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了!
讲的是,老陶同志那年做彭泽县的县令,郡里头派了一个督邮过来视察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就劝他:“诶呀,陶县长啊,一会儿见领导,你穿得稍微正式点,不能太随便。”
原本是很普通的一句忠告,却让老陶恼火了,直接来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然后就扔下官帽辞职不干了!
作为整治职场的代言人,老陶同志的故事感动了中国人1600多年。
对于长期饱受职场哲学和人情世故羁绊的国人来说,真是既痛快,又浪漫,还解气!远比现在的“00后”还要刚!
然而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说让你穿的正式点,又不是啥太过分的要求,属于基本的职场礼仪!
老陶同志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没“情商”?
凡事先礼后兵么,刘备见督邮的时候一开始也是客客气气的。
如果连穿衣正式都做不到,那干嘛又去打工呢?
您还别说,打这以后,陶渊明就秉承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也不会再打工”的原则,再也没有出来为官。
即使后来有很多机会,甚至好友江洲刺史檀道济苦口婆心的去劝他,他都没有再出仕,直到在贫困交加中去世。
难道说,是陶渊明看不上太小的官吗?
宁愿在江边垂钓,等着青睐自己的周文王?
还是说,对黑暗的职场失望透顶呢?
苏东坡曾经说:“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
意思是:人生只有在睡梦中和醉酒后,才能看得最清楚吧,而这世上活得最明白的人,恐怕就是陶渊明了吧!他简直是我的前世啊!
那么这位田园诗的鼻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自三代以下的第一风流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他的人生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对我们今天的职场小白,还有进入中年职场危机的老江湖们,又有什么启发呢?
提起陶渊明,得先说说他的家世和基因遗传。
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功臣,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中国历史的任何一本典籍,只要提到东晋这段的,没有不提到陶侃的,他几乎是积极进取的代名词!
我们举一个《世说新语》中的例子。
陶侃家以前很穷,同郡有一个比较有身份的人夜里要投宿他家,可是家里连下锅的米和烧火的柴都没有了。
陶侃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前途,剪掉了自己的长头发,换了点米。
又砍掉了家里的房梁和柱子当柴火烧,款待那位客人。
弄得人家眼泪都下来了。
第二天,陶侃送那人上路的时候,那个体面人拉住陶侃的手说:“行啊老弟,你能成事儿啊!我去了洛阳以后,一定好好的给你宣传宣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后来西晋灭亡,衣冠南渡,有了人脉基础的陶侃脱颖而出,成了东晋的开国功臣,被封为长沙公。
我们再来说说陶渊明的外公,他的外公孟嘉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名士,可以当很大的官,却宁愿不做。
可以说,曾祖的积极进取和外公的飘逸洒脱,两种基因在陶渊明的身上都得到了继承和体现。
陶渊明家以前是很阔,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混得跟平头百姓差不多了。
他在好几篇诗文中都坦言,从小家境贫寒,运气还贼差,为了生计,不停的东奔西走。
即使家道中落,好在有祖上的背景在,在那个没有科举的年代,他还是能凭借出身,当一些基层的公职人员。
大约是在他29岁那一年,才真正的成为了一名官员,担任江洲的祭酒。
这祭酒是干啥的?
说白了,就是政府办公室的秘书长,专门协调各部门工作的。
这可不是一个闲职,很辛苦!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应该能感同身受!
陶渊明干了一年就扛不住了,倒不是因为累,而是另有原因!
东晋那个时代的职场非常有意思,有点类似于《朕只想当个昏君》那种的反套路系统穿越小说的剧情。
在东晋,但凡能当官的,基本都是士族出身。
彼时士族们的最大特点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专注于清谈、喝酒和懒散。
你越是勤政,越是好好的干活,别人越认为你粗鄙!越像个寒族!
反而是你飘逸洒脱,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疯疯癫癫,办公室里找不见你这个人,即使找见了,你也是说一些之乎者也,不着边际的话,别人会认为你“雅”的不要不要的!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同事跟你说:“诶!这个季度的报表是不是该做出来了?”
