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产生蝴蝶效应是巨大的。甚至小事情引发的连锁反应让人感到惊讶,比如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发生在1951年的一起盗窃案。其实盗窃案本来是小事儿,但是这件事儿,最终事态不断升级,还惊动了主席。
而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任何人都没想到。
1、王清的决定事情发生在1951年3月。当时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局势不敢乐观:一方面,半岛战场的战争处于艰苦阶段,与此同时,国内还存在大量的土匪武装以及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在这个背景下,武汉警察部门在武汉某医院逮捕了两个潜伏特务。这两个潜伏特务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医院总务科的科长和出纳。随后军方派遣了一个叫王清的军代表负责管理医院。因为总务科长和出纳被抓,所以王清接收财务钥匙以后,打算把钥匙移交给会计主任。但是会计主任表示:现在这个钥匙还是军代表保管为好,于是王清接收了钥匙。
王清来自军队,经历过战争年代,早在八路军时代,王清就参加了我军。因此王清也算是革命功臣了。本来王清没什么欲望。但是到了武汉这样的城市以后,王清的心态出现了变化:大城市多姿多彩,但是需要金钱灌溉。但是王清一个月的工资有限,很多东西是买不起的。所以王清拿到钥匙以后,突然有了个想法:那就是自己可以重新配一套会计钥匙,这样可以偷摸拿医院的部分财物供自己花费。于是王清偷摸这样做了。之后几天,王清把原先的钥匙移交给了会计主任——因为此时金库已经完成了清点。
不过,虽然王清有了钥匙,但是下手还是问题:毕竟总务科的门是锁着的,自己可没有总务科大门的钥匙。碰巧1951年4月的这天,王清偶然发现这天总务科的门没有锁,于是趁机盗窃了一笔钱,然后带回办公室。
2、王清的一念之差王清是军人出身,肯定不是胆小鬼。但是,胆大和做贼是两个概念。当兵打仗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而且还有荣耀,所以王清会觉得自己很勇敢。但是王清此时的行为是盗窃,而且一旦东窗事发,自己必然身败名裂还得被追究刑事问题。因此王清把钱偷到手以后就后悔了:自己图啥?自己清白了一辈子,怎么就一念之差……
其实小编觉得,很多初犯的罪犯,都有这样的心态。要不怎么有那种说法,叫“冲动是魔鬼”?此时王清打算把钱还回去,但是王清偷摸一看,总务科那屋已经有人回来了,此时还钱已经不现实了。
因此王清把偷来的钱放在了过道里,希望有人发现能及时通知医院的管理部门。而之后不一会儿,医院有个叫纪凯夫的人发现了王清放在过道里的钱(这笔钱装在一个包袱里,包袱外还有点别的钱,目的是为了引起人的注意),于是报告给了王清。王清于是借故带着纪凯夫联系总务科,同时把情况报告给当地公安。
当地公安通过调查,得知这属于“犯罪中止”——就是钱虽然丢了,但最终结果是没丢,所以公安没打算继续深究这件事。因此当时多数人都觉得,这件事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最起码王清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不曾想,几乎所有人都想错了。
3、纪凯夫两次被捕不过,两天后,警方逮捕了纪凯夫。理由是纪凯夫有亲戚是特务,所以不排除纪凯夫贼喊捉贼。但当时也是具备刑侦技术的,所以如果让证据说话,王清的嫌疑要更大一些。但是纪凯夫毕竟有特务亲戚,所以警方逮捕的是纪凯夫。
而医院的医务科长不认同这个结果,所以向中南局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最终中南局经过研究,让医院担保纪凯夫,这样纪凯夫就得到了保释。
其实有时候,职场斗争这玩意很有意思。本来这事儿其实很清楚,但是当时卫生局有个副局长觉得这个事情可以拿来做文章。于是这个副局长找到副市长,认为是纪凯夫陷害革命干部王清。于是副市长指令警方再度逮捕纪凯夫。就这样,很简单的一个事儿,开始反复起来。而中南局部分干部也因这件事儿被视为包庇特务、陷害革命干部。同时,对纪凯夫还严刑拷打。
中南局于是向上级申请,而后成立联合调查组,之后通过将近一个月的调查,最终确定了是王清陷害纪凯夫。这件事也惊动了中央。主席也得知了这个事情。于是主席要求:武汉那个副市长的党籍,应当开除。
最终王清被判有期徒刑六年,卫生局的副局长被判了两年,而副市长则是有期徒刑九个月。
事情似乎到此为止。但是并没有。
4、结语1966年,中国进入了特殊十年,局势混乱。于是有人打算那纪凯夫事件做文章。不过遭到了压制。甚至在1980年代,还是有人打算利用纪凯夫案来做文章。直到1987年,纪凯夫案才再度得到高层的指示:那就是不能翻案。就这样,发生在1951年的纪凯夫事件,在1987年才宣告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