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得了政权。
革命胜利是喜悦的,但随后而来的就是生存的问题,因为此时俄国实际上处于一战状态,此前列宁就向民众宣传,只要布尔什维克上台,就立即退出一战,让饱受一战之苦的民众看到了希望,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列宁的演讲
现在,是需要兑现诺言的时候了。
胜利不久,俄国就和德国开始谈判,没想到德国狮子大开口,要求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这些地方全部割让给德国,还要赔偿德国30亿卢布的赔款。
这么苛刻的条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丧权辱国,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尽管列宁想要退出,但当时大部分的政客却不愿意退出一战,为啥?
因为此时的德国已经占领了大量的俄国领土,如果退出一战,相当于承认德国对俄国土地的占领,俄国不仅失去土地,还要赔钱,如今的俄国国穷民疲,哪还有钱去赔偿?
换句话说,退出一战,就是割地赔款,对于向来让其他国家割地赔款的俄国人来说,难以接受。
东线和西线局势
况且,这次战争已经打了三年,这些年死伤的俄军士兵岂不是白死了?
其次就是俄国现在还是法国和英国的盟友,贸然退出,相当于背叛了盟友,必然会遭到这帮人的仇恨,甚至反过来攻打俄国,得不偿失。
如果继续参战,反而可以获得英美等国的援助,缓解现在的困境。
所以,退出一战,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里外不是人的臭棋,除了列宁,几乎所有人都反对。
二月革命前,几乎人人厌战
初次和谈失败,随后列宁和大家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维埃代表大会,当列宁提出退出一战和德国和谈的条件的时候,四百多名代表仅有13人支持列宁,其余人都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俄国应该和盟友继续作战下去,就连和列宁最亲密的战友托洛茨基都反对,可见当时的阻力有多大。
当然,托洛茨基反对是因为当时俄国的确面临诸多困难,如果真的退出,那么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俄国将会失去大片领土以及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地没了,布尔什维克曾经的核心的工人群体将会退化,没有工厂,他们只能回家了,失去的群众基础;
意味着资本主义会利用民族自决进行反扑,布尔什维克当初亲口提出的民族自决,原本是解放被沙俄压迫的各族人的武器,如今会被反过来利用,成为逃离布尔什维克影响的完美借口,而这些民族获得独立后,是认为资本主义的帮助,而非布尔什维克解放的功劳;
意味着曾经的盟友们,将会毫无阻碍利用这件事,来反对布尔什维克领导的俄国,尽管沙俄和英法关系不怎么亲密,但现在至少是一个战壕里,还可以进行沟通,如今退出战争,意味着提前激化矛盾;
一战欧洲参战国
意味着俄国曾经的粮食购买渠道被封锁,本来布尔什维克找谁都买不到粮食,现在好了,曾经的盟友也会开始封锁,国内粮食危机加重。
意味着刺激国内矛盾,不甘心失去权力的资产阶级政党们将会利用这件事,进一步引爆红白之战。
可以说,不管哪一种情况,都是一把刺向布尔什维克心脏的利刃,任何一刀就足以致命。
但列宁不愿意放弃,因为他是一个务实的人,也是目前布尔什维克能够生存下来的最优解,真的别无选择,当然这也是一场豪赌。
即列宁用布尔什维克甚至俄国的存亡为代价,来赌布尔什维克能够抓取未来。
当时其他如布哈林代表的左翼社会革命党为什么反对?因为他们不敢赌,也没有这样的见识和魄力。
而列宁亲密战友托洛茨基为什么反对?因为他在玩小聪明,提出不战不和,这也是一种赌,赌自己能够忽悠德国和奥匈帝国,用空头支票唬住各方,然后通过输出革命的方式终止战争,不出意外失败了。
托洛茨基
下了最后通牒的德国在得到托洛茨基的拒绝后,立即大举进攻,局面立即失控,五天推进了150英里,波罗的海沿岸几乎全部沦陷,兵锋直指莫斯科和彼得格勒。
局势崩坏如此,也证实了列宁此前的提议,他的方案是目前最好的方案,其他人必须赌一把,如果不赌,德国人现在就会拿走布尔什维克的一切。
毕竟现在局面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
实际上,如果不签,对于德国来说,无非就是继续打罢了,而且很有优势。
比如德国东线的指挥官霍夫曼,完全可以继续推进,彼得格勒、莫斯科、基辅、察里津、巴库,想打哪里就打哪里。
毕竟目前的俄国军队现在都是无组织的状态,连军队都称不上,目前前线的俄军,不过是一群拿着枪的乌合之众罢了。
俄军
事实上,苏俄现在的动员的能力连二月革命政府都不如,德国一进攻,俄军前线就崩溃了。
所以说,即便不签和约,布尔什维克挡不住德军进攻的,这也是赌未来的第一个理由。
其次就是,目前布尔什维克因为性质,本身就是孤立无援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协约国什么利益也不会给的,与其谈论空中楼阁一样的“战胜国权利”或者“购买粮食的途径”,倒不如好好想想现在的处境。
退一步讲,就算抵抗成功了,能获得什么呢?日后的中国也是一战战胜国,获得的不过是“巴黎和约”的一纸屈辱罢了,至于意大利,怎么样呢?还不是被暗中捅刀。
被俘的俄军
所以说,这一切都是虚假的,早就被列宁看透了。
那么有人问了,列宁在赌什么呢?难道赌德国失败?