而你却看着窗外,莫名其妙的来上一句:“诶呀,天边的云彩怎么多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这个时候,同事们就会给你竖起大拇指,认为你真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拥有着高雅、芳香、和美好情操的人!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历任骑曹参军,大司马参军,每天蓬头散发,疯疯癫癫,你根本找不见他人,官却越做越大!
在这种环境下,陶渊明干了一年就“雅”过敏了,干脆辞职!
结果他一辞职回家,系统提示:由于你不屑于做粗鄙之事,高雅值提升100分!
结果,他又被邀请做主薄了,相当于从副处升为准副厅的市委秘书长了!
将来有极大的概率从正处升为副厅。
然而陶渊明同志实在不愿意被系统绑架,想了想,还是没去!
他这一生都是在出仕和归隐中横跳。
实际上,陶渊明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有着一番想报效国家的渴望。
他在《拟古》里就写过: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又在《读《山海经》》中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他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但职场的系统设置,确实让他有些很挣扎!
到了34岁的时候,他又再次当官了,进了恒玄的幕府。
这恒玄可了不得,是当时读书人的偶像,认为他是能够实现东晋复兴的希望!
从这一点上能看得出来,这会儿的陶渊明还是很有进取心的!
然而很快陶渊明就发现,这个恒玄实际上是个阴谋家和影帝。
表面上为国为民,实际上是想自己当皇帝!
为了不给他做政治陪葬品,陶渊明利用母亲去世的借口奔丧回家,不伺候他了。
不久之后,刘裕平定了篡位的恒玄,恢复了东晋,陶渊明又燃起了希望,来刘裕的麾下做官了。
然而没过多久,刘裕逼迫晋恭帝禅让,自己又当了皇帝,国号为宋!
天下虽然变了,但是南北朝的反套路系统依旧如故!
陶渊明在刘裕的幕府里做了一段时间参军,又转到了刘敬宣的幕府,之后就任了彭泽县的县令,只干了八十多天,就留下了一篇千古不朽的《归去来兮辞》后,彻底跟职场“88”!回到了浔阳老家,彻底隐居了起来。
直到公元427年去世,他都没有再出来为官。
在这期间,不管自己多穷,也不管是谁来请他,他都不再做出来官了。
在梁代萧统写的《陶渊明传》中记载,元嘉三年,也就是陶渊明去世的前一年,江洲刺史檀道济带着酒和肉去看望又穷又饿,营养严重不良的陶渊明,说:“聪明人遇见世道好的时候就当官,遇到世道不好的时候,就归隐,现在天下太平,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陶渊明则是解释:“我哪能跟那些聪明人比呢,我是实在没有能力呀!”
当然,这是他谦虚的说法,真正的原因是,他清楚明白了自己这一生应该怎么活?
陶渊明的这个回答,也把他和中国历史上一大批的假隐士给区分了开来!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士大夫们喜欢把“隐”当成一种政治资本,待价而沽,想模仿姜太公,等待着能够赏识他,理解他的君王出现,并且形成了一种很虚伪,很装的社会风气。
陶渊明跟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十几年的官宦生涯,四回辞职的经历,也让他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都变得更加的成熟也得到了升华,归隐之后,他也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峰期!
那么陶渊明认为,人应该怎么活呢?
又该如何看待他不被很多人理解,甚至觉得他“低情商”的做法呢?
毕竟好汉不吃眼前亏么!感觉他有些做法太不正常了!
精神病临床治疗上有一个观点:正常人在精神病的眼里,其实是不正常的。
到底谁看得更清楚,更明白?这个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说。
陶渊明有一首《形影神》的诗,对人生进行了三个角度的剖析。
形,影,神,代表着人的三个层面。
形,也就是我们的肉体层面,即自然人的方面。
影,也就是我们的社会人的层面。
神,代表的则是人的灵性层面。
自然人层面很好理解,食色性也么。
怎么做自己呢?陶渊明的态度很明确,人生苦短,不如喝酒!
