。
真正的“东窗事发”在2023年12月29日,距离丁林葳站上奇绩创坛舞台进行路演演说后一个月,谷歌方面获知了其在中国以至算CEO出席活动一事,于是禁止了丁林葳的网络访问权及对工作电脑的远程访问。在调查了其的网络活动记录后,谷歌发现了其此前上传超过500份文件。
同日,谷歌还查看了监控录像,发现在12月8日和9日,当丁林葳还在中国时,有同事使用丁林葳的工牌刷卡进入公司,营造出丁林葳在美国谷歌办公室工作的假象。
丁林葳没能离开美国。根据起诉书,1月6日时,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经对丁林葳的住所进行了搜查。并在几天后对丁林葳的网络账户进行了搜查。3月7日,FBI在丁林葳于加州纽瓦克的家中将其逮捕。
跨国窃取科技公司商业机密的案例此前早有。
就在上个月,2月9日,前苹果华人工程师因窃取汽车机密案正式宣判。当事人张小浪(音译)承认在担任苹果汽车项目工程师期间,窃取了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的商业机密。他被判监禁120天,3年监督释放,且需要支付约14.7万美元赔偿金。
距离张小浪被捕已经过去6年。2018年7月,张小浪在美国圣何塞机场候机,准备飞往中国,但被赶来的FBI人员逮捕。彼时此事掀起轩然大波,因为张小浪在中国的“新东家”,正是被称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的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在当时积极回应,称对此并不知情,并表示积极配合相关调查。2022年,当张小浪认罪时,小鹏汽车再度回应,称公司与苹果之间没有相关争议,与本案无任何关联,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仅就小鹏汽车来说,这并不是其第一次被卷进窃密事件。在张小浪被捕的第二年,2019年,特斯拉起诉中国工程师曹光植,称其多次备份公司源代码,包括公司固件、Autopilot自动驾驶以及神经网络,并将数据上传到个人iCloud账户,总计30万份。后来,曹光植入职小鹏汽车,却通过多个设备访问了特斯拉源代码文件。
该案件是年已达成和解,曹光植承认特斯拉的大部分指控,但称对源代码的任何保留都是无意的,且没有向小鹏汽车或任何其他第三方披露源代码或为其利益使用源代码。
在当下,AI已经取代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追捧的“下一件大事”,大型科技企业的商业竞争重心也向AI倾斜。就在不久前,苹果放弃了坚持10年的汽车项目,转而将AI的优先级提高。
激烈的竞争下,美国对中国的防守也在加强。美国商务部已经实施芯片禁令,英伟达H100等高端产品无法在华销售,又在去年底试图扩大了被禁止销售的产品范围。今年初,英伟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委员会,一方面将华为首次列为AI芯片等多个类别的主要竞争对手,一方面称若对芯片出口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将损害英伟达的竞争力。
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本次抓捕丁林葳,美国司法部联合商务部行动,后者出动了“干扰性技术突击队(Disruptive Technology Strike Force)”,该小队负责将关键技术出口相关行为的刑事案件。
从丁林葳一案的起诉书看,该案件不涉及中国大型科技企业,但紧张的竞争气氛之下,其对中国在AI领域的处境是否会有更加负面的影响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