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强强联合”的跨校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备受关注。这种模式让学生在考入一个专业的同时,能够在两所大学上课,掌握两个专业的知识,从而大大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跨校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校将联合实施“法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自2025级开始招生,拟每年每项目各招生30人。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法学+英语
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设置的“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高端涉外法治人才。
该项目于2021年开始招生,实行特殊的培养方案,分别在两校完成主要的法学和英语课程教学任务,采用“1+1+1+1”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符合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联合学士学位。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新闻与传播+西班牙语
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共同承办,自2022年起开始联合培养。
两校分别按照招生规模向考生公布拟招收专业及人数,由各自学校负责具体招生,共同制定联合学位实施方案和培养方案。项目基本学制四年,采用“1+1+1+1”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联合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达到学籍所在学校的毕业要求,由学籍所在学校颁发毕业证书,联合学士学位和联合培养单位在学士学位证书上予以注明。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项目依托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顶尖教学和科研平台,以“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生物设计制造和精准医疗”为主要方向。
采用“1+1+2”培养模式,分别在两校完成教学任务。如北京理工大学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学生第一学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学习,第二学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第三和第四学年返回北京理工大学学习。对达到联合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且符合北京理工大学学位授予标准的学生,由北京理工大学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中国农业大学在学士学位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石油工程+阿拉伯语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申报的“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于2023年获批。
项目培养模式为“双校区+国际交流”模式,学制为4年。学生第1-2学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石油工程专业相关必修课程;第3-5学期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阿拉伯语专业必修课;第6学期赴阿联酋实习,近距离接触一流的国际油气合作公司;第7-8学期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双方互派教师进行授课。学位证书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颁发,联合培养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在证书上予以注明,不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创意+人工智能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23年起,与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展联合学士学位培养,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科技优势和北京电影学院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建设以“数字创意+人工智能”为专业特色,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宽口径计算机类专业。
专业注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熟悉数字内容的制作技术,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金融科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项目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科的专业优势,采用“新工科+新文科”的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具有扎实数学基础、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前沿计算方法、先进平台技术,熟悉金融实务操作,能够以学科交叉方式提出现代金融科技领域关键问题并具备系统性组织实施能力,能够在数字金融领域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型、创新型领军人才。
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西南财经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的“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学士学位项目,2020年首次面向全国通过高考招生。
“1+1+1+1”培养模式:双方学生第一学年在学籍所在学校学习,第二学年集中在电子科技大学学习,第三学年集中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第四学年回学籍所在学校学习。
“新商科+新工科”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涵盖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设计金融与计算机深度融合的复合性课程,充分发挥两校在金融学科、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的科研优势,体现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经济学、数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中国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会计学+计算机会计学+金融科技
北京邮电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3个“联合培养”专业,分别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会计学+计算机、会计学+金融科技。该项目致力于培养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法语
由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和北京语言大学“法语”专业共同承担。两个专业均入选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项目实行“1+2+0.5+0.5”和“跨校+国际交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优复合、双校培养、多元就业的培养特色,培养适应全球科技发展需求、化工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处理法语相关国际事务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端涉外化工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开办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结合两校各自的优势特色,培养医工人才。
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天津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联合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为学生量身定制临床+产业+海外三导师。
以北京为例,2024年新增了哪些联合培养项目?
近几年,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学士学位项目,下面是2024年北京市新增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名单↓
关于联合培养项目需了解:
各大高校推出的联合培养项目,一般都旨在对“新工科”“新文科”等领域复合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对于联合培养项目,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明确选考要求各大高校联合培养专业不同学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不同,部分专业还会对考生的语种提出限制。考生在报考时,要留意招生专业目录的要求。
关注培养模式各校联合培养模式不同,考生在报考时要关注,培养期间各学年学习校方地点、是否有国外学习培养要求等信息,便于更好规划本科学习。
深造培养情况能否获得保研资格是考生选择联合培养专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目前,部分高校明确学生在通过学校的考核后,可以获得保研资格。考生在报考前,可以提前了解所选专业在保研与深造方面的要求。
这些专业是否适合报考?学生在选择时,要多方考量,仔细阅读招生简章,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此类专业学习内容多、涉及领域广、学习难度高,需要学生静下心来深入学习。
目前“联合培养”专业还不是很多,如果学生的分数有适合的“联合培养”专业可以报,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