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爆点,时代巨轮下的血腥碰撞

君达看文物 2024-11-11 04:30:50

(引:夏商周时期的战争形态具有多个方面的特点:

1. 军事组织与领导:

• 夏朝:史料相对缺乏,但可以看出夏王控制军队,其下有“六事之人”,可能是分工不同的人员辅助夏王管理军队。当时战车上的成员已区分为左、右、御。这表明已经有了一定的军事组织架构雏形,不过还处于较为简单的阶段。

• 商朝: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这体现了军事领导权集中在统治阶层,并且军事与政治紧密结合。

• 西周:周初军权集中于周天子手中,其下有众多官职,各诸侯国及一些贵族大臣也有自己的军队,但一般须听从周天子调遣。西周晚期,王室衰微,对诸侯军队的倚重增加。这种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军事权力的集中与分散情况随时间推移而有所改变。

2. 兵种与作战方式:

• 兵种:

• 车兵:夏商周时期,车兵是非常重要的兵种,尤其是在商朝和西周。战车一般由马匹驾挽,车上配备甲士。商朝战车通常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弓,居右者执戈,车下随行有若干徒卒。到了西周,战车一般由4匹马驾挽,随车的徒卒数量也有所增加,通常为12人。车兵在战场上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机动性,是作战的核心力量。

• 步兵:步兵也是重要的兵种之一,商朝甲骨文中曾出现过“步伐”的记载,可能表明当时有独立的步兵队伍。到了东周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形式的变化,步兵的作用日益凸显。

• 弓箭手:弓箭手在战争中起到远程攻击的作用,能够在一定距离外对敌人造成伤害。在商周时期,军队中已经有了专门的弓箭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弓箭的制作技术不断提高,弓箭手的战斗力也不断增强。

• 作战方式:

• 车战为主:商朝和西周时期,车战是主要的作战方式。双方军队在战场上以战车为核心展开战斗,车兵之间的对抗是战争的关键。战车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车兵的战斗技能和配合程度,都对战争的胜负产生重要影响。

• 协同作战:除了车兵之间的对抗,车兵与步兵、弓箭手等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也非常重要。步兵负责掩护战车,弓箭手则在远处提供火力支援,各兵种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作战力量。

3. 武器装备:

• 材质:这一时期的武器材质主要以青铜为主,不过在商和西周时仍有石、骨等质料的兵器。青铜兵器的制作工艺不断提高,种类也日益丰富,包括戈、矛、剑、戟、殳、钺等。这些兵器不仅具有实战功能,部分还制作精美,成为了古代的青铜艺术品。

•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器装备不断发展和改进。例如,商代的铜镞以扁平的凸脊双翼镞为基本形态,到了西周,镞锋夹角增大,倒刺更加尖锐,东周时开始出现锥体三棱形镞,提高了穿透力。戈的形制也在不断变化,从商代的曲内、銎内、直内等式,到西周的直内式,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长胡多穿式。

4. 战争规模与战略战术:

• 战争规模:夏商周时期的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夏朝时期的战争规模相对较小,参战人数和战争的影响力有限。到了商朝和西周,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统治范围的扩大,战争的规模逐渐增大,参战人数增多,战争的持续时间也有所延长。

• 战略战术:在战略战术方面,逐渐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手段。例如,商汤在鸣条之战中采用设伏诱敌的方式打败了夏桀;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采用正面佯攻、侧翼迂回的战术打败了商纣王。这些战术的运用反映了当时的将领已经开始注重战争策略和战术的选择。)

【武丁攻雾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族“多方”的战争中,商军进攻聚方(今陕西和山西西南)的作战。方是羌人的一支强种,主要活动于商朝之西,与商为敌。为征服方,武丁作了长期准备。战前,商王曾亲自教练士卒并一再祈求上天保佑。然后,武丁派出王师,并征调蒙侯虎的大军作为主力,进攻方。商王朝终于获得胜利。但该族并未完全臣服,后在周攻商的牧野之战中,方与庸、蜀、羌、微等一道参加了周武王的盟军。

【武丁攻龙方之战】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在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族“多方”的战争中,商军对龙方(今陕西北部)的作战。龙方是西北游牧族的一个方国,在武丁攻土方、舌方前已归顺商王朝,定期纳贡称臣。在一段时期内,其族代表虽受商王重视,但始终时服时逆。于是武丁后期多次出兵进攻龙方。除商王亲征外,商王的法定配偶之一妇姘以及师般、出等贵族也参加了攻打龙方的作战。

