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万万没想到,期待值拉满的续作《白夜破晓》一播出来,哎呦喂,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就感觉之前那份满心的期待,一下子被摔得稀巴烂,啥也不剩了。
盼了七年,等来个啥玩意儿?咱就说这《白夜破晓》,开播前那宣传做得,再加上《白夜追凶》的光环加持,可把咱观众的胃口吊得高高的。大家都想着,等了七年了呀,这回肯定能再看到一部神作,继续跟着剧情烧脑推理,感受那种心跳加速的刺激。结果呢,剧一播,越看越不对劲。
一开始还想着,说不定后面会渐入佳境呢,就硬着头皮接着看。可看到最后,好家伙,之前的期待全没了,只剩下一肚子的气。网上大家对这剧的评价也是五花八门,不过多数人都在吐槽,说等了这么久,简直是白等了,这心情啊,就跟吃了苍蝇似的,别提多难受了。
这叙事,咋就这么拖拖拉拉的?咱都知道,悬疑剧的关键就在叙事上,得把故事讲得紧凑、有悬念,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可《白夜破晓》在这方面,真的是太差劲了。就说开头讲兄弟隔阂那事儿吧,本来这是个挺好的切入点,可以展开很多精彩剧情的。
结果呢,剧组倒好,用了整整 4 集来讲这一件事儿,还穿插些什么诈尸的兄弟案来缓和,可这一缓和,直接把节奏给拖慢了,变得又臭又长。人物没塑造好,案件的悬疑感也没出来,看得人那叫一个着急上火啊。再看看人家《白夜追凶》,那叙事节奏多带劲啊。主线清晰明了,支线也丰富,还能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就拿车震杀手案来说吧,各种情节设置得恰到好处,尸体出现在灭门惨案现场、视频资料流转,最后凶手和主线核心事件又紧密交织,整个故事就像一个严丝合缝的拼图,观众跟着推理,那感觉就像自己是侦探似的,可过瘾了。再说说案件推理这块儿,悬疑剧要是没了严谨的推理,那还叫悬疑剧吗?
《白夜破晓》里的四月连环杀人案,警察破案那叫一个乱套。先是盲目抓错人,然后没头没脑地换调查方向,最后凶手咋现身的?就因为关队站人家店铺前,凶手拔刀就砍,这哪有啥推理可言啊,纯粹是瞎糊弄事儿嘛。
反观《白夜追凶》的第一案连环杀人案,那推理过程才叫精彩呢。根据尸体细节、犯罪现场痕迹啥的,一环扣一环地推断出凶手,这才是悬疑剧该有的样子呀,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心里直佩服编剧的功底。
核心设定没了,味儿都变了!《白夜追凶》里那个白夜更替的双雄设定,大家还记得吧?哥哥关宏峰白天查案,弟弟关宏宇晚上行动,两人还互换身份,时刻得提防被发现,这设定多刺激啊,一下子就把剧情的紧张感和戏剧性给拉满了。兄弟俩为了瞒住这事儿,又是划刀疤,又是同步受伤的,看得观众的心都揪起来了。
可到了《白夜破晓》里呢,这设定咋就没了呢?弟弟倒好,跟放弃伪装了似的,又是犯低级错误,又是毫不顾忌地暴露身份。身边的人也跟开了挂似的,一下子就能发现这事儿。新加入的那个法医,还一个劲儿挑刺儿,老给特写强调他的发现,看得人直皱眉头。
这剧没了这核心设定,就像炒菜没放盐,一点儿味道都没有了,原本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和对人物命运的揪心感,全没了。
人物塑造得也太单薄了吧!咱看剧,除了看剧情,人物也是很重要的呀。《白夜追凶》里的人物塑造那是相当到位,不管主角配角,都有血有肉的,通过挖掘犯罪动机啥的,把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就说那个外卖员,因为付不起医疗费犯罪,还有王志革,被威胁后犯罪,这些人物的故事让人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感觉就像真的认识这些人一样。
可《白夜破晓》呢,就光盯着侦探抓住罪犯那一瞬间的快感了,把罪犯和受害者都当成了工具人。
就拿贩卖儿童案来说吧,受害者就一笔带过当案件起因,罪犯也是匆匆写一下被捕情况,根本没啥情感深度和个性。
四月连环杀人案里的凶手,杀人动机也说得简单粗暴,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观众哪能跟他们产生共鸣啊,就感觉隔着一层,没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剧看着就不带劲。
国产悬疑剧,以后可咋整?《白夜破晓》这次可算是给国产悬疑剧敲了个警钟啊。它让我们明白,一部好的悬疑剧,光靠前期热度和观众期待可不行,得在剧本创作、叙事手法、核心设定、人物塑造这些方面都下足功夫才行。
现在观众对悬疑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刺激和表面的悬疑氛围,都盼着能看到深入的人性剖析、严谨的推理过程和丰满的人物形象。
国产悬疑剧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得回归本质,把质量搞上去。
编剧得好好琢磨叙事,别再弄那些拖沓松散的故事了,学学人家优秀作品的技巧,把悬念设好,情节节奏把握好,主线支线交织好,让观众既能享受紧张刺激,又能体验推理乐趣。核心设定也得重视起来,要有创新,还得能延续下去,别像《白夜破晓》似的,把特色给弄丢了。
人物塑造更是关键,要把人物内心挖深挖透,让他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这样观众才能产生共鸣,剧才好看。总之呢,《白夜破晓》虽然让我们失望了,但也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咱还是盼着以后能有多一些像《白夜追凶》那样的好国产悬疑剧出现,满足咱们的观剧需求,让咱能痛痛快快地追剧。老铁们,你们看《白夜破晓》的时候,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呢?快来评论区聊聊吧,咱一起说说这国产悬疑剧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