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博士在美国被判8年半,却在上周越狱成功,但现状令人揪心

暮史时分说 2024-12-18 18:21:07

文 | 天南星

编辑 | 东方芙昕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前言上周,美国多家媒体爆出一则让人难以置信的新闻——一名正在监狱中服刑的女性竟然成功越狱!

令人惊讶的是,这名女子不仅是中国公民,还是一名拥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士,却因为触犯法律,被判在美国监狱服刑长达8年半之久。

她到底是谁?究竟犯了什么罪?又是如何越狱成功的呢?

留学美国的博士后这名女子叫严小琴(音译),30岁的中国籍女子,曾经是一个博士后研究员。

正处在学术黄金期的她,却因疫情影响和个人情绪问题,人生轨迹急转直下。

故事得从2021年说起。当时27岁的严小琴正努力攻读博士后,居住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奥本市。

疫情的全球肆虐让无数人寸步难行,她的非移民学生签证逾期了,却迟迟无法解决延期申请。想回国见父母,却因种种限制未能成行。

更糟糕的是,身处异乡,她在学业上遇到不少烦心事,孤身一人、远离亲朋的严小琴心情逐渐低落。

在一个孤独无助的夜晚,她决定到附近一座教堂散心,希望能在神圣的氛围中找到片刻宁静。但迎接她的却是一位态度粗暴的牧师。

面对陌生面孔,这位牧师表现得非常不友善,甚至直接将她赶出教堂。严小琴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和刺激。此刻,积压在她内心深处的所有委屈仿佛都被点燃了。

当天晚上,她做出一个令人生畏的决定。她带着汽油和枪,走进了那座教堂。

凌晨两点,她将汽油倾倒在地板上,点燃了火焰。虽然教堂受损不严重,但这一切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火灾事件背后严小琴大概没有想到,她的所有行为都被监控记录得清清楚楚。火灾发生后,消防员迅速扑灭了火,但教堂内的座位、地毯和部分办公室被毁,损失金额约为2.5万美元。

尽管损失金额并不算高,但这座教堂的历史地位却非同寻常。这座教堂是第一浸信会教堂,拥有192年历史,是当地的地标性文物,其象征意义远远超过其实际经济价值。

根据美国法律,严小琴的行为被定义为“蓄意纵火”。更不利的是,她非法持有枪支。作为一名外国学生,她本不被允许购买和持有枪支,这一罪名进一步加重了她的刑罚。

2023年3月,美国联邦法官对她判处了8年半的监禁,而且不能假释。对于这样一个非暴力犯罪案件,这样的判决似乎有些过重。

但背后的原因可能复杂得多:严小琴没有足够的资金聘请优秀律师为自己辩护,加之她的行为破坏了当地的重要历史建筑,很可能引发了舆论和司法的更高关注。

对于外界而言,2.5万美元的损失和8年半的刑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018年,北达科他州一名男子在一座空置的政府建筑中纵火,造成约10万美元损失,但最终仅被判3年监禁,并允许假释。

相比之下,严小琴的案件中损失金额更小,却被判8年半且无假释可能,判罚显然更重。

越狱“惊魂”在狱中服刑的严小琴并没有认命。被判8年半的监禁,她日日夜夜思念家乡和父母。她在监狱中坚持锻炼身体,以保护自己不被欺负。但漫长的刑期和孤独的环境让她终于决定铤而走险。

就在2024年12月的一个晚上,丹伯里监狱内响起了警报声——严小琴越狱了!

监狱的安全系统被触发,当局迅速展开了紧张的搜捕行动。

联邦监狱管理局、地方警察和联邦调查局投入数百人,通宵达旦地在周边区域展开搜索。警笛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根据监控录像和各类线索,警方最终在一栋废弃大楼内发现了严小琴。她仅仅自由了45分钟,就被重新逮捕并带回了监狱。

面对媒体,监狱方拒绝透露此次越狱的详细细节,仅表示事件正在调查中。但此事迅速成为舆论焦点,不少媒体开始关注她的案件和命运。

网络争议这起案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美国网民和华人群体的意见各不相同。

一些美国网民主张将她遣返回中国:“既然她不想待在美国,那就把她送回去吧,何必花纳税人的钱养她?”

还有人质疑她的精神状态,认为应该送她去精神病院,而不是让她待在监狱里。

但更多华人网友则表达了对她的同情。有人指出,疫情期间她的签证问题本可以通过延期解决,但当时美国政府行政效率极低,导致她被迫陷入非法滞留的境地。

另一些人认为,她孤身一人留学海外,心理问题无人倾诉,再加上疫情中的种族歧视和社会排斥,这一切让她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与此同时,严小琴的刑期也被认为过于严苛。2.5万美元的损失按照美国常规标准,不应该导致如此长的刑期。

有人评论道:“如果她是美国本地人,根本不会被判这么重的刑罚。显然,她是因为身份问题被区别对待了。”

还有人将此事与美国总统拜登的儿子非法持枪的案例相比较,认为严小琴受到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制裁,还有身份的歧视。

拜登总统之子亨特·拜登曾因非法持枪被调查,但并未受到刑事起诉,而是通过认罪协议了结案件。但严小琴却被判了8年半。

结语严小琴的故事令人唏嘘,她曾经是一个拥有大好前途的学术人才,却因一场意外毁掉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从燃烧教堂的冲动行为到短暂的越狱尝试,她的一切行动似乎都源于孤独、压抑和社会环境的叠加。

这起案件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心理问题。无论如何,希望她能够平安度过接下来的刑期,最终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提醒:在异国他乡,情绪管理和法律意识至关重要,而社会的包容与理解同样不可或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