【商震攻鬼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震率领商军,进攻鬼方(今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一带)的作战。商王朝国都在殷(今河南安阳),统治着中原广大地区。武丁在位努力治理朝政,使国力日益强盛。鬼方是西北强悍的游牧部族方国,与商朝关系时好时坏,经常进入商境攻掠。武丁为平息鬼方之患,征调大批军队,命贵族震率领进攻鬼方。经过三年的战争,终于打败了鬼方军队。从此,鬼方停止侵商,商王朝与鬼方建立起友好关系。

【商武丁攻人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 13世纪),武丁率领商军进攻人方(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的作战。人方又称夷方、尸方,是生活在商东南部的夷人部族方国。人方部族众多,发展较快,对商王朝时服时叛,给商朝造成威胁。为了消除东患,武丁征调了大批步兵,亲自率领进攻人方。此外,武丁法定配偶之一的女将妇好及一些贵族也都曾受令带兵出征。

【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军进攻危方(今河南永城、安徽宿州一带)的作战。商王武丁在位时,危方曾臣服于商;廪辛时又叛逆,并联合其他方伯侵犯商境。商王集结军队对危方及其联军进行了一场大战,击败其军队。擒其首领方伯数人,有危方美,又伯、伯印、等,皆杀祭祖先;俘虏数以千计;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有大量车马、盾牌,铠甲及杀伤兵器,再次迫使危方降服。

【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军于西部边境地区(今山西、河南西部)抗击西北羌方侵扰的战争。商王武丁时,曾对活动于今晋、豫、陕之间的羌方进行过一些小规模的战争。羌方受到打击后部分降服,部分向西退去。经祖庚、祖甲二王至廪辛、康丁时,羌方在今陕、甘一带重又崛起,屡犯商王朝,常使商成军遭到很大损失,成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点。商王针对羌方武装力量强悍等特点:战前进行了全面的谋划和布置,一面命成军暂避敌锋待机而动,一面组织精锐部队适时增援抗击羌方进犯,由于采取积极防御策略,康丁时抗击羌方的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擒杀羌方伯,占领差方部分土地,并派出与王族关系密切的前、逐、何等五族成守。但羌方并未被攻灭,武乙及其后的诸王在位时,仍常与羌方发生小规模的冲突。周武王攻纣时,差方更参加了灭商的联军。

【商武乙攻召方之战】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军进攻召方(今陕西岐山西南)的作战。武乙竭力加强军事力量,连续进攻敌对方国。召方是西部小方国,与商为敌,曾与绊方等结成联盟,进攻商朝西部边境,引起商朝统治者极大的不安。武乙多次征调军队进攻赵方。曾亲自带领商军经、諄、苋、辔、我、食逼近召方,大举进攻。出征召方的还有沚或、米、等侯伯和贵族,更调动了王族和垄等三个贵族的族军参加作战。这场战争规模相当大,终以商王朝的胜利而告终

【商武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 12世纪),商军进攻人方(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的作战。人方,又称夷方、东夷,是东部靠海地区部族的方国。人方部族众多,发展迅速,经常与商朝发生冲突。为了征服人方,武乙征调大批步兵,命其徒步前往人方地区,攻打人方各部族。

【周季历攻西落鬼戎之战】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季历率领周军,进攻西落鬼戎(今陕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作战。周国(今陕西境)是商王朝西部迅速崛起的诸侯国。周王季历在位时,国都已踞岐(今陕西扶风、岐山交界处)。季历继承父王古公遗业,修明政治,发展经济,开拓疆土,国力大为增强。西落鬼戎是北方强悍的游牧部族鬼方的一支,分徙西部,经常侵商、攻周,掠夺人畜财物。武乙三十四年,季历先朝拜商帝武乙,得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珏、马八匹;并娶商境内挚国任姓女为妻,得到商朝的支持。三十五年,季历便调集大批周军,进攻西落鬼戎,一举击败西落鬼戎军,俘获其20个部落首领,保卫了周国的安全,确保了商朝西部的安宁。

