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

朱凡石课程 2024-05-30 06:21:00

东拉西扯

(原创:朱凡石)

①英语是分析还原、分类归因、逻辑演绎等认知思维方式的典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世界、经验世界、认知世界的视角和方式。

②英语英文其实是一套系统,因为音形对应一致,英文字母文字采取分析还原的方式来记录标记英语语音流,音素合成音节,音节合成单词,单词合成意群;字母文字具有天生的分析本能,加之英语多音节构造,语音组合等手段丰富,可以用不同的语音组合即字母文字组合表示区别不同的意义,避免了同音单词因承载过多意义而语义模糊的难题,正是由于英语拥有丰富细腻的语音组合等手段和音形一致设计优势,促成了英语分门别类、概念明确、程序清晰、逻辑严密等特色,这也促使字母文字成为适应匹配分类的最佳工具。

③分类意识培育促成了范畴、概念,发展出了抽象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谓一致、主从分明、以句为界、句子可作为修饰成分、递归结构等等,完美适应了逻辑演绎方式,主语谓语对应逻辑命题的主项谓项,be对应联项,名词单复数对应量项,主谓一致、就近一致对应逻辑演绎的基本算法。

④汉语与英语不是一个体系系统,其底层逻辑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汉语不太适合用分析逻辑演绎方式来理解。从分类来看,汉语汉字的音形是两套不同的系统,音形分离,很难对应一致,同音字、多音字、多义字比比皆是,经常出现错别字,读错字,容易造成汉字词的歧义、曲解、误解等,这些都是分类的大忌,分类基本要求是符合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明确清晰、边界感强。

⑤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很难摆脱初始的具象意义,历史发展中汉字又被赋予更多的含义,这些含义与初始的具象意义差异越来越大,很容易造成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也可以说,汉字尤其多音字、多义字、同音字被赋予了过多的意义,而又难以摆脱象形(具象)意义狭窄难拓展出抽象意义的局限性,汉字承载意义过多,导致模糊,易引起歧义,不易区分,这些特点不太适合分类分析,汉字的具象感性也难以发展出抽象的概念和思维。

⑥从逻辑演绎来看,汉语中文采取“取象比类”“类比隐喻”“赋比兴”“对举互文”“直觉悟性”等明心见性禅观方式来观照世界、诠释世界,只论不证,缺乏逻辑论证的程序流程,甚至直接给出结论。即使论证也是具象的类比论证,鲜有分析逻辑。汉语中文也缺乏逻辑演绎的语言要素,如,汉语中文的句子可以没有主语,很多主语也不是逻辑演绎意义上的施动者,仅仅起到引出一个话题的作用。谓语也不一定用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谁都可以过一把谓语的瘾,即使动词从形式上也看不出来,汉语词性是兼容的,根据语境,既可以当动词,也可以当名词。

⑦最主要的是汉语中文没有主谓一致这种严格的逻辑演绎形式,联项be更是匮乏,天生缺乏主项谓项联项这些逻辑命题要素,难以发展出来严密的逻辑演绎抽象思维,往往讲究言不尽意,曲径通幽,得意忘言,微言大义,甚至言不由衷。最要命的是一到关键处便戛然而止,让“你猜”,“你懂的”,如果缺乏“心有灵犀一点通、心心相印”的悟性,很难捕抓到真实意义。这也导致汉语中文的思维方式存在逻辑上的局限性,缺乏批判性逻辑思维,往往会出现归因谬误、主观臆断、答非所问、情绪泛化、乱扣帽子等世故油滑,严重者甚至以文革式思维自欺欺人,走火入魔,不分是非对错美丑,情绪泛滥,道德绑架,用态度立场等稀释掩盖了是非对错等分析逻辑思维。

⑧当然,汉语中文的辩证中庸、天人合一、综合整体等思维优势也是英语英文思维方式所匮乏的。过度的分析逻辑也会一叶障目,孤立地看问题,易产生成见偏见,矛盾对立,缺乏生命温度,很多事情也不是仅仅靠理性和逻辑就可以解决的,这也正是汉语中文具象、感性、悟性和禅观的优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