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习得性无助-不强势的勇气,治愈家人

爆米花hh 2024-10-09 20:14:30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通过动物实验提出。它描述的是,当个体在反复尝试解决问题后仍然遭遇失败,可能会形成一种认知,认为自己对结果无能为力,从而在面对相似情境时放弃努力。这种心理状态不仅限于实验室动物,也会出现在人类身上,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绪。

### 习得性无助的主要特点包括:

1. **无能为力的感觉**:在多次遭遇失败后,个体感到自己无法通过任何行动改变结果。

2. **情绪抑郁**:长期的无助感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3. **认知变化**:个体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缺乏能力。

4. **行为上的被动**:面对挑战或问题时,个体可能选择不采取行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 习得性无助的影响:

- **学习与工作**:影响个体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导致成绩下降或工作表现不佳。

- **人际关系**:可能导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消极态度。

- **心理健康**:长期的无助感可能导致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

### 如何应对习得性无助:

1. **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经历习得性无助,并接受这种感觉。

2. **设定可实现的目标**:通过设定小的、可实现的目标来重建成功的经验。

3. **积极归因**:学会将失败归因于可改变的因素,而非自己的能力。

4. **寻求支持**: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寻求支持和建议。

5. **专业帮助**: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在育儿和教育领域,习得性无助的概念提醒家长和教师避免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鼓励孩子在失败后继续尝试,从而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好书分享[话题]# #育儿[话题]# #新手妈妈[话题]# #不强势的勇气[话题]# #情感共鸣[话题]# #何圣君[话题]# #人民邮电出版社[话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