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都是雄性更漂亮,为何人类社会女性更漂亮?

路昭观看科技 2025-01-02 00:25:14

在大千世界的生物圈中,《动物世界》的观众们对一个现象肯定不陌生:在众多生物群落里,通常是雄性更展现出夺目的美丽,比如那展开屏风的雄性孔雀,场面何其壮观。又如那鬃毛飞扬的雄狮,更显威猛无比。

然而,在人类社会,形势似乎颠倒了:美丽和魅力的标签似乎更常被贴在女性身上,而男性则显得较为普通。许多人对此疑惑不解:这究竟是何原因,为何在自然界是雄性更炫目,人类世界却似乎走了相反的路?

倘若你也有此困惑,很抱歉,我要打破你的幻想——那不过是一种错觉!因为并非所有动物种群中都是雄性更为英俊。

请看下面的图片,一对鹦鹉正站在那里,你能一眼分辨出哪个是雌性,哪个是雄性吗?

按照传统的看法,色彩艳丽的通常更美,因此红色的鹦鹉应是雄性。然而,真相是红色的鹦鹉实际上是雌性,而绿色的才是雄性。

如果你认为至少在动物界中雄性的威猛是无可争议的,就像雄狮那般雄壮,那也不尽然。以一种名叫安康鱼的生物为例,它的生活就可以说明一切。

安康鱼中的雄性一生都显得非常卑微,它们从出生的那刻起,就只有一个目标:找到雌性安康鱼。如果没有找到,它们将无法成熟,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一旦雄性找到了雌性,却远未到终点。雌性会分泌出特殊的消化酶,粘附并结合雄性,使其成为一种寄生关系。

你可能以为这是好事,似乎雄性和雌性就这样"比翼双飞"了。但真相绝对令你震惊。因为最终,雄性的内脏和眼睛会慢慢退化,只剩下生育功能。

当然,雄性安康鱼的情况是比较极端的,但它也揭示了动物界中雌性和雄性的关系有多么复杂。

实际上,"动物界中雄性更英俊、威猛"的这种观点,只是一种错觉或者说是"幸存者偏差",因为从外表来看,很多动物的雌性和雄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比如兔子、蝴蝶、企鹅等,光凭外表,你很难分辨出它们的性别。

但为何有些动物的雄性和雌性的外貌有明显差异呢?

进化论的角度提供了解释:这主要是由于"性选择"。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

在自然界,生存和繁衍是动物的两大基本需求,有时动物甚至为了繁衍愿意牺牲生命。为了延续后代,传递基因,动物总是在寻找合适的伴侣。而由于不同动物在性选择过程中策略各异,导致了动物形态的多样性。

大多数动物依靠视觉做选择,但并非所有动物都如此。例如蝉和青蛙,它们通过声音吸引异性。

蝉通过腹部的"乐器"发出尖锐的声音,而青蛙则发出洪亮的鸣叫,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都少不了蝉的身影,对蝉的习性颇为了解。

为了繁衍,有些动物付出的代价超乎想象。以蜜蜂为例,在蜂群中,蜂王的数量有限,而雄蜂为了获得交配权,必须尽可能提高对生殖成本的投入。而在蜂群中,雌蜂拥有绝对的性选择权,只需不断增大体型,确保足够的繁殖能力即可。

雄蜂则处于不利地位,它们是雌蜂选择的对象,为了被雌蜂选中,它们必须增加对生殖成本的投入。

动物界中的这种性选择主动或被动,对动物性状的进化起了决定性作用。主动的一方往往会演化出对某种性状的特殊喜好,而被动的一方则因繁殖压力,不得不在进化过程中强化这种性状,最终向更精细、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我们看到的孔雀的华丽尾羽、极乐鸟的舞蹈和园丁鸟的求偶场,都是因为雌性的性选择而演化出的。

在鸟类中,如果雌性和雄性的外表开始一样,那么雌鸟会通过羽毛的颜色来筛选出更健康的雄鸟,雄鸟则会通过筑巢能力来展现自己。在这种情况下,雄鸟会朝着雌鸟选择的方向进化。

事实上,像雄性孔雀的华美尾羽,虽然漂亮,但实际上对它们的生育能力影响很大。因为雌性孔雀对"美"的偏好已经深深植入了它们的基因中,这种偏好甚至超过了对健康和繁衍的追求。

