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销毁,谷歌用时15年打造的“隐瞒文化”曝光

鱼哥讲故事 2024-11-21 10:48:49

在全球企业中,有哪些的话题能在瞬间点燃人们的讨论热情?最近,《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掀起了关于谷歌内部“隐瞒文化”的轩然大波。作为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以其无与伦比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创新著称,但随着反垄断诉讼的不断涌现,谷歌的管理策略尤其是在信息处理上的做法成为了众矢之的。

文章揭开了一个神秘的面纱:谷歌多年来所打造的隐瞒文化。这种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氛围,信息和决策变得更加隐蔽,外部审查和法律风险被尽可能地规避。目的是什么?大概是为了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稳住脚跟。当年,因为与雅虎达成的一项广告交易,谷歌面临反垄断审查。这成为了公司决定开始销毁信息、调整通讯策略的开端。

一份由谷歌高管发送的机密备忘录总结道:“信息交流是有益的,但也要防范监管机构的审查。”这句话或许代表了谷歌在过去十五年所坚持的政策:在信息的透明化与法律风险之间,谷歌选择了后者的底线。

这是一个尴尬的悖论:一边是存储全球信息的能力,一边是尽量抹去自己数据的公司政策。谷歌的这些举措,包括员工间的即时通讯被设置为“不记录聊天内容”、抹去不当用词,甚至是利用“律师-客户特权”来掩盖文件等,无不显示出它在降低法律风险上的用心。然而,结果如何呢?很多员工因此疏于保存关键文档,许多证据可能永远消失。

法律专家指出,即便是其他企业也有类似做法,这种规模的记录消失在谷歌这里却显得尤其刺眼。依靠对文件的极度甄别或删除,谷歌避免了不少因信息透明而招致的法律困扰,这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它不愿展现的另一面。

针对谷歌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其中最严厉的莫过于正在审理这些案件的法官。在Epic Games起诉谷歌的垄断案中,法官詹姆斯·多纳托直指谷歌存在“根深蒂固的压制证据”文化,这已成为谷歌的惯例。这样的批评不仅是对谷歌具体行为的否定,更是对一种企业文化道德的质疑。

尽管谷歌在声明中表示对储存义务的重视并做出回应,但它的“清理”痴迷仍引起了法律学者的质疑。“这种策略看似缜密,实则让人感到谷歌有种欺骗行为,”贡萨加大学教授阿涅日卡·麦克皮克如是说。为什么要拼命销毁信息?这是否说明谷歌心里有鬼?

谷歌作为信息时代的引领者之一,其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上的,还有管理文化和企业伦理上的。随着反垄断诉讼的推进,谷歌是否会改变策略,从一种隐瞒文化向信息透明化迈进?这些是我们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信息透明化被越来越多消费者和法律体系所推崇的今天,谷歌和其他科技巨头都面临着同样的抉择:是继续在法律的边缘试探,还是选择向透明、开放转型?企业不仅仅是盈利的机器,更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谷歌的未来走向如何,或许也将在这些重大决策中找到答案。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围绕信息文化的争论已然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我们期待看到,制度创新、法律监管与企业责任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走向结合。它们共同塑造着信息时代的未来,也引领着社会进一步思索关于自由与责任的命题。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