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珍:21岁嫁给刘少奇,32岁在雨花台英勇牺牲,三个子女皆成才

静待花开时候 2024-12-17 14:56:45

唯有壮志多牺牲,敢叫日月换新天。

新中国的成立,正是有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这其中既有我们所熟知的叶挺、左权等英勇先辈,也有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烈士,诸如杨开慧、赵一曼以及15岁的刘胡兰等。

她们有的牺牲在战场上,也有的倒在了早期的革命斗争中;她们之中有的是革命领导人的妻子,也有的只是最普通的战士。

而除了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外,刘少奇的夫人何宝珍,也为革命英勇牺牲了。

21岁时,何宝珍和刘少奇携手进入婚姻殿堂;32岁时,何宝珍英勇就义,血溅雨花台,和丈夫阴阳相隔。

1958年9月,在新中国成立快10年之际,已经60岁的刘少奇,带着万千感慨的心情踏入了南京。

即使行程比较紧张,刘少奇还是专门抽出时间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进行凭吊,在这里长眠的众多先烈中,就有他曾经的妻子——何宝珍。

“为了革命的胜利,无数的革命先烈牺牲在这里,何宝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

此时距离何宝珍牺牲已经过去了24年,但在刘少奇的心中,她依然还是那个有着大无畏精神的巾帼英雄。

那么何宝珍当年是因何而牺牲的呢?她和刘少奇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一段感情呢?

年少壮志

刘少奇曾评价何宝珍为:

“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细看何宝珍的一生,也的确担得起这句赞誉。

1902年,何宝珍出生在湖南省道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如同每一个贫苦孩子一样,幼年的她也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甚至被父母送给了当地的一家地主做童养媳。

那个时代的童养媳,其实和仆人没什么分别,何宝珍来到地主家后,便成了府上小姐的伴读,这也让她有了读书明理的机会。

由于勤奋上进且聪明伶俐,何宝珍很受学校老师的欢迎,还在1914年进入了县女子小学读书。

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何宝珍便是如此,她的聪慧和努力就是她身上难以掩盖的光芒,最终也必定大放异彩。

事实证明,何宝珍这块黄金没有被埋没,一位亲戚看出了她的读书天赋,随即主动出钱资助她继续读书。

1918年,16岁的何宝珍考上了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苦读多年的她,不仅打开了人生的视野,更看到了童养媳这等封建习俗的可怕与罪恶,在亲戚的帮助下,何宝珍毅然决然地解除了这段不平等的压迫关系。

在校读书期间,何宝珍接触到了大量的进步思想和新式教育,湖南又是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何宝珍自然而然的被卷进了革命的浪潮之中。

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将她的爱国之情推向了高潮,她同无数个进步青年一样,在学校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组织同学上街游行、演讲,高举爱国主义旗号,为救亡图存运动高声呐喊。

此时的何宝珍,早就不是童年寄人篱下的弱者,而是成为了湘南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的组织者之一。

1922年,何宝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步步朝着革命走去,但她的这些举动明显不符合当时校方的立场,因此她在同年9月被校方开除,理由是纠集学生闹事。

何宝珍的求学之路中道崩殂,但她的革命道路却正式开始了。

鉴于她的遭遇,党组织经过商量,最终决定让她前往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在那里她结识了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妻俩,并得到了他们的盛情接待,不仅安排她住在这里,还让何宝珍能够免费到湖南自修大学学习,这让她受宠若惊。

和毛杨夫妇生活在一起时,何宝珍得到了很多照顾,不光是生活上的关照,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引领,毛泽东经常给她推荐各种进步书籍,也常常和她畅谈时局发展,无一不让何宝珍受益匪浅。

1922年10月,何宝珍被分配到安源工作,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任教员,同时也兼职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

此时的她还不知道,一段良缘就这么不期而至了。

女党员之杰出者

值得一提的是,何宝珍在1922年不但结识了毛杨夫妇,还和未来的伴侣产生了命定的交集。

当时刘少奇从苏联回来,陈独秀安排他去长沙,到毛泽东那里接任务,毛、刘二人由此相识,他也因此认识了和毛泽东、杨开慧住在一起的何宝珍。

彼时刘少奇才24岁,何宝珍20岁,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彼此又有着共同的理想抱负,产生好感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对刘少奇来说,何宝珍是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女孩,她既有年轻姑娘的秀丽婉约,又有着革命战士般的坚定英气,很难不让人心动。

