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智商啊!古人粮食加工其实是很难的,普通民户家都得自行舂米

浩润与世界 2024-09-28 21:58:39

看电视剧时,尤其是看到截断粮道,或者是取得粮食,主角配角都会砍破粮袋,之后白花花的大米,就会从破口汩汩而出。

事实上,这个桥段在古代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古代的稻米,都是未脱壳的谷粒,根本不是那种白花花的精米。

无论是粮店当中售卖的稻米,还是农民缴纳实物税的稻米,都是那种带壳的稻米,也就是南方所说的谷粒。

因此,古代的民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舂米,否则是没米下锅的,而舂米的工作,照例是由家庭主妇或者家中的辅助劳力来完成的。

之所以稻米要带壳,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一是运输不发达。粮食的运输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路上要经历很多的困难,尤其是粮食会发潮,如果是脱壳的精米,发潮之后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出现霉变。

但带壳的稻米不同,发潮之后,首先种子因为保持了活性,要膨胀,等天气晴好之时,把稻米晾晒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第二是仓储包装。古代虽然有很完善的粮仓系统,而且粮仓的保鲜能力很强,但普通的人家,根本不具备那样的条件,因此,带壳的稻米,更容易日常保存。

第三是粮食加工能力和习惯使然。稻米的脱壳,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古代,粮食加工的成本是很高的,精米的价格可能是稻谷的好几倍,如果全部出售精米,那很多民户就会饿肚子了。

所以,今后看到那些白花花的大米从粮袋破口汩汩流出的桥段,笑笑就好,在古代,那样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而古人生活的场景就是,每当到了煮饭之前,家家户户都会传出舂米的声音,之后才会冒出袅袅炊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