跟他同时代的东晋皇帝司马曜也是这个看法。
司马曜有一天看见了一道流星,端起一杯酒对流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人生苦短,该享受就享受,别为难自己,做快乐的自我。
可是,快乐归快乐,人生也是应该有一点意义的,这就涉及到了“影”的层面,即社会人的层面。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么多科学家的成果,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
这都是在体现一个社会人的价值。
生命是会消失的,可一旦做了有意义的事,让这个世界发生了一点点的改变,那么你的人生也就有了价值。
其实也不用说太崇高的理想和抱负。
落实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
这也是陶渊明出仕为官的初心。
再说到“神”的方面。
喝酒固然快乐,留下好名声固然有意义,但人死之后,一切都没有了,尘归尘,土归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呢?
不如把自己放到宇宙自然里,去共情宇宙自然的规律,活着就该自然而然,不要去强求什么东西,也不必胡思乱想。
所谓做自己,就是做宇宙里的自己,做大自然的自己。
这就有点儿像庄子妻子死后,他鼓盆而歌,不被周围人所理解。
但庄子却认为,妻子来自于大自然,现在又回归于大自然,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应该为她感到高兴,而又何必愚蠢的悲伤呢?
在宇宙和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享受自己的生命,不欢喜也不害怕,该来就来,该走就走,没必要去想来想去,顾虑太多!
就像他诗中所写: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所以,陶渊明这一生,喝了一辈子的酒,青年和中年,为了社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然后辞官归隐,去做真正的自己,自由的自己,这才是他的心中所想。
他对所谓肉体享乐还有追求功名,采取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不刻意,不强求,不受世俗约束,能行就行,不行就拉倒。
就像他特别爱喝酒,尤其是喜欢喝菊花泡酒,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酒喝。
于是,陶渊明就拿着一朵菊花,在家门口等着,要是有好友来送酒,就好好的喝上一回,没有人来送,他也无所谓。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随缘!
可如果要是为了迎合别人,为了满足别人的心意或者面子,去做一些事,他就觉得没必要了。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并不是清高,好面子,而是真的觉得没必要!
陈寅恪先生就把陶渊明的人生态度评价为“新自然主义”,有庄子的深刻印影响,也有儒家和佛教的元素在里面。
我们现代人往往依赖于某种存在,比如父母,伴侣,体制,公司,学历,婚姻等等。
通过这些事物来承担自己。
而陶渊明则是有非常大的勇气,他自己承担自己。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过一本小说叫《悉达多》。
里面讲悉达多和好友乔文去见佛陀,乔文马上留下了,决定跟着佛陀修行。
而悉达多则表示,我不否认你的伟大,你的成就是通过你自己的体验去觉悟的,而我也该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觉悟,人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就等同于,我的思想不需要别人来说教,我自己承担我自己的思想,我自己去感悟我自己的人生。
别人的成功有别人的经验,自己的感悟和心得才是最真实的!
这和《庄子.天道》中那个做车轮的扁的思想不谋而合,很多真正的东西,你听别人是听不全,即使父亲教儿子,也无法真正的教会,只有自己去领悟和摸索。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可靠的事,学历可能会贬值,公司可能会倒闭,即使在体制内也可能面临裁员,有才如孔子也会怀才不遇,有德如颜回也一生不幸,别人的赏识和爱恋也不足以依赖,因为人心总是善变的。
既然世间一切都靠不住,那靠什么呢?
只能靠自己的心态!
时运来时,固然可喜,时运背时也不要抱怨。
人心若能广大无垠,则不为喜怒所羁绊,也不为外物所烦恼。
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达到了陶渊明所说的“纵浪大化中”的“神”的境界了。
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该与不该,看透了本质后,不把自己交给某种教条,而是把自己交给自然,交给宇宙,然后自己承担自己,自己享受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他是一个纯净的人,一个真正坚持做自己的人,他的这种坚持,和屈原的忠贞爱国,还有曹操不在乎他人议论的真性情一样难能可贵!
这才是这位田园大诗人真正伟大和可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