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郭宝昌:拍摄《大宅门》,其实是我对养母最大的不孝

林哥论古今 2024-11-08 05:55:30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2001年一部《大宅门》横空出世,17.74%的收视率简直炸翻了整个电视圈!

这部被称为"近代版《红楼梦》"的电视剧,不仅让无数观众深夜追剧停不下来,更是让导演郭宝昌一举成名。

然而就在全国观众都在为这部大剧疯狂打call的时候,郭宝昌却跪在了大宅门前潸然泪下。

这个让数百万观众又哭又笑的传奇故事,背后竟然藏着一段他对养母的深深愧疚。

原来这部收视冠军,竟是他一生最大的"不孝"?

人生啊有时候真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像一部精心编排的舞台剧。

这出大戏的男女主角,一个是被亲妈200大洋卖掉的穷苦孩子,一个是被500大洋买进豪门的聪慧丫鬟。

他们的相遇简直就是命运开的一个玩笑,却成就了一段令人唏嘘的母子情缘。

要说这个故事有多魔幻,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啊!

当时的北京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6块钱。

可郭榕这个出身河北农村的小姑娘,仅仅12岁就被500大洋的天价卖进了京城首富同仁堂乐家。

说实话能被卖进这样的豪门,对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孩来说,或许也算是一种幸运?

但郭榕可不是等着认命的主,这姑娘简直就是开挂的人生赢家!

刚进乐家时她和其他婢女一样,干的都是些又脏又累的活。

但人家长得俊俏不说,还特别机灵一下子就被三老太太看中了。

你们猜她被安排做什么工作?专职抱狗丫鬟!

别觉得这工作掉价,要知道这可是老太太的心头宝,连亲儿子都不让碰的宝贝狗!

就这样郭榕开启了自己的开挂人生。

不仅能和老太太同桌吃饭,还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个大家族的一举一动。

郭榕可不是省油的灯,她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

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25岁那年就成了大家闺秀般的美人。

这一下可不得了,连70岁的乐家四爷乐镜宇都被她迷住了。

更厉害的是人家不愿意当小妾,直接放话:"要么娶我做正室,要么免谈!"

没想到这位乐四爷还真就被她的魄力折服了,顶着全家人的反对,硬是把她娶进了门。

但是好景不长郭榕发现自己嫁给了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头,生育已经成了奢望。

在那个重视血脉传承的年代,没有孩子可不行。

于是她花了200大洋,买下了一个叫李保常的可怜男孩。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郭宝昌,也是《大宅门》的灵魂人物。

买下郭宝昌后郭榕可是下了大力气要把这个穷孩子改造成"人上人"。

要说这位养母对孩子的爱,那真是又细腻又用心。

刚进门就给孩子配了豪华"三件套":老翰林教国学、洋学生教英语、看门师傅教武艺。

啧啧这阵容放在现在都算是顶级的家教配置了!

不过郭榕的教育方式确实有点特别,简直可以说是"另类"。

你听听14岁就让孩子学着喝酒,16岁就开始抽烟,这操作说出去怕是要被现代家长们吐槽。

但你别说她还真有自己的一套道理:"在这大宅门里,不会这些怎么立足?"

可惜啊这位"富二代"压根不领情,整天就知道逃学。

大课不上整天往戏院子里跑,看戏看电影可是一个都不落。

成绩嘛惨不忍睹,五科全部挂红灯,简直是让人操碎了心。

换做一般的家长,早就甩着鸡毛掸子追着打了。

但郭榕却出人意料地温柔,不骂不打不施压。

她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年轻人嘛,多读一年又有什么关系?"

这一份包容和理解,直接戳中了郭宝昌的心窝子。

从那以后这个爱玩的少年仿佛开了挂,学习成绩蹭蹭往上涨。

最后更是一鸣惊人,直接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让养母笑开了花。

每个月还能拿到40块钱的零花钱,这在当时可是普通工人工资的还要多。

在大宅门的日子,郭宝昌简直就是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然而老天爷似乎觉得郭宝昌的生活太过顺遂,非要给他来个惊天大反转。

1959年的那个夏天,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考场上,一切都变了。

他遇到了儿时的玩伴,对方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像晴天霹雳般击中了他。

"诶你找到你亲生母亲了吗?"

啥?亲生母亲?这是什么情况?

原来他一直喊着"高大妈"的人,竟然才是他的亲生母亲!

这个信息量太大了,郭宝昌整个人都不好了。

更让他震惊的是,从1942年开始养母郭榕每个月都会偷偷给他生母五块大洋。

而从1952年到1955年,他居然还亲手给生母送过好几次钱!

这让郭宝昌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到底是谁?我的根在哪里?

带着这份困惑他开始创作小说《大浪淘沙》,也就是后来的《大宅门》的雏形。

可惜1964年的政治风向突然变了。

这部描写资本家的小说,直接给他贴上了"反动学生"的标签。

一夜之间他从天之骄子变成了阶下囚。

那段日子要不是养母在背后默默支持,他可能真的撑不下去。

但是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执意要去寻找生母。

"既然我是工人阶级的孩子,说不定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呢?"

这个想法可把郭榕气坏了。

她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居然要去认别人做母亲?

这道裂痕从此成了母子俩心里永远的伤疤。

最讽刺的是他千辛万苦找到生母,相处了五天后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亲生母亲"。

这份寻亲之旅不仅没有给他带来解脱,反而让他失去了最亲的养母的信任。

这一场寻亲风波,让母子俩的关系跌入了冰点。

1978年正在南宁工作的郭宝昌突然接到电报:养母病危。

他立马扔下手头的工作,火急火燎地往北京赶。

然而天意弄人他还是没能见到养母最后一面。

更让他心碎的是,养母临终前对三姨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无牵挂"。

这句轻飘飘的话,却重重地砸在了郭宝昌的心上。

原来养母到死都没有原谅他那场冲动的寻亲之旅。

这个遗憾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里,怎么都拔不出来。

1995年他决定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忏悔。

整整八个月他把自己关在四十平米的小屋里,疯狂写作。

他要把这段往事,把养母的故事都写进《大宅门》里。

当然为了避免乐家人的反对,他把"同仁堂"改成了"百草厅"。

2001年《大宅门》一经播出,立刻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成功的喜悦却无法抚平郭宝昌内心的创伤。

每年清明节他都会跪在养母的坟前,一遍遍地讲述《大宅门》的故事。

他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向养母诉说自己的歉意。

2020年当他捧起华鼎奖终身成就奖的奖杯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养母。

他多希望养母能看到,自己终于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可惜有些话再也说不出口,有些愧疚永远无法弥补。

这就是《大宅门》背后的故事,一个关于爱、背叛与救赎的传奇。

或许这就是郭宝昌说的"最大的不孝"——用养母最不愿提及的往事,换来了自己最大的成就。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