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正恩的治理下,朝鲜农民的吃肉情况,鸡肉猪肉鱼肉野味啥都有

潇洒五零后 2024-12-20 16:58:35

世人皆知朝鲜是个神秘的国度,却不知在金正恩执政后,朝鲜农民的餐桌正悄然发生着变化。2012年,一位来自朝鲜农村的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现在我们村里养猪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过年过节能吃上一顿肉。"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在这个以计划经济著称的国度里,农民们究竟是如何解决"肉食之欲"的?从传统的凭票供应,到自给自足的家庭养殖,再到如今遍布农村的养殖合作社,朝鲜农民的餐桌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走进朝鲜农村,一探这段鲜为人知的饮食变革史。

一、计划经济下的肉食供应

说起朝鲜的肉食供应,咸镜北道清津市的李老人感慨万千。"那是1995年的事情了,"李老人捋着胡子说道,"我们村里的供销社每月都会张贴一张告示,上面写着谁家这个月能领多少肉。"在朝鲜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肉食供应可是大不相同。

城里人凭着工作单位发放的肉票,每月都能按时到国营商店领取定量的猪肉和鸡肉。可农村的供应制度就显得特别了,农民们要等到每年秋收之后,按照劳动贡献分配肉票。这种差异化的供应方式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期。

在平安南道成川郡,有一位叫金明哲的老支书,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998年,为了解决农村肉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当地政府开始在一些大型农场试点"以工换肉"政策。农场的工人可以用额外的工分换取肉票,这些肉票不仅能在农场的供销社使用,还能在邻近的国营商店购买肉类。

"那时候可热闹了,"金明哲笑着说,"村里人都争着到农场干活。有的人白天在自家地里干活,晚上还要去农场加班,就为了多换几张肉票。"这种做法在当时被称为"夜间劳动积分制",后来逐渐推广到了其他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的肉票还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民间交换现象。平壤市郊区的农民崔德山告诉我们:"城里人家的肉票往往用不完,他们更喜欢用肉票换取我们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这种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换,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计划经济下严格的供应界限。

到了2000年初期,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一些农村地区开始出现专门的肉类定点供应站。这些供应站不仅提供常规的猪肉和鸡肉,还会根据季节供应不同种类的肉制品。元山市郊区的一位供应站负责人回忆说:"每到冬季,我们这里还会供应一些腌制的咸肉,农民们特别喜欢。"

不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的肉食供应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比如供应量受限于国家计划指标,供应时间要依据农业生产季节,而且供应品种也相对单一。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日常生活,也为后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二、自给自足的转变

进入21世纪后,朝鲜农村的肉食供应开始出现新的转机。2003年,在平安北道龟城市,一位名叫朴成日的农民率先在自家院子里搭建了简易猪圈。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此前农民私人养殖的规模都十分有限。

"一开始只养了两头小猪,"朴成日指着院子里的猪圈说,"后来发现效益不错,就渐渐扩大了规模。"这种自发的养殖尝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默许和支持。到2005年,龟城市已经有超过200户农民开始从事家庭养殖。

自留地政策的放宽是促进农村自给自足的重要推手。2007年,朝鲜在多个地区试点扩大自留地面积,从原来的30平方米增加到100平方米。黄海南道海州市的金道山老人说:"有了更大的自留地,我们不仅能种更多蔬菜,还能种玉米喂猪,养鸡也更方便了。"

家庭小规模养殖的兴起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农村集市的繁荣。在咸镜南道新浦市,每逢农村集市日,附近的农民都会把自家养殖的鸡鸭带到市场上售卖。一位常年在集市做生意的商贩回忆说:"2010年左右,集市上开始经常能看到农民带来的活鸡和鸭子,有时候还能看到现杀的猪肉,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为了支持这种自给自足的转变,当地政府还组织了多次养殖技术培训。平壤市江东郡的技术员李明哲说:"我们教农民如何防治家禽疾病,如何科学喂养猪只,甚至还教他们制作简单的发酵饲料。"这些实用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家庭养殖的成功率。

