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的育儿博主、儿童心理学家都会告诉父母:
不能吼孩子。
以及,
吼完孩子后,要和孩子修复关系。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也看过、听过类似的话,并奉为真理。但是做不做、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家长的耐心和孩子的表现。
事实上,全世界的爸妈都会吼孩子,情绪上头、急火攻心的时候,什么爱啊、耐心啊,都抛去九霄云外了。
大人对孩子发火不可避免,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有失控的时候,这太正常了,我也会对孩子发火,但火发出去的瞬间,我会立刻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然后缓下来,加倍温柔好好说话,让孩子不害怕。
但我没办法要求别人(孩子爸爸或者其他什么人)和我一样,主动控制不去吼孩子,更不用说事后的安抚了。
现实是,这个世界不会所有人都对你温柔,难道我们会要求每个对我们不够温柔的人道歉,主动和我们修复关系吗?孩子们不是温室的花朵,我们也建不了一座温室。
都不用说在外边了,就在我们家里,我经常觉得队友发起火来真的很凶,他瞪孩子一眼,孩子都吓得不行,更别说吼了。
每次我和队友说起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说:你光说我,你也有凶的时候。
几乎是本能地,我就会为自己辩解,我不会让孩子感到害怕——我作为女性,凶起来天然地就没有他那种威慑力......
站在队友的角度:说不听,又不能打,还不能凶一下吗?凶一下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现阶段,孩子们偶尔还很皮,凶孩子在队友这儿几乎是无解的😵😵😵。
后来我就想,大人不凶、不吼孩子是大人需要努力的事(可能大人也不觉得他们凶),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一些应对被凶、被吼、被粗鲁对待的心态,既然风雨不可避免,不如学会面对风雨吧。
我想起有一次同事和我聊起她儿子刚“跨越了一个坎”:
她儿子的体育教练很凶、很爱吼,动作没做好,直接开吼,孩子刚开始在课上被吼几下,就吓得过来找妈妈(她儿子比酒酒还大一些,面对凶凶的教练还是会怕)。
有段时间孩子一提到上课,就哭、逃避,同事也纠结了很久要不要给孩子换个教练。
经历了一段难熬的磨合期,孩子慢慢明白了,“凶”只是教练的表达方式,教练就是那样的人,并不代表孩子不够好,现在孩子也不太怕教练了,被吼就被吼,境由心转(太棒了)!
与其期待别人不凶、不吼,凶了吼了后会道歉、修复(经常等不到),不如在一开始面对其他人的粗鲁对待时,就不接招、不给反应、也不内耗,自己做好自己就行了,我也经常和妞妞、酒酒说:
别人因为一件事愤怒或者烦躁到爆炸,这是别人的情绪,不应该成为你的,别人没有控制住情绪,需要一点时间冷静下来。
也许这件事是你做错了,那么学会应该怎么做就好,不用对其他人的情绪负责。
换一个场景,当别人对你说粗鲁的话、嘲笑,对你不友好,也是同理,那并不能说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人发火、凶孩子,能让孩子在这一刻照做,但孩子并不能真正理解大人的想法,要想得到孩子认同,一定是冷静下来后,再平静地沟通。
当我们聊起发火的话题时,孩子们也在一次一次地强化这个认知:
情绪和事情本身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事情我们可以再沟通,大人发火是大人的问题,大人情绪失控了,仅此而已。把事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为大人的情绪买单,大人的情绪也不应该伤害自己。
妞妞真的做得很好,现在再说到爸爸凶她,她每次都笑眯眯的,她不会觉得那是她自己的问题,她有她自己的方式,接受爸爸是这样的,但和我无关。
我曾经想过,教孩子们去和爸爸沟通,告诉爸爸不要对他们凶,他凶的样子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我说,“爸爸爱你,他会听的。”
结果妞妞说:no no no no~~我不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我不认为爸爸会听,只会让他发新的脾气。
好吧,她说得也有道理,我同意她的说法,在情绪上头的当下去沟通可能不是明智的,好像无论说什么,都很难说到发脾气的人的心坎上,只会让他们更生气。
妞甚至不接受我建议她等爸爸情绪平和时再和他沟通,她不想和爸爸聊这个,因为她根本不觉得是她的问题,她没错,那是爸爸的事😂(之前我还担心爸爸吼她会让她养成讨好型的人格,白担心了,这小妞心里想得可清楚)。
酒酒虽然还是会怕爸爸凶,但他知道凶只是爸爸生气、着急时的表达方式,爸爸并不是一直凶啊,平时他们还是很好很亲密的,凶并不会影响爸爸对他的爱,最多是被凶后,酒酒会跑来找妈妈要安慰。
△ 是爸爸最骄傲的小男孩
之前我看过一段话,大意是: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沟通的前提,在亲子关系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改变和孩子的说话方式,哪怕尽力去温和下来,一时半会也很难挽回和孩子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亲子关系很紧密,偶尔被吼、被凶(只要不带有侮辱性质)对亲子关系造成的伤害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可怕。
把情绪和事情分开,不把别人的情绪传到自己身上,要做到并不容易,需要经验积累...
