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军机关取消额外补助,政委压力不小,向上级提实际情况,被采纳

从阳化石 2024-10-19 03:40:58

八十年代初,军队进行多次改革,关系到全军官兵切身利益的,应该是工资制度。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很多干部的职务晋升了,工资却没动,这导致团以下干部生活困难,工作不安心。例如,有些干部职务已经是军职,却拿过去团职工资;团职拿连、排工资,这样的现象很多。

自1955年部队实行薪金制后,此后10年里,3次降低军队薪金。1965年后,军队不再按照军级发工资,而是统一按照地方,实行行政级别工资制度。此后,干部是提职不提级,生活出现困难。

最后改革后实行的薪金制度,按照低标准的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相结合的制度,使得干部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几十块钱是有的。

按照如今的消费来说,几十块钱也就一顿饭日常便饭而已。要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很多工人的工资也就几十元。可以说涨上去的工资,甚至等于一个工人月工资了。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是个现代化的实现,国防预算并不高,甚至还被压缩了。目的就是先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裕起来。

为了解决部队经费问题,在八十年代也采取了军队经商的办法。在实践中也是知道,弊大于利,会滋生腐败,影响战斗力,军队就是要吃“皇粮”才行。但是国力有限,既要发展地方经济,又要军队建设,只能优先排序。

在八十年代,军队很多单位随着改革开放而投入搞生产经营。

以驻厦门83军部队为例,主要搞劳务工程,军部和一个师各组建一个土建工程队,各赚五六十万,利用厦门特区优势,又成立公司,经营家电,挣200多万;还有把部队的一些土地出租等。

后来,上级下达指示,军以下单位不准经商。挣钱了,可以用于各项经费支出。

如果军以下不让经商,军以下各级部队经费从哪来,而且自身已经不具备创造能力,上级也缺乏经费。军政委宋清渭说,一个团一年经费没有十万八万不行,一个师没有二三十万不行,一个军部没有三五十万不行。如今看这些钱不多,可八十年代都是巨款。

过去83军机关给每个干部补助4块钱,但没有经费,怎么发放呢?只能是停掉,这引起机关干部的反响很大。对比驻特区的地方干部,人家可以拿到15元,部队4块,如今4块也要没了。有人说:过去领导给发补助,如今新班子不增加也就是算了,还取消。

对此,这问题显然不是军首长能解决的,军部首长唯一能解决的就是向上汇报部队的实际情况。

补助或许不是必须的,但部队车辆等后勤方面的需要是必须的。当时,过桥部队车辆也要给钱,钱从哪里来,来来往往的桥是必经之路,不给过不去。地方没有接到上级指示,无论什么车一路缴纳。这一年下来也是不少花费,在一次座谈会上,宋清渭向中央首长反映遇到的问题,他的反映也得到了上级的重视,专门下达一个文件,军队撤离不收过桥费等。

如今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部队从战士到干部到待遇,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