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煜值得同情吗?

呵呵呵文化 2024-07-30 15:12:42

本文约2200字。

公元978年8月13日(太平兴国三年),这一天恰逢农历七夕,也是李煜的生日。

谁知道就是这么一个浪漫的夜晚,一代词帝李煜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让他既百般痛恨又万分留恋的世界。

李煜具体因何而死?《宋史》中只有隐晦的一句话,“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虽然正史中没有说明,但一代词帝,南唐后主怎么能如此默默无闻的死去?李煜的死充满了传奇色彩。

最流传广泛的是北宋王铚《默记》中的记载,关于李煜,全文如下:

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云:“我乃奉旨来见。”

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

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从《默记》中,可以看出,宋太宗一直关注李煜的动向,一直寻找机会除掉这个祸根。直到李煜的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出来,直接触犯了宋太宗的底线,被宋太祖用牵机药害死,他的生命也就停留在在了自己四十二岁生日这一天。

李煜给我们的印象其实一直是停留在他被俘虏的三年,这三年内,李煜写了大量追忆以前生活的词,他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在这三年内写出来的。

看过李煜这些词的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对这位南唐后主给予深深的同情。

但是,这位南唐后主真的值得同情吗?

一、李煜其人

李煜出生于南唐深宫,自幼受皇宫亲眷、宫人爱宠,因而尚奢侈、骄奢声色。

年轻时候,作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除了想办法不让几个哥哥猜忌自己想当太子之外,天天偎红倚翠,花间月色,作诗填词之外,没有任何操劳之事。

谁知,前边几个哥哥和叔叔全都去世,命该如此,这个柔弱的李煜还是当了皇帝。不幸的是,本来就不擅长政事的李煜还接手了一个百战百败,国库空虚的烂摊子。

当然,登基初期,李煜也曾经励精图治,他诏令加强中央集权,减免刑罚、善待勋旧、重视人才、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改革田制,作了一些有利于国家振兴的事情。

但是,他太过信佛,耗费了国家巨额财力、劳力和有限的土地资源,又因为给北宋上贡,加征赋税,铸造铁钱,民不聊生,让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南唐更是雪上加霜。

本来就是四面楚歌,加上不善理国,沉迷于艺术和享乐,所以很快就被北宋攻破,国破家亡,作了阶下囚。

后来毛泽东评价过李煜,“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可谓一针见血。

图1 李煜

二、李煜在追忆什么?

国破被俘的三年是李煜创作高峰,对他个人来讲,是他的至暗时刻,但是,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他创作最高光的时刻,是文学界的大幸。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词,每个字都涂着悔恨和怀念。这种怀念像决堤江水一样,奔涌而出,给人最真实的冲击和最深的同情。

但是,仔细再看李煜的词,字里行间怀念的其实大都是“雕栏玉砌”的深宫奢靡生活。

正如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评价道:“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亡国之君,阶下囚之际,思念的几乎没有一丝江山百姓,没有一丝忠臣义士,没有一丝父母兄弟。他日日夜夜思念的都是“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图2 月如钩

三、李煜值得同情吗?

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写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大胆的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以致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

梁启勋在《词学》评价道:“李后主原是天才文学家,又是亡国之君。此三首(《浪淘沙》两首,《虞美人》)乃国破之后,在汴梁作寓公时所作。绻怀故国,又不敢明白表示,忍泪吞声终亦不能自抑,而流露于言辞。闻宋太祖(当为宋太宗)赐以牵机药,亦因见此词。

李煜后期的词作,凄凉又悲壮,意境深远,为后来的“豪放”词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成为婉约派的开山祖师和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

所以,我们感谢李煜在词作上的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不会真正的同情他。

图3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