2015年后,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农民互助组织。江原道元山市的农民们组成了"养殖互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享经验,共同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长金春植说:"以前大家各自为战,现在有了互助组,遇到问题能互相帮助,养殖的效果也比以前好多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家庭养殖的发展,农村地区开始出现专门的饲料供应点。这些供应点不仅销售商品饲料,还收购农民种植的玉米和豆类,加工成饲料后再供应给养殖户。这种本地化的饲料供应链,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在这种自给自足模式下,农民们的肉食来源更加多样化。他们不仅可以自己养殖,还能通过集市交易获得不同种类的肉食。平安南道顺川市的一位农民说:"现在想吃肉,不一定非要等着供销社发肉票,自己养的、集市上买的,选择多了很多。"

三、合作社养殖模式的兴起

2016年,朝鲜农村的养殖业迎来了一次重大变革。在金正恩的指示下,平安北道新义州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现代化养殖合作社。这个名为"先锋养殖合作社"的组织,由原来的50户个体养殖户联合组建,开创了朝鲜农村集体养殖的新模式。

新义州市农业局的崔永善局长回忆说:"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优质种猪,还购置了现代化的饲养设备。"这个占地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一年内就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肉类生产基地。

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也很独特。平壤市顺安区的"红星养殖合作社"主任金正勋介绍:"我们采用的是'统一管理、分散饲养'的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种畜、饲料和技术指导,社员们在自家负责具体饲养工作。"这种模式既保持了规模化经营的优势,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01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考验了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咸镜南道咸兴市的"朝阳养殖合作社"因为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不仅自身渡过难关,还帮助周边的个体养殖户度过了困难时期。合作社负责人李泰成说:"那时候,我们组织兽医每天巡查社员家的养殖场,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了整个地区的养殖安全。"

合作社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革新。2019年,江原道元山市的养殖合作社开始尝试建立饲料加工厂。这个小型加工厂不仅为社员提供优质饲料,还收购周边农民种植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现在我们的饲料不仅供应本社使用,还能销售给附近的个体养殖户,"加工厂主任朴光浩说,"这样既解决了饲料问题,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到2020年,合作社的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黄海北道沙里院市的合作社开始尝试养殖特色品种。除了传统的猪、鸡养殖,他们还引进了肉兔养殖项目。合作社成员金德山说:"肉兔养殖投资小、周期短、效益好,很受年轻社员欢迎。"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农村的肉类供应渠道也更加多元化。2021年,平安南道安州市的养殖合作社开设了直营店,直接向当地居民供应新鲜肉类。店长朴成勋说:"以前农民买肉要到集市或者供销社,现在我们合作社的直营店就开在村口,既方便又实惠。"

养殖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国推广。据统计,到2022年底,朝鲜全国已有超过300个规模化养殖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稳定的肉类供应。在咸镜北道会宁市,一位78岁的老农民说:"现在村里的合作社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我们想吃肉再也不用发愁了。"

四、野味食用的兴起与管理

2017年,朝鲜农村掀起了一股特殊的"野味热"。在江原道金刚郡,当地猎人朴成浩首次尝试组织规范化的狩猎活动。"以前打猎都是各自为战,现在我们成立了猎人小组,有统一的狩猎时间和区域划分。"朴成浩说。

这种规范化的狩猎活动很快得到了官方的重视。2018年,平安北道义州市率先出台了《野生动物狩猎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允许捕猎的动物种类、季节和数量。当地林业局局长金明哲介绍:"我们划定了专门的狩猎区,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让农民能够合法获取野味。"

在咸镜南道端川市,一个独特的"野味加工作坊"应运而生。作坊负责人崔德山说:"我们主要加工野兔、山鸡等当地常见的野味,采用传统腌制方法,既保持了野味的特色,又延长了保质期。"这个作坊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9年,黄海北道谷山郡开始推广野生食用菌的人工培育。原本只在山林中采集的松茸、木耳等菌类,开始在农户的后院里规模化种植。农民金道山说:"这些菌类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野味,但也是很受欢迎的山珍,现在我们不用再上山采摘,在家就能种植。"

