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关键是你要有改变的勇气(下)

娱乐当下说 2023-03-11 14:39:57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了什么是幸福和为什么我们不幸?那么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结合《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我总结了下面四点。

●不再寻求他人认可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到:“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而所谓“自由”就是不再寻求他人认可。

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讲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生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不再寻求他人认可,也就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自由的生活。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不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我们为自己而活。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尼采在给他妹妹的信中写道:“如果你想追求灵魂的安宁与快乐,那么请相信,如果你想献身真理,就去探寻。”

我们可以构建自己的生活蓝图,寻找自己想过的人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学会给人生做减法

人世间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如何学会给人生做减法,摆脱人际关系的苦恼,阿德勒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针对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他提出了“课题分离”。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孩子学不学习,这原本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后果可能是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相反,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父母可以提供帮助,但绝不可以指手画脚。

马克·李维在《偷影子的人》中说到:“你不能干涉别人的人生,就算是为了对方好。这是他的人生,只有他一个人能决定他的人生。你必须顺应事实,放手成长,你没有必要医治好在成长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每个人,即使你成为最顶尖的医生,也做不到这样。”

即使父母真的是为了孩子好,也不能随意干涉孩子的人生,因为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切人际关系问题,都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接纳自我

阿德勒说:“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予了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们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比如我的身高,我的出生等;而是去关注“可以改变的”,比如提高我的学识和素养,努力让心胸变得更宽阔等,这就是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就是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接受不能改变的事物。

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到:“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也就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我们都活在自己主观营造的世界之中。

接纳自我,也就意味着不与任何人竞争,也没有必要拿自己和别人相比较,只要自己是在不断进步就好。我们要做的是超越自己。

●活在当下

哈佛校训这样说到:“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 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

我们没必要去纠结过去和关注未来。实际上,过去和未来并不存在。

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回不去也无法改变,未来是将来时我们谁都也无法预测。只有“现在”是我们可以把握住的,对我们来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爱默生说:“你若是爱千古,你应该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日还是不实在;你能确有把握的,只有今日的现在。”

如果你有什么想做的,就马上行动。不要每天只是在想“我真正想做的是这个事情,等时机成熟我就去做”,这只是你拖延自己人生的一种借口罢了。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以上四点我认为是获得幸福最重要的四点建议。但是获得幸福最关键的是在于你自己,你要有改变自己的勇气。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