【周季历灭程之战】 商王武乙二十四年(约公元前12世纪),周王季历派军队于毕(今陕西咸阳北)击败程军,灭亡程的作战。季历继承太王之志,开始向东发展。太王曾将统治中心由泾水以北的邠南迁周原(今陕西岐山)。程(今陕西咸阳附近)在岐周东,近泾、渭二水汇流处。统治者程毕氏因过量剥削,致使民穷财尽;内部也矛盾重重。季历乘机调周师进攻程,战于毕,程氏败亡,其地并入周方。文丁五年,季历修筑程邑,建立了东进的第一个据点。

【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季历率领周军,进攻燕京戎(今山西宁武管涔山一带)的作战。燕京戎是生活在燕京地区的戎人部族,有强悍的骑兵,经常南下侵扰商、周等国。文丁一年,季历征调大批周军进攻燕京戎,以除北患。然而,周军不敌燕京戎人战法,被打得大败而归。

【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王季历率领周军进攻余无戎(今山西屯留西北)的作战。商王朝西部的周国(今陕西境),发展至季历统治时,国力大增。强悍的余无戎游牧部族,经常南下攻掠商、周等国。季历曾于文丁二年率军进攻燕京(今山西宁武管涔山一带)戎,大败而还。经两年准备,恢复了力量。文丁四年,季历再度度征调大批周军北上,进攻余无戎,一举击败戎军,大胜而还。商帝文丁闻讯大喜,封季历为商朝“牧师”

【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季历率领周军,进攻始呼戎(约在今甘肃一带)的作战。始呼戎是西域戎族的一支,游牧生活在始呼地区,有强悍的骑兵,经常侵扰商、周等国。文丁七年,季历征调大批周军,进攻始呼戎,一举击败戎军,得胜而还。

【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季历率领周军,进攻翳徒戎(约在今甘肃一带)的作战。翳徒戎是西域戎族的一支,游牧生活在翳徒地区,非常强悍,经常攻掠商、周等国。文丁十一年,季历征调大批周军,进攻翳徒戎,一举击败戎军,俘获翳徒戎三位首领,大胜而还。至此,周国势力强大,诸侯归顺,引起了商朝统治者的不安,商帝文丁便将季历抓起来灿嬴,醄菱伯果掉。

【周文王攻商之战】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率领周军,进攻商朝(中原地区)的作战。商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力衰退,但还保存一支具备一定实力的军队。周国(今陕西境)是以岐(今陕西扶风,岐山交界处)为中心的诸侯国,发展迅速,诸侯归顺。文丁十一年,帝乙父商王文丁,看到周人屡败戎人,战功显赫,势力扩大,唯恐对商不利,谋杀了周王季历。季历之子姬昌继位,为西伯,称文王。帝乙二年,周文王急于报仇,在未充分准备,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征调周?进攻商朝,一战败北。战后,周文王改变策略,继续臣服于商,同时积极发展力量,等待灭商时机。

【商帝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世纪),帝乙率领商军,进攻人方(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的作战。人方,又称尸方、夷方,生活在东部地区,是夷人的一个方国。它发展迅速,经进入商境攻掠,与商为敌。武乙(约前12世纪)曾攻打过人方。帝乙时,双方矛盾更为尖锐。帝乙十年,商王征调大量步兵亲自率领,并命东部属国攸国(今安徽宿州附近)国君攸侯喜,率本国军队协同进攻人方。商军从东部重镇大邑商(今河南商丘)东进,到达国东部边境城邑永(攸东数十里),以此为前进基地与人方军队交战。帝乙指挥商军列阵缓慢向前推进,进攻人方军队。同时,令两翼实施夹击,一举打败人方。两次攻人方都擒获敌酋,取得胜利。

【商帝乙帝辛攻孟方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军进攻孟方(今河南睢县)的作战。孟方是商朝南边的小方国。其国君孟方伯炎聚众攻打商之矛师高。帝乙八年十月,商王令东会于高地进行抵御并率王师及多甸、多伯的军队进攻孟方。次年九月击败盂方,凯旋。

【商帝辛攻东夷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 11世纪),帝辛派商军,进攻东夷(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的作战。商王朝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帝辛,人称纣,又叫商纣王。他政治腐败,行为暴虐,生活荒淫无度,致使庞大的商王朝,矛盾激化,危机四伏。东夷,又称人方、夷方等,是生活在黄、泗、淮水流域各部族国家总称。他们发展迅速,与商为敌。帝辛在黎(今山东鄄城东)举行军事演习,要东夷派军队参加东夷拒绝。帝辛便派商军主力进攻东夷。经多年作战商军打败许多东夷部族,俘获大量夷人。但由于东夷部族的顽强抵抗,使商军长期陷于东部作战,造成商朝!部空虚,消耗了商朝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商王朝灭亡。