为了规范野味市场,2020年朝鲜在多个地区设立了专门的野味交易市场。平安南道价川市的野味市场每周开放两次,严格检查每一件野味商品的来源和卫生状况。市场管理员李正浩说:"所有进入市场的野味都要经过检验,确保安全卫生才能上市销售。"

2021年,一些地区开始尝试野生动物养殖。在咸镜北道清津市,几户农民联合建立了山鹿养殖场。养殖场负责人朴光日介绍:"我们从俄罗斯引进了优质种鹿,经过驯化后进行圈养,既保证了肉质,又避免了过度捕猎。"

野味的规范化管理也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2022年,江原道原山市的农家乐开始提供正规的野味餐饮服务。餐厅老板金春植说:"我们只使用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野味,每道菜品都标注了具体的产地和捕获方式,深受游客欢迎。"

到2023年,野味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狩猎许可证的发放,到野味加工的卫生标准,再到市场交易的规范要求,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在平壤市江东郡,一位退休的林业局官员说:"现在的野味管理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满足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可以说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野味管理的规范化,一些传统的狩猎技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在咸镜北道会宁市,老猎人们开设了狩猎培训班,教授年轻人正确的狩猎方法和野外生存技能。培训班教员崔成勋说:"我们不仅教授狩猎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授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五、肉类供应的现代化转型

2023年,朝鲜农村的肉类供应体系迎来了重大变革。在平安北道新义州市,第一家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投入使用。这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物流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冷藏设备和运输车队。中心主任金正日说:"从养殖场到餐桌,全程冷链运输确保了肉品质量。"

同年,咸镜南道咸兴市建立了全国首个肉类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中心主任李明浩介绍:"我们引进了韩国的检测设备,可以对肉类进行全面的卫生和营养成分检测。每批肉品都要经过严格检验才能进入市场。"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肉类供应的安全性。

2024年初,江原道元山市开始推广"智慧养殖"项目。在中国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当地养殖场安装了自动化饲养系统和环境监控设备。养殖场场长崔成山说:"通过电脑就能监控猪舍的温度、湿度,还能自动调节饲料投放量,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平安南道平城市组建了专业的肉类配送队。配送队队长朴光浩说:"我们有20辆专用冷藏车,负责将肉类从养殖基地运送到各个乡镇的供应点。即使是偏远山区,现在也能定期供应新鲜肉类。"

在黄海北道沙里院市,一个创新的"移动屠宰车"项目引起关注。这种改装的大型车辆配备了完整的屠宰设备,可以直接到养殖场进行现场屠宰。项目负责人金德山介绍:"移动屠宰车解决了偏远地区缺乏屠宰设施的问题,既保证了卫生条件,又减少了运输环节。"

2024年中期,咸镜北道清津市率先实施"肉品溯源系统"。每件肉制品都贴有二维码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查询产品的养殖场、屠宰日期、检验结果等信息。系统管理员李正浩说:"这种透明化管理让消费者对肉品质量更有信心。"

为了提高加工水平,平壤市顺安区引进了现代化肉类加工设备。加工厂厂长崔光日说:"我们不仅能生产传统的腊肉、香肠,还开发了真空包装的即食肉制品,特别受年轻人欢迎。"

在江原道通川市,一个特色的"定制养殖"模式开始试行。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预订特定规格的肉猪或家禽,养殖场按要求进行饲养。合作社主任朴成浩说:"这种模式让养殖更有针对性,也避免了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

为适应现代化转型,各地还开展了多次技术培训。平安北道龟城市的农业技术学校专门开设了现代养殖课程,培训内容包括自动化设备操作、质量管理、冷链物流等方面。校长金明哲说:"农民们要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的要求。"

到2024年底,朝鲜农村的肉类供应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化体系,从养殖到加工、从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平安南道安州市场,一位摊主指着整齐的冷柜说:"现在的肉类经营完全不同于以前了,不仅种类多了,质量也更有保障。"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