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里面,为什么说不过他人的时候会产生愤怒?

虫虫情情 2024-08-18 20:18:34

人的心理会有个特点,就是会存在被理解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里面,专门讲过这个概念。越是高级的需要,那么内心就会存在与他人和平相处的动力。

例如自我实现,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是每个人向往的状态。当生理、爱和归属的需要获得时,人就需要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了。

这个满足,不仅是指个人成就获得突破,更重要的也包括来自伙伴们的支持,共同合作时所产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互动感受。

我和你合作,大家一起共同完成目标,这份愉悦感会更加强烈。

于是在人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就是“希望能和每个人和平相处,过得开心”的愿望,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这种理想化,倒不说有错,只是他过高期待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觉得只要互相尊重,人的关系就能很好。

然而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这样的现象。你做得再好,也有可能会被他人讨厌,或者说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在这种前提下,那么就会触发人的防御行为。

特别是辩论、说不过他人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感。

明明我想跟你友好地相处,和你交流,为什么你就不听我的话呢?我那么低声下气了,对你讨好,难道你就不能友好地跟我交流么?

说不过的背后,内心会是这样想的,过高的期待造成了冲突之后的失落,从而引发人的愤怒情绪,把痛苦的感受给表现了出来。

说不过他人,对关系友好理想化的破灭,这是人产生愤怒的原因之一。

除了这点,还有一个原因也有可能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就是“对自身无能的自责行为”。这个现象一般会出现在自尊心比较强烈的人身上,过于追求完美,不希望输给对方的高自尊心理。

有的人生活中是这样的,喜欢争强好胜,做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失败。失败了,就会有一种我比不上对方的感受。

自尊心强以及过度自恋的群体,此时就会产生痛苦的感受,他们会觉得在争辩的过程中我是处于下风的,是失败者,比不上人家。

这种比不上,会导致人过度自责,产生出我不如对方,地位比不过人家的消极情绪。

人有消极情绪,但内心又不甘心,于是就会通过愤怒的情绪表达内心的感受。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为什么你不听我的,难道我就比你差,你就不愿意听我的话吗?

关系失控以后,人的行为会变得歇斯底里,开始无法客观理智地去思考问题的本质。

认知紊乱,自我与外界的感受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情绪泛化。

不管是第一种理想化关系破灭的原因,还是第二种高自尊感所带来的无能感受,本质上这两点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人太过于看重别人,没有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

换句话讲,就是太把别人当回事,注意力在别人身上,而忽视了自己。

按常理来讲,人应该多关心自己的事,好好过好日子就行,不要太操心别人是怎么样的。但是有的人就是太在意他人了,要么在意他人评价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要么就是喜欢与他人比较进行对比,非得争个高下来确定谁强谁弱。

其实没有必要。争个输赢,有了结果又能怎么样呢?他的意见正确,你的意见跟他不一样又能如何?

就想我喜欢吃草莓,你喜欢吃芒果一样,难道就真的我非得说动你,要你承认草莓比芒果好吃才行,这能体现我比你高贵?

世界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也不是非得有一个标准。承认不同,他人与自己世界不一样是需要的。同时也要理解,自己与他人不同也是可以存在。

别人怎么过、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我只要过好自己就行。

有这样的心态,与他人交流就不会存在“说不过他人”的愤怒情绪。接纳了自我,还有外部关系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人的心态也能够更稳。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