【周灭商的战争】 商代末期(约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军在西部(今陕西、甘肃一带,一说已进入中原)和中原地区进攻敌对方国、攻灭商朝的战争

周族是活动于渭、泾流域的姬姓古族,农业经济速发展,政权组织日趋完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成为商西方大国。周王季历执政后,更大兴征战,如攻程,鬼方、燕京、余无、始呼及翳徒诸戎,开拓东进据点和除西戎威胁。商王又杀死季历,企图遏制周的发展,历子姬昌继位为周文王后,为报杀父之仇,曾于帝乙年起兵攻商,因力量悬殊战败,被商纣王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经周臣等进献美女、良马及财物,方获释放。姬昌返国后,任用吕尚(姜太公)为“师”,积极进行战争准备。制订了麻痹纣王,翦商羽翼,择机灭商的战略方针。

麻痹纣王,争取人心。姬昌对纣王伪示恭顺,在周都祀商先祖,并率殷之叛国以事纣”(《左传·襄公四年》;同时故意纵情声色,造成沉缅于享乐的假象,使纣王认为“西伯改过易物,吾无忧矣”(《淮南子·道应训》),"赐命西伯得专征伐”今本《竹书纪年》),姬昌还实行较为开明的政策,强调发展经济,鼓励农民勤于耕种、畜牧,规定市场交易免收商税,争取广大民众拥护;制订禁止收留逃亡奴隶法律,争取奴隶主贵族支持;向纣王“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史记·殷本纪》),宣示反对酷刑,同时实行罪不牵连亲属的政策,以争取更多民众及奴隶拥护。

翦商羽翼,完成战备。经多年经营,周实力及威望逐年提高,附周小国日渐增多,“三分天下有其二”(《论语·泰伯》,积极进行与商决战之准备。姬昌用兵西北,解除东进的后顾之忧;相继征服北方的大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一带)等,尔后移兵向商腹心地区进逼,先翦商右翼,攻占者(商西土与国,或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造成威胁商都殷(今河南安阳)之势;再正面进逼,攻占邘国(今陕西户县北,一说今河南沁阳西北)使纣王所在别都朝歌处于周军直接威胁下;后翦商左翼,攻占商西南战略重镇即实力最强的崇(今陕西户县附近)为利于继续东进,文王将都城由岐下东迁至丰(今陕西长安西北),基本完成了攻商决战的准备。

抓住战机,果断决战。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即择机灭商。周武王四年(前1057年,一说1027年;另说有八年、十一年)十二月,武王乘商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商军主力在东夷作战,朝歌空虚之机,率数万大军,会同各路诸侯国军,渡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于商效牧野(今河南淇县南)击败商军17万众(-说70万人),灭亡了商王朝。此战,以示伪谋略使敌产生错觉,为“兵者诡道”的理论,莫定了基础;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次击破及力避两面作战,亦为翦商羽翼作战指导的特点;选择战机,先发制人,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周文王攻犬戎之战】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军进攻大方(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一带)的作战。文王时周人统治中心在邠岐一带,与西戎毗邻。犬戎是其中强大的一支。武丁时犬方是商之属国,常参与攻打叛商方国的战争。犬侯曾受命协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装攻掠周方。文王为解除东攻商的后顾之忧,派周国军队进攻大戎,终于取得胜利,翦除了商王朝一个羽翼。

【周文王灭密须之战】商帝辛三十二年(公元前 11世纪),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军攻灭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的作战。密须地处周方之西,具有一定实力与野心,为向外扩展,攻打周的属国阮、共(皆在今甘肃泾川附近)。文王以吊民伐罪名义整军誓师出征,一举攻灭密须,并将密人迁于程邑(今陕西咸阳附近)加强了对密人的监视与统治。战扩大了周方势力,提高了文王的声望和号召力,减少了东进的后顾之忧。

【周文王攻者之战】商王帝辛三十四年(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军攻灭者国(商西土与国,一说今山西长治西南)的作战。是殷西内属国,即武丁时的旨方。其首领曾为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重要盟友之一。周文王灭密须后,便挥师东进,击败着国,削弱了商王朝对西土的控制。

