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历3朝活83岁,雍正让他位极人臣,乾隆为何要抄他的家

底层史观吖 2024-11-26 12:03:1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文|梦里不知身是客

编辑|梦里不知身是客

《——【·前言·】——》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最具传奇色彩的重臣之一。他一生为朝廷鞠躬尽瘁,位极人臣,却在乾隆年间遭遇抄家,晚景凄凉。雍正为何让他成为国之栋梁,乾隆又为何让他家破人亡?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乾隆抄家:张廷玉的命运逆转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已年迈,早已致仕归乡,打算在家中安度晚年。一纸圣旨突然传到桐城,打破了宁静的生活。

乾隆帝下令,要抄张廷玉的家。张家上下,一片愁云惨雾。张廷玉的子孙们心中惊恐,纷纷猜测为何会遭此横祸。

官兵们很快就冲进了张府,不顾家人的阻拦,四处翻找,把屋子翻得乱七八糟。张廷玉的家人站在院子里,一个个脸色苍白,手足无措。

张廷玉本人坐在椅子上,紧握着拐杖,面色惨白。他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心中的愤怒与无奈无处发泄。那些官员们在张家搜出三十万两白银时,个个神情得意,仿佛找到了张廷玉贪污的铁证。

许多人认为,张廷玉这下死定了。可出乎所有人意料,乾隆并没有杀他。乾隆只是将这些白银充公,然后下令让张廷玉继续配享太庙。这一举动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张廷玉一生为朝廷效力,忠心耿耿,何以落得如此下场?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恩怨?故事还要从头讲起。

康熙年间:张廷玉的初露锋芒

张廷玉,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名臣张英。张家世代为官,家教极其严格。自小,张廷玉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刻苦读书,胸怀大志。

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初入官场的他,为人低调,做事勤勉,深得上司赏识。

康熙五十九年,山东爆发了盐贩王美公率众劫掠的案件,局势非常紧张。康熙帝下令派遣张廷玉前往处理。张廷玉不畏艰险,亲自带着几名随从,深入山东调查案情。

他走访了许多当地的百姓,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张廷玉逐渐掌握了盐贩的动向。

面对这群铤而走险的盐贩,张廷玉并没有选择强硬镇压,而是采取了和解的方式。他派人送信给王美公,承诺只要他们放下武器,就可以免于一死。盐贩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

山东的局势很快恢复了平静,百姓们感激张廷玉,认为他是真正为民着想的好官。康熙得知这一消息后,对张廷玉的处理方式大加赞赏,称他有勇有谋,且能体恤民情。自此,张廷玉在朝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仕途也开始顺风顺水。

康熙帝去世后,雍正帝即位。张廷玉凭借在康熙年间的表现,被重用为户部尚书,成为雍正的心腹。雍正七年,张廷玉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参与朝廷机要,成为雍正时期最为重要的权臣之一。

雍正皇帝对张廷玉的信任,可以说是无人能及。每次有重大决策,雍正都会先和张廷玉商量,再做出决定。张廷玉也深知皇帝对自己的倚重,因此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时,清朝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让雍正头疼的,就是棚民问题。

棚民,指的是那些居无定所、在边疆和内地流动的百姓。他们经常占据耕地,导致地方官员头疼不已。有人主张对这些棚民实行强制驱逐,但张廷玉不同意。

他主张以和平方式处理,劝导棚民迁往合适的地方,并提供耕地和生活补助。这个方案得到雍正的认可,也让棚民得以安定下来,解决了地方的不少问题。

雍正对张廷玉的器重不仅体现在职位上,还体现在对他的个人恩遇上。雍正帝甚至在临终前留下遗诏,要求乾隆即位后,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对于一个汉臣来说,这样的荣誉可谓至高无上。张廷玉的名字,与历代帝王一同供奉在太庙中,这是何等的荣耀。

乾隆年间:君臣嫌隙与晚景凄凉

乾隆帝继位后,张廷玉本以为能够继续辅佐新君,共同开创盛世。事与愿违,乾隆虽然对张廷玉表面尊敬,但内心对这位老臣始终有着戒心。

乾隆帝年轻气盛,刚刚继位,急于展现自己的雄才大略。而张廷玉是先帝留下的重臣,言行上依旧保持着过去的谨慎,这让乾隆感到不自在。

乾隆与张廷玉的矛盾,最初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二人之间的分歧逐渐加深。乾隆一心想要革新,而张廷玉却更倾向于稳重保守。

一次朝会上,张廷玉在讨论国策时提出了不同意见,乾隆当即变了脸色,对张廷玉的提议不以为然。朝堂上下顿时一片沉寂,大臣们谁也不敢说话。张廷玉感受到了乾隆的不悦,但也无可奈何。

随着乾隆对他的态度冷淡,张廷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朝中的核心人物。他多次上书请求退休归乡,却总是被乾隆拒绝。

乾隆似乎并不想轻易放他离开,而是让他继续留在朝中,保持一种“半退不退”的状态。张廷玉的身体每况愈下,心力交瘁。

乾隆十四年,张廷玉终于得到了皇帝的批准,离开了京城,返回故乡桐城。回到家乡的张廷玉,本以为可以安度晚年,过上闲云野鹤的生活。乾隆对他的猜忌依然没有消除。

乾隆下令抄家,对张廷玉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张家被官兵闯入,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查抄,一时间,张府变得人心惶惶。

官员们在张府中找到三十万两白银,认为这是张廷玉贪污的证据,甚至有人在乾隆面前弹劾张廷玉。

但乾隆并没有杀张廷玉。他将这些白银充公,并对外宣称,张廷玉一生功勋卓著,不应因晚年的过失而否定他的贡献。

他甚至下令,让张廷玉依然能够配享太庙。这个举动看似仁慈,实则是对张廷玉的讽刺与警告。乾隆想要告诉所有人,他既可以抄家惩治,也可以高抬贵手。

张廷玉在抄家后,身体每况愈下。他的子孙因抄家而受牵连,生活窘迫。张廷玉眼看着自己一生的积累毁于一旦,心中无奈而痛苦。

乾隆对他的态度,让他明白,自己早已不再是那个位极人臣的大臣,而只是一个被帝王随意处置的老人。

张廷玉的历史评价与教训

张廷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波折。他在康熙年间初露锋芒,在雍正年间位极人臣,又在乾隆年间逐渐失宠,直至抄家晚景凄凉。

他的经历,是清朝官场的一个缩影,也是帝王对权臣态度的最好注解。

康熙与雍正时期,张廷玉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勤勉,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他处理盐贩叛乱,解决棚民问题,展现了一个大臣应有的风范。在乾隆时期,随着新君的登基,张廷玉的谨慎和保守逐渐不被认可,成为他失宠的根本原因。

乾隆对张廷玉的抄家,既是对其贪污的猜疑,也是对其晚年不当行为的惩罚。乾隆并没有否定张廷玉的全部功绩,让他配享太庙,显示了乾隆对历史功臣的一种复杂态度。

张廷玉虽然经历了三朝,活到了八十三岁,但他的结局却并不圆满。他为朝廷尽心尽力,却因新帝的猜忌而遭受抄家之辱。权力的游戏,从来都是帝王说了算,而臣子,往往只能是那个被摆布的棋子。

0 阅读:1