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专注是一个人最快的成长方式,3个方法让大脑重回巅峰状态!

白水有话 2024-12-09 17:48:43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爱鼓捣的人,对那些没去过的地方、没见过的东西、没吃过的食物,甚至是家里各种电器的内部构造,都充满了好奇心,为此还曾拆过不少废旧家电。

世界上的一切新奇玩意儿,都想去试一试,这也导致后来的我,兴趣爱好涉猎范围有些过于广泛,不论别人玩点什么,都能跟着搭个伙。

诸如: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爬山、桌球、画画、练字、唱歌、摄影、电影、虚拟货币、编程、股票基金、机械等等,甚至于抽烟、喝酒、打牌等各种各样所谓的不良嗜好我都会,并且还曾一度立志要成为全能王者。

直到七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爱好,也并不是所有已存在的爱好都需要保留下来,更不可能成为全能的“神”,于是决定舍弃掉一些不必要的爱好。

其中便包括戒烟,以往每天一两包烟的我,现在闻到烟味还会有些不舒服,截至现在,我已经戒烟6年多了。

除了戒烟,其他的爱好也是该扔尽扔,有些偶尔还是会玩一玩,例如:打打羽毛球、和朋友一起爬爬山之类的,但都不在意结果。

真正留下来的只有跑步这一项,准确来说应该是新培养的运动爱好。

我跑步的时间其实并不长,真正意义上开始跑步,还得从2023年4月中旬开始算,到现在满打满算其实也就一年半多一点的时间。

期间还因为受伤和偷懒的缘故休息了差不多半年,到目前为止总跑量2500km左右,只能算是个跑步入门选手。

不过我计划让跑步这件事延续至整个余生,一直跑下去,希望在30年、50年以后还能跑得动,并且梦想着80岁依旧能完成一场马拉松。

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一年多时间里,尤其是2023年4月-10月期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专注”的力量。

2023年4月14日我第一次正式出门跑步,跑了6.21km,平均配速705(平均每km用时7分零5秒),说实话,当时跑完真的很累,累到再也不想跑步。

或许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4月30日的南充高坪半程马拉松,在这之前我跑步都很少,更别说参加马拉松赛事,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想去试试这场半程马拉松,于是在4月14日-4月20日期间,又坚持跑了43km。

因为内心忐忑的缘故,4月22日这一天我去公园进行了一次半马自测,最终跑了22.34km,平均配速716,半马用时2小时32分16秒。

这是我第一次完成半马,跑得非常艰辛,后面一度想要放弃,根本抬不起腿,完全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到最后感觉意识都变得模糊了。

完成后的一周更是浑身到处都痛,到了参赛日期4月30日,依旧感觉有些腿痛,最后还是在征询了医生的意见之后,吃了布洛芬坚持参赛,最终以2小时13分23秒的成绩顺利完赛。

当然,完赛之后伤痛加剧,让我后面不得不休养了大半个月。但心里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畅快,从这之后便真正打开了我跑步的大门。

完成半马后的半年,我定下了完成全马的目标,并且将全马目标定在了破4,后面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未能完成目标,广安红马跑崩走了两三公里4小时6分49秒完赛,成马更是因为髂胫束综合征,不得不走了10km,5个多小时完赛。

成马后,2023年11月-2024年3月期间,虽然有断断续续的跑过几十公里,但基本上都是跑一两公里,甚至是几百米髂胫束又会复发。

这段时间中,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跑步,怎么总是受伤,于是我查询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跑步技术和知识,慢慢了解这些伤痛产生的原因,了解到这些都是必经之路,为自己重建了信心。

于2024年4月再次正式恢复跑步,时隔将近半年,心肺能力大幅度下降,只能重头再来,原本已经跑到了5分配,现在不得不再次回到7分,甚至8分。

不过我坚信有了以往的经验,加上新学到的跑步技术,迟早会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并且超越过去,真正达成破4的目标。