而与鸟类相比,大多数哺乳动物在性选择上更"直接"。雄性哺乳动物通常通过竞争和决斗来赢得雌性的青睐。它们体内的睾酮含量很高,有助于肌肉生长和性选择。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哺乳动物中的雄性通常更主动,但它们会朝着高雄性激素的方向进化,表现为肌肉发达、体格强壮等。

在大型哺乳动物中,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如狮子、老虎和大象。雄性为了获得交配权,会进行残酷的竞争。

当然,雌性的性选择喜好也会影响雄性的外貌特征,如雄狮的漂亮鬃毛。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一员,在性选择过程中,与哺乳动物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男性的雄性激素特征很明显。然而,除了这些,人类的性选择还有其独特之处,这与人类独特的进化过程息息相关。

人类是由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随着大脑容量的不断增长,人类的社会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性选择行为比其他哺乳动物要复杂得多。

尽管人类的祖先是灵长类动物,但与现今的猴子和猩猩等相比,人类的大脑容量更高,童年期更长。

生物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很可能是人类性选择的结果。甚至人类大脑容量和智力的提升,也与性选择直接相关。一个例子是,如果男性的头颅较小,在求偶过程中将不具有竞争优势。

而人类之所以会朝着无毛的方向进化,是因为无毛的身体更有利于排汗。但达尔文认为,人类的无毛特征同样与性选择有关,性选择为人类的无毛化提供了进化的动力。

而人类女性没有固定的发情期,是性选择中最显著的特征。

我们都知道,动物界中雌性都有固定的发情期,通常在春天。但人类女性没有发情期,她们将这一期隐藏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关于人类女性隐藏发情期的原因有很多解释,如减少杀婴假说、父亲投资假说、性奖励假说等。

然而,从生理特征上解释,可能更能揭示真相。

通过《动物世界》,我们可能有这样的印象:雌性动物在发情期时,它们的生殖器官会膨胀,吸引雄性。

但当人类直立行走时,女性的生殖器官隐藏起来,即使不穿衣服也逃脱了人们的视线。因此,通过生殖器官发送信号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且肿胀的器官会影响直立行走。

因此,在人类早期社会中,那些没有发情期的女性更有可能被选择,并被保留下来。

此外,人类的大脑容量增加意味着女性更容易出现难产,因此骨盆更宽大的女性更可能在性选择中胜出。人类婴儿的哺乳期较长,这意味着拥有更大乳房的女性在哺乳上更有优势。而年龄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影响较大,例如60岁的男性仍可能生育,但60岁的女性生育几率大大降低,这种差异使得男性在选择配偶时更倾向于年轻女性,这种选择使得女性在进化过程中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

但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截然不同,人类社会复杂且文明,因此人类具有强烈的双向选择能力,不仅男性选择女性,女性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男性。

如果忽略物质因素,仅从"动物"的角度看,女性往往更喜欢选择高睾酮水平的男性。

甚至有学者认为,人类男性失去阴茎骨是女性选择的结果。因为失去阴茎骨后,充血勃起能力更强,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男性的身体和生理健康。

同时,人类的两性吸引也能反映出两性选择。例如,男性身上的某些体味能吸引女性,这种体味来源于雄甾二酮,它带给女性的感觉并非一定令人心动,但会让女性感到舒服和放松。

而女性体内会释放雌甾四烯,这也许是为什么某些女性具有天然体香的原因。

在人类的求爱与择偶舞台上,上演的剧情远比动物世界更加扑朔迷离。对于动物来说,求爱仅是生殖的序曲,而人类则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恋爱与婚姻的背后,牵涉到财富、地位、性格、声望等多元考量。以物质为例,其在现代择偶标准中的份量似乎有增无减,这在某种程度上为男性缓解了性的选择压力。然而,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中,男性的择偶偏好却使女性承受着更大的选择压力。

正是这种错综复杂的择偶游戏,编织出了当今社会男女形态千差万别的丰富图景。

然而,美丽的定义却如时光流水,不断变迁。在某些文化和历史时期,力量象征着美,故强壮的男性备受推崇。拿唐代中国为例,女性的美是与丰满的体态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时代与文化的烙印,昭示着我们对美与魅力的认知,时刻都在历史的浪潮中翻涌变幻,没有定式。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类文明的壮大,财富的分量在择偶天平上将逐渐降低。未来的故事将会是男女之间对美的互相追求,开启一个以审美为主导的择偶新纪元。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