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沐猴而冠,项羽的格局决定他得不了天下

徙竹散人 2020-08-14 14:50:17

项羽年少的时候学文化课不行,就转而学剑,学剑又没学好,他叔叔项梁就很愤怒。不过项羽倒是很有志向,对他叔叔说:“书,只能记载一些东西;剑,也只能敌一人,我要学的是万人敌。”

项羽

项羽的性格

项羽的志大才疏从年少的时候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对书的看法只能用“浅薄”来形容,这就为他自己的后劲不足挖了坑。

于是,项梁开始教他兵法,项羽大喜过望,然而却又是略知其意,浅尝辄止。

后来,秦始皇游会嵇,项羽看到那个阵仗,说出了著名的“彼可取而代之。”项梁从此以后就觉得自己这个侄子不同寻常。

项梁自己就没有识人之明,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一点也不了解,项羽年少时的那句“学万人敌”就注定他会讲出“彼可取而代之”这话,这是“志大”,至于“才疏”就更容易看出来,项羽的不踏实不但表现在自己没兴趣的事情上,甚至还表现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对此,项梁这种提着脑袋过日子的竟然没有警觉。

只不过,项羽的武力确实厉害,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己的这些瑕疵。

项梁、项羽的共同毛病

在项梁杀人被通缉的这段时间,陈胜吴广起义了,会嵇太守想趁天下大乱揭竿而起,于是找到项梁商量,想他跟桓楚都给自己当大将。项梁跟项羽哪是一个太守就能使唤的主,不从定然被他抓,从了就自己糟心,于是就合计着趁他不备把他杀了,太守门人大惊,项羽自己一下又杀了百十来个,一下子把全府都镇住了。

迷信武力的项羽

自此,项羽大概内心初步坚定了“武力可以解决问题”的信念。

后来项梁终因为轻敌在定陶为章邯所击败被杀,轻敌的根源就是不自知,也不知人,前面讲了,项梁连自己眼皮底下长大的少年项羽都摸不透。

与此同时,章邯同样轻敌了,击败了项梁之后没有乘势消灭楚军,却转而进攻赵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巨鹿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此仗项羽虽然打得精彩,却又一次把自己“战略矮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此之前,却还有一人“表演”过一番——宋义。

宋义和项羽的战略短视

此人是个十足的投机分子,一眼就看出来项梁不是那个味道,于是断定他必败,其实他判断错了又如何,八成也没有堵上老婆孩子。齐国使者高陵君显不知道收了宋义什么好处对楚王说宋义“知兵”。于是,楚王就召宋义谈话,宋义定然是把楚王忽悠得东倒西歪,八成就是他跟项羽说的那套“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蔽;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从这个宋义后来的做法不难看出来,他所谓“坐山观虎斗”实则是极度自私的表现,以至于后来被盛怒之下的项羽给宰了。

巨鹿之战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章邯进攻赵国,给了宋义以及后来统兵的项羽一个千载难逢的“围魏救赵”的机会,楚军不必在巨鹿纠缠,而应该立即向西进攻咸阳,如此以来章邯必定放弃进攻赵国回援,而此时楚赵以及诸侯便可对秦军行成前后夹击之势,最终不但可以解赵国之围,还可以消灭秦军的有生力量,最终直接定三秦,也就没有之后的刘邦什么事了,这是一仗收三功,只可惜项羽学万人敌也是“未肯竟学”。

“擒贼先擒王”是一条真理,象棋就是被这么发明出来的,凡是痴迷于吃子的大概都赢不了。而即使不擒王,也要把王限制住,如此以来王的那些兵将也会处处掣肘,不敢动作过大,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阳明

这个战略仅明朝就有两例可以参考:

1、“靖难之役”中,早期朱棣是碰了不少钉子的,后来姚广孝及时调整策略,不纠缠,大军直扑南京,天下一战而定;

2、正德年间的宁王叛乱,当时王阳明判断宁王有上中下三策,即上策直扑北京,王阳明说如果这样的话自己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中策占领南京,行成南北对峙,大家都是根正苗红,南京又是曾经的都城,往后经营下来,细数朱棣“篡位”罪状,投机分子一搅合,胜算真的是一半对一半;下策是就在江西、安徽、江苏一带折腾,结果宁王选的就是下册,时机一误再误。

既然已经有争天下的格局,为何还要挂念南昌的老巢,不但分兵留守南昌,南昌被进攻的时候还以主力回救,一如项羽的“富贵不归故里,去锦衣夜行”。

巨鹿之战后,项羽又在河南一带晃悠了月余,直到刘邦破咸阳的消息传来,项羽方才大怒,想起来自己应该入关了。

项羽和刘邦的格局差异

项羽在从起兵一直到最终兵败可以说一直处于顺势之中,要人有人(韩信都曾在他麾下),要兵有兵,比刘邦多得多,然而每到自己该拿主意的时候就犯糊涂。

一方面是自己不踏实,几次胜仗让他更加迷信武力;另一方面谁给他出主意他就一定反着来,这个就是气量了,或许“西楚霸王”已是他能力的极限。

性格的正反成对出现

嗜杀残暴却又妇人之仁,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特点总是会成对出现,反过来,温润平和者反而杀伐决断,关键时刻刘邦能把老爹、儿子、女儿都扔了不管。

嗜杀残暴者必以其张牙舞爪来掩饰内心的虚弱;温润平和者内心平静如水,自是无需伪装,能为自己担责。

前者会为自己不停找借口,即使到了垓下兵败的时候,仍然认为问题不在自己;后者很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所谓“为之奈何”。

结束语

所以,项羽可以为友,而不可共举事业;刘邦可以公举事业,但在一般人看来过于泼皮、无赖,所以不能为友。交友、创业者此处一眼就得看明白,那个结果就在自己选择的这一下已经注定。

天下一统

项羽出身高贵,是楚国贵族,但恰恰是这一点让他本身就带着分裂色彩,而他本人也并未放下国仇,这就丧失了成为天下共主的条件。

同时,项羽还自带浓厚的复仇色彩,那套江湖路数一直主宰着他,他会一直折腾下去,天下事远不如他的人前风光重要。

秦朝为中国奠定了大一统的基调,历史终究不会选择他。

3 阅读:768
评论列表
  • 2020-08-14 17:08

    项羽的目标本来就不是统一天下当皇帝

  • 2020-08-19 21:55

    项羽不北上救赵而直接西向攻秦是不会成功的。刘邦攻秦成功是因为项羽牵制并击破章邯主力,而且刘邦一路没有凭武力强攻。如果项羽直接西向,章邯是必然回救。两路夹攻,项羽能应付得了吗?孙膑围魏救赵也是回撤设伏胜庞涓的。

  • 2020-08-20 11:42

    马后炮

    蚁族幽默 回复: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