【周文王灭邘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四年(公元前 11世纪),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军攻灭邘方(今陕西户县北,一说在今河南沁阳西北)的作战。邘为殷之属国,邘侯与鬼侯、西伯昌(文王)于殷纣王初年同时被任命为“三公”,有一定军事实力,是殷王朝统治支柱之一。周文王在灭耆后,乘胜调兵攻取邘方,进一步为东进攻纣扫平道路。

【周灭崇之战】 商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周军攻灭崇国(今陕西户县附近)的作战。周文王实行翦商战略,先后攻灭犬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今陕西凤翔境)、密须(今甘肃灵台西)耆(商西土与国,一说今山西长治西南)和邗(今陕西户县北,一说今河南沁阳西北)等商朝属国,然后集中兵力攻崇。崇国是殷西重要属国,首领崇侯在武丁时多次配合王师出征聚方、周方,帝辛时更受到重用,助纣为虐。面对周军进攻,崇国依仗高大城墙和强大军力顽强坚守,被围困30天,仍拒不投降。

于是周文王一面加强军力,准备大量攻城器械,兼备临车、冲车,联合友邦及同姓国共同行动。另一面安抚民众,进行政治攻势,宣布崇侯“茂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说苑》)的罪状,标榜自己为民伐崇,并令军队不得任意杀人、坏室、填井伐树、抢掠牲畜,以解除崇人顾虑,瓦解守军斗志。周军终于攻下崇城。灭崇后,文王修筑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北),为继续东进基地,准备与商王朝决战。此战,周军以优势兵力,用围困和强攻,结合政治攻势,翦除了崇国这个商朝的重要羽翼,夺取了崇这一战略要地,基本完成了灭商的战争准备。

【牧野之战】商朝末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的战争中,周武王率军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进攻商军,灭亡商朝的决战。

商朝末年,商纣王帝辛荒淫暴虐,致使众叛亲离,政权摇摇欲坠。地处渭水、泾水流域(今陕西境)的姬姓周族国家迅速崛起,拥有一支车、步兵数万人的精锐军队。周文王继位后,鉴于商周矛盾加深,励精图治,发展实力,力图摆脱商朝控制。他以具有雄才大略的姜尚为军师,任用一批贤臣,采取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翦除羽翼,逐渐削弱和孤立商王朝的方略,积极准备灭商。周先后出兵攻灭西部的大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境)、密须(今甘肃灵台西南),巩固了后方,又转兵东进攻灭耆(商西土与国,一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邗(今陕西户县北,一说在今河南沁阳西北)、崇(今陕西户县附近)等商的盟国,对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形成进逼之势。然后,又将国都从岐地迁到

周武王四年(前1057年,一说前1027年;另说八年,十一年)十二月,武王率西六师战车300乘、虎责3000人、甲士4.5万人,并联合庸(今湖北西北、陕西南部)蜀(今四川境)羌(今陕西、甘肃境)(今河南西部)、微、卢、彭(均在今四川南部)、濮(今湖北西南)等方国军队,大举东进。戊午日,周军在孟津(一说汜水)渡河,与各方国军队汇合。武王作“泰誓”,历数纣王“自绝于天”的罪行,宣布今“维共行天罚”《尚书·泰誓》)的决定。接着,武王挥军北上,冒雨行军,于一月初(一说二月)进抵商郊牧野。甲子日早晨,攻商大军在牧野集结,武王占卜为吉,随即召开誓师大会,并命军队在作战时,“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不过于四伐丰邑,作为灭商的前进阵地。

文王即位五十年、称王九年时去世,儿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加紧进行灭商准备。武王以姜尚为“师负责军事,弟周公旦为“辅”,处理政务,召公、毕公为左右助手。他于文王墓前祭祀,令将文王木主牌位载车于军中,宣称奉文王之命,率六师军队东进至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黄河渡口,会盟各诸侯国军,检阅实兵。相传800诸侯不期而至。众诸侯拥武王为盟主,结成联合灭商阵线。武王拒绝诸侯即刻伐商建议,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在会盟完毕,即率军西归,史称“孟津观兵”。

武王待机灭商,派间谍侯般到朝歌侦察商朝情况,并收买纣王重臣微子启、胶鬲等,促其反叛。当得知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囚禁其弟箕子,微子出走,太师疵和少师疆奔周,商统治集团严重分裂,纣王十分孤立,商军主力远攻东夷(东部沿海地带),朝歌空虚,遂决定先发制人,乘隙决战灭商。