随后他与何宝珍都在安源工作,刘少奇更是同李立三一起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所谓日久生情,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中,何宝珍和刘少奇都越走越近,最后在毛杨夫妇的撮合下,两人彻底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走到了一起。

1923年,何宝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和刘少奇缔结婚姻,在一众革命同志的见证下,21岁的何宝珍和25岁的刘少奇,许下了并肩作战、携手终生的誓言。

然而何宝珍的命运与杨开慧何其相似?从初登场时的意气风发,到灵魂伴侣的心心相印,最终洒下了英勇牺牲的热血。

婚后二人琴瑟和鸣,何宝珍紧随丈夫的脚步,先后辗转多地从事革命活动,就连孩子都被迫送给了别人抚养。

1925年,根据组织上的安排,何宝珍需要离开工作了2年之久的安源,和刘少奇一起前往广州,开展新的革命工作。

也就是从这时起,她开始了四海为家的生活,期间他们生了两儿一女,由于革命工作充满了危险,导致何宝珍不得不把长子和女儿交给旁人抚养,至于幼子刘允若实在太小,于是何宝珍就把他留在了身边。

1932年冬,刘少奇前往中央苏区进行工作,而党组织经过商讨,决定让何宝珍按兵不动,依然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当时何宝珍担任全国互济总会的领导及营救部部长,主要负责的就是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为此她化名为王芬芳,用教师身份作掩护,从而展开营救行动。

那时的刘少奇与何宝珍都没想到,这一次的分别竟然成了永远。

虽然有身份打掩护,但她长期在刀尖上行走,就注定了要和反动派正面交锋,频繁的营救活动让她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

1933年3月,何宝珍不幸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关押进了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好在被抓前,她就将孩子交给了房东太太,得以逃过一劫,也让何宝珍再无顾忌。

国民党反动派对她展开了残酷的审讯,但何宝珍也是有备而来,咬死了自己就是一个小学老师,压根就不知道犯了什么事。

无论敌人如何逼问,何宝珍始终抵死不认,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敌人也对她无可奈何,只能先将她关起来。

但何宝珍并没有因此感到绝望,而是和狱中关押的同志们一起,继续与敌人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甚至还会利用难得的放风时间,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励狱友,振作精神。

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1934年,一位互济会的女干部被抓下狱,因为抵抗不住敌人的严刑拷打,为求活命竟然叛变了革命,还出卖了何宝珍的真实身份。

这一出意外之喜,当即让敌人如获至宝,对何宝珍又一次展开了残酷的审讯。

但不管是糖衣炮弹下的诱惑,还是严刑峻法后的威逼,何宝珍始终闭口不言,坚决不交代一丝一毫的内情。

面对凶残的敌人,何宝珍始终只有一句话:

“要口供,没有!要命,有一条!革命者是杀不死的!”

恼羞成怒的敌人看出了她的视死如归,随即下令将她处死,声称要给共产党人一点颜色看看。

1934年秋,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2岁。

消息传出后,刘少奇悲痛不已,妻子为了革命而牺牲,三个孩子也不知所踪,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他,在当下除了悲伤,竟然无力去为逝去的爱人做些什么,何其哀痛?

为了革命、为了信仰,何宝珍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无怪乎刘少奇称她是:

“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

她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杰出党员。

子承母志

何宝珍的牺牲,令无数革命同志惋惜不已,周恩来更是强调不能让牺牲的烈士后代下落不明,在他的帮助下,小儿子刘允若在8年后回到了刘少奇的身边。

与此同时,长子刘允斌和女儿刘爱琴也都回到了父亲身边,等三个孩子长大后,也都前往苏联留学,一个个全成长为了国家栋梁,为国家建设作贡献。

其中长子刘允斌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投身核导弹研究,成为国内年轻的核化学专家之一;弟弟刘允若也不遑多让,是国内的一名导弹专家。

而女儿刘爱琴,则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等职。

何宝珍的三个孩子全都继承了她的优秀基因,不仅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还全都实现了个人价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何宝珍虽然英年早逝,但她的精神却代代相传,永不磨灭,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