酒酒的弱势,就是情绪很容易被外界影响,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评价。
他需要的不是学会反击,很多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一笑置之就行了,根本不用理会别人。
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追究、反击,我不希望孩子一天天的把能量消耗在那些地方,男孩子的纷争一天要发生百八十次。
他最需要学会的,还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别人的问题所干扰。
我和酒酒练习,我说:“要是别人对你说刻薄的话,你要怎么做呢?”
酒酒哈哈哈哈哈挤出一个笑容,“你太可笑了,然后就忽略他对吗?”
我说:“对了,就这样。如果别人对你不友好,说了难听的话,你不要这么生气,你生气他就得逞了。你就轻轻笑笑,你说的不是事实,我才不在乎你怎么看呢。忽略他就好了。他骂你,就想你生气,如果你都不理会,这样他继续骂你就没意思了,只会显得他很傻。”
他记住了,还教给别的小朋友,有一天我去接酒酒,游泳班上一个妈妈走过来说:你是Alex的妈妈吗?我想要谢谢你们家Alex,昨天帮助了我儿子。
她说,昨天孩子和他朋友闹别扭,有点小冲突。酒酒去安慰了他,还对他说,当有人对你说mean的话,你就对他笑笑,因为他说的不是事实。儿子回来就跟她分享,他觉得这个策略特别好,很有用。
酒酒知道告诉同学这个策略,这很好,但可能是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所以还能保持冷静,轮到别人对他粗鲁了,他就露馅了😂。
生活中他也时常会遇到一些不友好的事,酒酒因此觉得很受伤,回来讲得非常委屈,我也会不由自主地被带入孩子的情绪——关心则乱。
后来我会慢慢意识到,情绪是真实的,但事情可能并不是全貌。这些都是酒酒单方面的看法,可能另一个孩子讲的就是另一回事。
从家长的角度,我们也不需要事事都上纲上线,很多时候我们不下场,不知道全部真相。可以想像的是,小孩子间也很多事非,相互不理解,误解,调皮…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理解是常态。
虽然教孩子们要以什么心态去面对他人的不友好,但我们也一直和孩子强调:
如果你觉得自己处理不了,一定要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然后我们来决定我们是不是要继续去调查、处理这些事。
孩子要建设强大的内核,不被别人定义和干扰,家人和老师也要提供支持系统,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不被孩子的情绪带入,做好事后复盘和安抚。
最近酒酒在滑雪学校,去了一个年龄都比他大的组,他在之前的小组和同学们玩得很好。换到了大孩子组,酒酒说大孩子们不想和他玩,对他不友好。
△ 每天训练完回酒店都要抱着妹妹吸一会
孩子爸爸就去问教练了,教练说他注意到其他孩子谈话不理酒酒,但是同时也注意到酒酒也不是很友善。他今天已经跟大家谈话过了,之后会再次和孩子们强调要好好相处。
我们再跟酒酒聊,酒酒说大孩子不理他,笑他的雪板有两个洞,说他的是坏雪板,他不知道怎么辩解,所以也生气也凶了。
我们就跟酒酒解释,为什么他的雪板上有两个洞,是为了让雪板更轻。有时候别人笑你,只是因为他不了解。
我说你记得那天在排队上缆车的时候,旁边的大哥哥说你的雪板很酷吗?他说希望有一副和你一样的雪板。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你的雪板你自己觉得好用就👌了。
我说,如果你也粗鲁怼回去,发脾气,就把他人的“不了解”变成了自己的问题,所以教练也会发现,你对其他人也不友好,大人也不能站在你这边。
酒酒说:哦,所以他就把他的问题传给了我。
这么理解就对了。很多时候就是学会接受人与人认识不同,你有你的想法,但你的想法并不会改变我的事实。
我们又问他:你想要回到之前的组吗,慢慢滑,但是小伙伴们对你很友好;还是在这个组可以滑起来,但是大孩子不想跟你玩?
酒酒说:那我还是想在这个新的组。
我们对孩子有一定信任,觉得他(还有教练的帮助)应该可以处理好。如果处理不好,那我们再介入。
后面几天酒酒在小组里融入大家了,周五小组休息,有家长提议去一个室内游乐场玩,为了帮助孩子和其他孩子融入,我们也去了。
酒酒说他看到之前笑他的两个大孩子了,他们还是不跟他玩,觉得他小,什么都不会。
但是,我也发现,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因为他和游乐场里其他小朋友也玩得很开心,酒酒说他在这个滑雪学校还有很多朋友。
事实证明,酒酒留下来是值得的,虽然在一群大孩子里有点格格不入,但是这个组的水平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专注自身,专注训练,他可以的,最后酒酒收获了心心念念的第一名(低年级组)。
有稳定的内核,不受他人情绪或者评价的影响,这不是教孩子阿Q精神,自我安慰。是孩子们得学会,在这个充满不同看法,充满多样情绪的世界,拥有自己内在的盾牌,保护好自己。
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能够某些时候做到已经很不错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想要教给孩子的:无惧风雪,专注自身,勇敢地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吧!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把“吼孩子”留在真正有用的时候
没有精神内耗的小孩是如何养成的
助理编辑: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