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出口退税势在必行,补贴外国人?确实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林林视野 2024-11-19 11:16:1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

引言

11月15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一纸公告震动了市场:59项产品出口退税直接取消,另有229项产品退税率下调。这一刀切得猛,也切得有理有据!毕竟,2023年中国全年出口退税金额高达1.8万亿元,居然比军费开支还多。

有人说,这是用中国人的血汗钱,给外国人过好日子。也有人表示,出口退税曾经是中国光伏产业从“打工仔”翻身为“全球霸主”的秘密武器,如今就这样退场,是不是太可惜了?争议四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出口退税,确实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正文出口退税:曾经的“神器”,为何成了“鸡肋”?

出口退税,这个曾经助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巅峰的政策,如今却成了全民争议的焦点。有人说它是“经济杀器”,帮中国企业杀出一条血路;也有人说它是“内卷之源”,在加剧国内恶性竞争。此次政策调整,堪称为出口退税正名的大手术。可为什么曾经被捧上神坛的政策,现在却要被“手术拆解”呢?

功不可没:出口退税的“荣耀时刻”

出口退税的历史功绩,绝不能用“鸡肋”二字一笔勾销。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这个行业从“草根”逆袭成“巨无霸”的背后,就离不开出口退税的鼎力相助。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光伏行业刚刚起步时,简直就是全球光伏巨头的打工仔。技术、设备、原材料全靠进口,利润却被别人拿走大头。国内企业顶着微薄的利润,还得熬过金融危机的寒冬。

2008年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光伏产业展开“双反”调查,裁定加征高达254%的惩罚性关税。结果呢?中国光伏企业死了90%。但剩下来的那10%,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挺过来了——其中一个重要武器,就是出口退税。

2010年前后,中国光伏行业抓住了出口退税政策的红利,成本价上还能再便宜13%。这一降价空间直接击垮了欧美、日本的光伏企业。仅仅几年时间,中国光伏产业便从“国际边缘”站到了“全球中心”。如今,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占据了全球市场的80%,其他国家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出口退税的历史使命,不止是光伏行业的逆袭。在纺织、电子、家电等领域,这一政策帮助无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杀出重围。简单地说,出口退税就是中国制造崛起的“加速器”。

为何“荣光”不再?出口退税的困境

然而,出口退税并非万能良药。它的副作用,在中国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的今天,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1. 从“杀器”到“内卷工具”

拿光伏产业来说,这个曾经靠出口退税“逆袭”的行业,如今却在窝里斗。企业们为了抢订单,价格战打到血流成河。奇葩的是,国内的光伏产品价格居然比出口价还贵!原因很简单:企业为了获取出口退税,哪怕倒贴成本,也要把货卖出去。政策本该是“帮你打外战”,结果却变成了“逼你打内战”。这显然是出口退税政策的初衷所无法承受的“扭曲负担”。

2. “送钱给外国人”引发不满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用于出口退税的金额高达1.8万亿元,而军费开支才1.55万亿元。这笔巨款流向哪里了呢?大部分都成了外国消费者的“实惠”。企业把商品低价出口,退税后的便宜最终还是让外国消费者享受了。这让不少人义愤填膺:“凭什么用我们的钱去补贴别人?”

3. 保护落后生产力

更严重的是,出口退税变成了“保护伞”,帮助一批落后企业苟延残喘。本该淘汰的过剩产能因为退税而勉强维持,不仅浪费资源,还拖累了行业升级。尤其是在钢铁、铝材等高能耗产业,出口退税甚至助长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此次调整:为“退税”定规则,告别低价恶性竞争

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力度之大,正是对以上问题的“精准应对”。59项产品取消退税,229项产品退税率下调,意味着政策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案例分析:铝铜产品退税取消

铝和铜,都是高能耗产品,尤其铝的生产成本中,电力占比高达40%。全世界只有中国玩得起这种高耗能的生意。但因为退税政策,铝制品的出口价格一直压得很低,让全球买家占尽便宜。这次政策调整直接取消了铝、铜的出口退税,也算是对这些“买便宜货”的外国人说了一句“抱歉,以后没这好事了”。

案例分析:光伏退税率下调

光伏产品的出口退税从13%下调到9%,并没有“一刀切”。这是因为,光伏行业背后牵涉300多万从业者,还是中国的“拳头产业”。贸然取消退税可能导致大规模企业倒闭和失业潮,所以政府采取了逐步“减肥”的方式。政策调整旨在削减行业内卷,倒逼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不是一味靠退税维持低价竞争。

出口退税的未来:平衡点在哪里?

出口退税不是“取消就好”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平衡艺术。取消退税可能会短期内带来阵痛,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调整更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1. 引导企业摆脱低价思维

中国制造一直以“价廉物美”著称,但这未必是好事。所谓“买什么贵,卖什么便宜”的怪圈,让中国商人在国际市场中吃尽了苦头。出口退税的逐步退出,将迫使企业走向高附加值、差异化竞争。这不是坏事,而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2. 财政压力下的取舍

出口退税虽然帮了企业,但对国家财政却是沉重的负担。1.8万亿的退税金额,如果用来投资科研、教育、医疗等领域,或许能够创造更多的长远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减少出口退税,也是为“国计民生”腾出更大的空间。

3. 不同领域“区别对待”

出口退税不可能“一刀切”,因为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各不相同。比如汽车产业仍需要出口退税的支持,因为它的国际市场份额还不稳定。反观光伏、铝材等领域,已经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显然没有必要再靠退税维持。

结语

出口退税,这把曾经助力中国制造崛起的利器,到了重新审视价值的时刻。从“血汗补贴”到“窝里斗神器”,它的作用正在被重新定义。但问题是,没有了出口退税,中国企业是否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会不会因为“抬价”丢掉市场?又如何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失业阵痛?

或许,这正是经济转型的代价,也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取消出口退税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最后小编想问:你觉得,中国企业没有了“退税保护伞”,能否在国际市场中打出一片新天地?对此你怎么看?



3 阅读:1237
评论列表
  • 2024-11-22 15:37

    出口退税怎么就成了补贴外国人了

    里芬斯塔尔 回复:
    等彻底取消补贴,导致大量企业裁员或者倒闭的时候,估计又要出来说,我们被境外资本狙击云云,反正都是外国的错。
  • 2024-11-23 12:20

    这下出口彻底废了,只能转内销涨价去库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