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仙,字少严,宁州彭原人。他是陕州知州李弥大的裨将,以忠勇著称。建炎元年四月,金兵大举进犯陕州,陕州的官吏纷纷弃城而逃,唯有李彦仙,他以石壕尉的身份,坚守在三觜山这片土地上。
那时,李彦仙成为了家乡父老的依靠。他们纷纷携家带口,投靠李彦仙,希望能在他的庇护下求得一线生机。面对百姓的信任,李彦仙没有辜负他们,他从中选拔了一批精锐士兵,分别驻守在三觜山、石柱山、大通山等地的营寨,严阵以待。
不久,金兵的主力部队向三觜山发起了猛攻。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中,李彦仙沉着应对,他派出部分精兵埋伏在敌人必经之地,自己则带领主力与金兵正面交锋。双方激战正酣,李彦仙突然指挥伏兵从金兵背后杀出,金兵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纷纷溃逃。这场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尤其是开封、洛阳一带的群众,他们纷纷投靠李彦仙,加入这支抗金队伍。在短时间内,李彦仙的队伍迅速壮大。他兵分四路,对金兵展开了猛烈的反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李彦仙率领的队伍接连攻下金人五十余座营垒,斩杀敌军千余人,一时间声名鹊起。
建炎二年三月,春风初暖,万物复苏之际,李彦仙率领着他的精兵强将,对陕州南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金兵在南城的守军闻讯大惊,急忙调集兵力前往南城进行抵抗。然而,李彦仙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
在那个夜晚,李彦仙预先部署的水军从新店悄然出发,顺着河流悄然无息地来到了陕州城东北的蒙泉坡和龙塘沟。他们与城内早已潜伏的军队里应外合,对金兵发起了突然的夹击。金兵惊慌失措,弃城而逃,陕州城因此在李彦仙的带领下得以光复。
在收复陕州时刻,李彦仙将自己的家人从巩州迁至陕州,他表示:“以家殉国,与城俱存亡。”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所有听到的人无不动容。
李彦仙并未止步于此,他联合了各路义军,死守陕州,不断壮大抗金的力量。在他的感召下,义军首领邵隆、邵云等纷纷率部加入,共同抵抗金兵。乘胜追击的李彦仙渡过黄河,在中条山建立了坚固的营寨,成为了抗击金兵的重要据点。
随着李彦仙的连连胜利,蒲州、解州至太原一带的老百姓纷纷归附,河中府的虞乡,绛州的绛县、正平,解州的解县、安邑等地接连传来捷报。虽然因金军援军的到来,李彦仙不得不放弃继续攻打蒲州城,但他的英勇事迹已经传遍了大宋。
宋高宗对李彦仙的战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国家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因此,特授予他陕州知州兼安抚使的重任。
建炎二年冬,寒风凛冽,雪花飘飞,李彦仙在陕州城下与金将乌鲁撒拔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这场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李彦仙指挥若定,士兵们英勇奋战,金兵在这场战斗中死伤惨重,最终不得不怆惶撤离,陕州城得以再次保全。
建炎三年,金军将领娄室再次发兵陕州,企图报之前的一箭之仇。李彦仙早已在中条山设下了伏兵,待金军深入,突然发动攻击,痛击来犯之敌。在这场战斗中,李彦仙的军队俘获了金将十八人,而娄室则侥幸逃脱。
由于李彦仙在抗金战争中的杰出表现,朝廷对他进行了嘉奖,授予他右武大夫、宁州观察使兼同、虢二州制置使的职位。
建炎三年腊月,天寒地冻,金将娄室与原为宋将的折可求联手,合兵十万,对陕州发起了猛烈的进犯。娄室此次是有备而来,他将庞大的军队分为十部,从元旦日起,轮番对陕州城发起攻击,以车轮战消耗守军的士气。
夜幕降临,李彦仙趁着黑暗的掩护,派出了一批身手矫健的士兵,他们用绳索悄悄缒下城墙,潜入金兵的营地,成功地焚毁了金兵的攻城器械。突如其来的火光与混乱让金兵大惊失色,不得不后退数里重新扎营,陕州城因此得以暂时喘息。
然而,此时陕州城内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守军和百姓只能以煮豆来充饥,艰难地维持着生存。李彦仙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向张浚求援,希望他能派出援军,解陕州之围。
谢升劝告张浚:“金人很快就会攻下陕州,一旦陕州失守,他们将会完全占据黄河,进而觊觎四川。”这番话让张浚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决定亲自率兵从长安出发,前来支援陕州。然而,由于道路被金兵封锁,张浚的援军无法顺利抵达陕州。
与此同时,陕州的部将邵隆、吕圆登、杨伯孙等人都纷纷率兵前来救援州城,但由于金兵的围困严密,少有援军能够最终突破防线,进入城中。陕州的守军和百姓在李彦仙的带领下,依然坚守着这座孤城,居民全无二心,即便是妇女也登上屋顶用瓦砸金人。
建炎四年正月十四日,经过长时间的猛攻,金兵终于破城而入。陕州城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李彦仙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他的左臂被敌人砍伤,虽未断落,但已是鲜血淋漓。他的全身被箭矢射中,如同刺猬一般,遍体鳞伤。
李彦仙原本打算渡过黄河,逃脱金兵的追捕。然而,当他得知娄室因愤怒而下令屠城,李彦仙不禁悲痛欲绝。他无法忍受自己的百姓遭受如此惨烈的屠杀,更不愿意独自苟活。在深深的绝望中,李彦仙选择了投河自尽,结束了他年仅三十六岁的生命。
他的全家也遭到了金兵的残酷屠戮,只有他的弟弟李夔和儿子李毅侥幸逃脱。李彦仙的裨将邵云、吕圆登、宋炎、贾何、阎平、赵成等也都在这场战役中战死。
李彦仙死后,他的儿子李毅向朝廷奏报了李彦仙的一生事迹。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朝廷为了纪念李彦仙的忠勇,在阆州建立了“忠烈祠”,并赐予李彦仙“忠威”的谥号。
结语:李彦仙在陕州的防守,犹如一道坚实的屏障,成功阻滞了西路金军的大规模进攻。陕州地理位置极为关键,作为关中东面的门户之地。无论是金军企图从哪个方向西进关中,都无法绕过陕州这一战略要地。李彦仙在这里的坚守,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乎南宋安危的持久战。
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李彦仙指挥守军在陕州构筑起坚固的防线,使金军始终无法突破。他的坚守,让金军对关中以及四川的觊觎变得遥不可及,这样有效地遏制了金军的扩张势头,为大宋王朝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和空间,使国家能够调整部署,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