说实话,列宁从来没有把命运交给别人,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他赌的不受德国战败,而是赌时间:
我决心签订并且认为有义务签订屈辱二十倍以至一百倍的条约, 以便取得哪怕是几天的时间来撤出彼得格勒。 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减轻工人们的痛苦, 否则他们就会遭受德国人的蹂躏;
同时我可以使我们所需要的物资、 火药等等更容易地从彼得格勒运出, 因为我是护国派, 我主张训练军队, 哪怕是在最遥远的大后方训练, 我们正在那里治疗目前这支已经复员的患病的军队。我们不知道, 喘息时机会继续多久, 我们要设法抓住时机。 喘息时机可能比较长, 也可能只有几天。 一切都是可能的, 这一点谁也不知道, 也不可能知道, 因为所有的大国都受约束, 受牵制,不得不在几条战线上作战——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
这就是列宁的想法,签订和约的实质,以一时的屈辱,来换取重组布尔什维克能掌握的一切资源,然后集中精力,摆平国内的反对势力,这些都远比对外战争更重要、更紧迫。
毕竟只有自己的基本盘稳定后,才能想其他,甚至具备在餐桌上吃饭而不是当成一盘菜的资格。
列宁
所以,为了这个目标,一切都可以舍弃,抛弃那些虚假的、看上去很美好的想法。
对于列宁来说,现在坚持要和德国人拼命的人来说,他们的抵抗,本质上就是在破坏如今来之不易的喘息时间。
万幸的是,除了列宁,还有一些人明白这背后的实质,如斯大林和斯维尔德洛夫等人,也大力支持列宁。
毕竟现在新生的苏俄,就是大海上漂浮的一叶小舟,稍微有点动静,就是灭顶之灾。
至于托洛茨基,自己的小聪明失败后,也彻底放弃了幻想。
1918年2月18日,在德军压境的危机时刻,列宁再度动员大家讨论,在一系列的激烈争论下,加上托洛茨基的支持,列宁的主张得到了通过。
而后列宁又马不停蹄派人连夜通知德国,告诉德国,俄国愿意签订这苛刻地条约。
至于德国,自然乐意至极,毕竟他们现在要集中兵力到西线打垮英法,也是他们目前唯一的生机,反正东线该拿的不该拿的都拿了。
1918年3月3日,经过一番准备,苏俄和德国的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签订了这份条约:
1、双方宣布立即停战;
2、苏俄放弃波兰、立陶宛、库尔兰(拉脱维亚部分地区)、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爱沙尼亚北部)的管辖与主权;
3、俄军撤出阿尔达罕、卡尔斯和巴统(皆土耳其地区)地区;
4、苏俄承认乌克兰、芬兰独立,并立即撤军;
5、苏俄赔偿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分五年还清。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份条约简直丧权辱国,堪称苏俄版《二十一条》,毕竟苏俄丧失了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五千万的人口,而这些地方还是苏俄目前重要的工业基地,当时90%的煤炭、73%的铁矿石以及54%的工业和33%的铁路都在这里。
列宁
然而列宁的机会没有白费,仅仅几个月,德国突然崩溃,布尔什维克最担心的问题解决了,而后就是和各路白军作战,成功稳定了政权。
当然,他们曾经的失去的东西,在几十年后,也基本都追回来了。
真不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点赞]
确保布尔什维克生存下来远比领土重要的多,恢复领土完整甚至对外扩张只不过是后续发动革命和公民投票的手续问题。
现在已无列宁[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