或许是上天感受到了我的斗志,2024年的成马又中签了,我告诉自己,这一次誓要完成目标。

经过半年的恢复训练,最终以3小时50分54秒的成绩完全完赛,达成目标。紧接着11月17日的大邑安仁半程马拉松,又以1小时42分53秒的成绩刷新个人半马纪录。

今天,已经到了2024年12月7日,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再去接触跑步以外的爱好了,并且又有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全马破3。

我知道这很难,但,我想试一试。

过去这一年多时间中,花的时间并不算多,但因为专注于跑步,我却完成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尽管算不得厉害,但对于我自己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突破呢?

给大家分享我跑步的经历,主要还是为了说说“专注”这项能力,如果你曾专注的做过某件事情,就一定会感受到那种状态是多么的令人痴迷。

并且只要是想在某一件事情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就必须要学会认真对待它,专注地做好它,也只有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

人生事十之八九其实都是一回事,如果总想要面面俱到就一定会样样肤浅,大多数人之所以一辈子都无法做出成绩,就是因为让自己的注意力过于分散。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专注是说‘不’的能力,专注意味着我们要放弃那些好的东西,以便去追求最重要的事。”

在苹果的开发过程中,他一直坚持“少即是多”的原则,希望打造出几款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

在各大厂商疯狂开发各类花哨的功能时,他坚持让用户界面更简洁,以及专注于最强大的功能组合,最终让苹果成为了世界上最厉害的企业之一。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经历了多达6000余次的实验,才发现“碳化竹丝”这种材料可以让电灯泡持续发光却又不会被烧毁。

如果不够专注,或许他早就将注意力换到了其他地方,可能还会发明洗衣机、电饭煲,但一定不可能制造出点亮黑夜的电灯。

他说:“成功就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毋庸置疑,在发明电灯泡时,他一定将这99%的汗水一定得流到这一件事情上。

比尔盖茨,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硬件才是未来,正是如此当时的人们,几乎都一门心思用在了硬件研发上面。

比尔盖茨则认为软件一定会大放异彩,并且专注于操作系统领域长年耕耘,最终靠着微软的Windows系统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

有着“股神”之称的巴菲特,还曾和比尔盖茨一同写下各自认为的成功秘诀,两人互不知道对方所写,但最终揭示的答案发现两人的纸上都赫然写着“专注”两个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水稻的杂交,当时国际上一致认为水稻是无法杂交的。

他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依然选择了这条路,经过20余年专注的研究,筛选了50000余个稻穗,最终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的突破,并将余生都用在了杂交水稻事业。

不仅是现代的企业家、科学家如此,纵观古今,不论是哪一个领域想要做出一定的成就,都离不开长期的专注。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历时13年编撰出一本流传千古的《史记》;

北宋重臣司马光历时19年编撰《资治通鉴》;

裴松之为了编纂《水经注》,长达20年时间专注于这一巨作。

一位位前人先辈,无一不在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专注的力量”,再难的事情也都会为专注的人让路。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说:“什么都不做的人永远不会犯错,专注于重要的事,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正如他所说,人生中每一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也可以选择什么都做,但如果想要做出点什么成绩来,那就一定需要专注某件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当下你身体不太好,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你可以尝试去跑步、去健身,专注于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如果你当下很缺钱,可以去学习能让你赚钱的所有技能和知识,去尝试所有可能赚到钱的项目或工作,并将它们做好,专注于获取更多的财富。

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可以去报名一些好课程,也可以去买一些好的书籍,又或者向厉害的人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想法,专注于自身的成长。

总归,不论如何你想要哪一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得去做出取舍,专注于最重要的那个领域,因为我们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大脑终归是有限的,这些限制都不足以让我们做到样样精通。

我很喜欢董必武先生的一句话:“精通一科,神须专注,行有余力,乃可他顾。”

我们可以有很多想要做的事情,但必须也只能一件一件的去做好,只有当做好了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以后,再用余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专注是一种磨砺,也是一种奖励,刚开始保持专注会有些吃力,甚至还会感觉浑身不自在,但只要慢慢找到那种感觉,就会沉浸其中,让效率翻倍。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判断自己的专注力强不强呢?