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以保持队形严整;要求将士英勇奋战,又不滥杀败逃之敌《《尚书·牧誓》。周军与诸侯国军士气高昂,列成左、中、右三个方阵,准备与商军交战。纣王得知周军来攻,慌忙调集少数贵族军队和大量奴隶、战俘17万人(一说70万人),开赴牧野。商军士气低落,多不愿战,队形混乱。武王见此情,便命姜尚率百夫长的大卒精兵首先向商军发起冲锋。

商军前徒纷纷倒戈,让开通道。武王随即指挥全军奋力冲杀。双方大战至夕,商军大势已去。纣王逃奔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武王率领众诸侯进入朝歌,安抚商民。然后发兵攻打越酸方(今河南郑州西)卫(今河南淇县北)、磨(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宣方(今山西垣曲附近)蜀(今山西新绛西)厉(今河南鹿邑东)等,扫除附商诸侯,扩大战果。四月回到宗周(今陕西西安西),作《世俘》宣布克殷之命。统治中原近700年的商王朝灭亡,周王朝代之而立。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周文王采用逐步翦商方略,使商朝陷入孤立:周武王正确选择决战时机,先发制人,增加了远程攻商的突然性。运用阵前誓师,激励士气,统一作战行动,发挥车战整体威力,适时挥军总攻,顽强作战,夺得灭商的彻底胜利。此战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商王朝,建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引:冷兵器时代指由远古时兵器由生产工具分化出来,到火药发明并广泛使用于战争的这段时期。

特点:

• 兵器材质多样,早期多为石质、木质,后来发展到青铜、钢铁等。像青铜剑、铁制长矛等很常见。

• 作战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士兵体能、战斗技能至关重要。如步兵靠奔跑、搏斗,骑兵靠骑术和马的冲击力。

• 战争形式有步战、车战、骑战等。步战是基础,车战在先秦较盛,骑战后来兴起且机动性强。

主要冷兵器类型:

• 近战兵器,如刀、剑、矛、戟等,用于直接格斗杀敌。

• 远程兵器,有弓、弩等,可远距离攻击敌人。

这一时代历经漫长岁月,随着火药武器发展成熟,冷兵器逐渐不再是战争主导,但有些冷兵器在特定场景(如武术等)仍被使用至今。

中国冷兵器时代有许多著名且惨烈的战役,很难绝对地评判哪一场是“巅峰之战”,但安史之乱中的香积寺之战常被认为是冷兵器时代的经典且极具代表性的巅峰对决。原因如下:

1. 参战双方精锐尽出:

• 唐军方面:由郭子仪统领,以安西军和北庭军为主力,还包含突厥、党项、吐谷浑、回纥骑兵等少数民族部队以及少数阿拉伯雇佣军,总兵力达20万左右。这些部队都是经历过长期战争洗礼、战斗力极强的精锐之师,其中安西军和北庭军更是大唐西部边防的支柱力量,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 安史叛军方面:安庆绪派遣安守忠和李归仁率领的10万大军,也是安史叛军的核心精锐。他们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拥有大量的精锐骑兵。并且安史叛军在河北地区经营多年,士兵的战斗力和忠诚度都较高。

2. 战斗极其惨烈血腥:

• 持续时间长:这场战役从白天晌午一直杀到日落黄昏,足足持续了8个小时。长时间的高强度战斗,对双方士兵的体力、精神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

• 伤亡巨大:《资治通鉴·唐纪》中有记载“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唐军虽然取得胜利,但自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帝国最精锐的安西军、北庭军几乎伤亡殆尽。双方在伤亡超半数人马后,依旧死战不退,这种高伤亡率下的顽强战斗精神在古代战争中是极为罕见的。

3. 战略意义重大:

• 对于唐朝来说,香积寺之战的胜利标志着唐军由战略被动转化为战略主动,极大地鼓舞了唐军以及全国的信心,为后来彻底消灭叛军打下了基础。此役过后,安史叛军的军心士气受到沉重打击,由进攻一方转化成为守势,唐朝得以延续国祚150年。

•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香积寺之战影响深远,它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走向,使得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但仍能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统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除了香积寺之战外,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役也在冷兵器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谋划、战术运用以及对历史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的经典之作。但如果单从战斗的激烈程度、参战双方的精锐程度以及战略意义等方面综合考量,香积寺之战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