实际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忆过去,想想过去你在做某件事情时,是否可以按时按量的高效率完成?期间是否总会走神?

如果无法高效率的完成事情或频繁的分心走神,便说明你的专注力有些欠缺。

在这里还可以为大家提供两个自测的具体方法:一个是冥想法,一个是Stroop测试。

你或许曾有过冥想的经历,现在不妨跟着再做一次,不论你现在是坐着、躺着、站着,只要安全的、不妨碍别人的就可以。

闭上眼,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

缓缓呼气......

稍作停顿

缓缓吸气......

暂停几秒

缓缓呼气......

循环往复

整个过程中,你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看看你可以坚持多久,如果途中频繁的被其他声音、思绪所干扰,总是分心,那便说明你的专注力比较弱。

除了冥想法以外,还有Stroop测试,例如:红色的“绿”字,看到之后,要说出正确的颜色,而非字本身,也就是“红”。

你可以去找一个线上Stroop测试,或者根据以下图片进行简单的自我测试,试一试自己的是否能够准确且快速的说出正确答案,如果反应速度很慢或者总是说错,这也意味着你的专注力比较弱。

做完了以上的测试,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专注力好像有些欠缺,甚至是很弱,可能会感到有些烦躁和自我抵触,实际上不必这样,让自己放松下来,这没什么大不了。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专注力并非与生俱来,说直白点这就是对事物保持专注的能力,这项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进行加强的,不过需要我们刻意的使用一些方法去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如何增强我们的专注力?

上面说到过的两种自测方法其实本身就是训练专注力很好的方式,不论是冥想还是stroop测试,通过长时间的可以练习,都可以对我们的专注力有所提升。

但这两种方法更适合闲暇之余特意去做训练,不能很及时的体现到工作中来,因此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更贴合实际、可以迅速提升工作效率的训练方法。

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是意大利的一位时间管理专家,在1992年他首次提出过一个“番茄工作法”,在这之后,“番茄工作法”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及个人的欢迎,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番茄工作法”正如它的名字,将时间和事项分为一个又一个的番茄,每个番茄25分钟,番茄与番茄之间间隔5分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

在完成4个番茄之后,需要停止工作,进行较长时间的休息,例如15-30分钟。同时在完成的过程中,记得在完成一个番茄之后便将其划掉,也就是将已完成的事情划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番茄都是不可以被分割的,在其25分钟之内,你必须保持专注的去做某件事情,并且高效的完成它,然后休息5分钟,再次开始下一个番茄。

如果你可以顺利的通过“番茄工作法”完成一系列事情,那么恭喜你将获得以下好处:

1、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且保持着很高的工作效率,这就是专注的体现。

2、你已经完成的事情肯定是当下对你最重要的事情。

3、因为事情是一件一件做完并且划掉了的,所以你会感觉头脑清晰,大幅度摆脱了厌恶和畏难情绪,更不会半途而废。

4、时间被管理得很好,你使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最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在后续的工作中,你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高效率的完成,长时间下来便会养成一个优秀的习惯,专注力也自然而然会得到极速提升。

《墨子·修身》中写到:“志不强者智不达”。意思是志向不坚定的人无法发挥自己的智慧。

我很是认同,志向不坚定的人总是朝三暮四,无法专注的做某一件事情,不够专注就难以深入,自然不能发挥智慧。

正如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为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如果我们想要在某一领域做出一定的成就,不妨也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先让自己专注这一领域1万小时,等到1万小时的专注达成后,你便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感谢阅读,方法不在于多,够用就行,最后别忘了提升专注力这件事本身,也需要保持专注。

关注我,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